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故宮半日》作者:石天禹

《故宮半日》作者:石天禹

作者 簡介

大家好,我是石天禹。

人平均活到68歲,一共24820天,19萬個小時,3500萬分鐘。這五分鐘,你在讀下面這篇我的囈語的這五分鐘,你只屬於我。謝謝你,陌生人。

正文

我之前從未去過故宮,這次遊覽故宮,也是友人的邀約,算是乘興而去。早早地出門,卻被堵在了天安門的安檢前。於是索性摘下耳機,聽著天南海北的方言。有耄耋的老人來圓年輕時的舊夢,有牙牙學語的稚童懵懂地打量飽經滄桑的宮牆,還有高鼻深目的外國遊客指指點點,不知是在嘖嘖稱讚,還是在抱怨著眼前的人山人海。總之好不容易穿過天安門樓前擺著各種姿勢的合影留念的人群和古時王公貴族下馬步行的甬道才遙遙地望見午門。

曾經的護城河早不見了蹤影,也許是改成了售票處吧,當然這是戲言。曾經重兵把守的午門現如今也同樣森嚴,只是換了群手持金屬探測儀的工作人員罷了。看著夕陽紅老年團和兒童冬令營招搖的彩旗,我一邊掃著二維碼,一邊戲虐地和朋友說:「我們來的真不是時候,要是年幼些,會心存幾分敬畏和崇拜,要是年長些,也會有了歲月的沉澱和積累,可偏偏我們正好是無法無天的年紀啊。」

可是剛步入太和門,一種難以言述的莊嚴感便把我原先的自信擊碎的一點不留。我曾去過傍晚的滄浪亭,園內只有我一人,寂寥像是水汽氤氳著,但也別有一番幽深的雅趣。我也站在過海德堡的腳下,造型優美的雕塑,讓人不由得想要親近,或是能在如茵的草坪上打一個滾,也是極好的。唯獨站在這裡,看著金碧輝煌的寶殿,巍峨的銅獅,龍首的雕塑,長長的石階……我只有一種感覺,就是震撼,讓人幾乎感覺要跪拜的臣服。置身在青石板鋪就的廣場上,熙熙攘攘的人潮在此刻與我無關,一種歷史的虛無感包裹著我在時間的洪流中溯流而上。這裡腳下的每一磚瓦,都曾見證過無數風雲變遷。明清二代無數臣子都曾跪拜在這裡,遙望他們的天子。而想要在這裡有一跪之地,也必定身家顯貴,或是十年寒窗。我們現在輕而易舉地站在這裡,有點不知所措的受寵若驚。曾經有多少鐵骨錚錚的臣子在此處慷慨激昂的直抒己見,可現在取而代之的則是戴著小紅帽的導遊興緻勃勃地講著前朝的軼聞,只為博遊客們哈哈一笑。

沿著中軸線拾級而上,我在太和殿外久久徘徊。這裡有著全故宮最高的台階,最多的龍形紋飾,最莊嚴肅穆的宮殿。我靜靜地看著殿堂外,那些青銅打造的仙鶴,老龜,也許是因為太多次遊客的摩挲,而失去了原有冰冷的金屬感,相反多了幾分市儈的光澤。王剛老師的聲音總讓人想起童年記憶里的和坤,聽著他講述太和殿前黃金鑄成的門海,又有一種鑒寶節目的即視感,讓人忍俊不禁。和朋友興緻沖沖地尋找著這黃金的奇觀,前朝的浮華,終於在無人問津的角落裡,看見了淡退了色澤的它。門海,意義是消防,其實就是水缸。門海大約有一米五六高,差不多齊胸,以我這樣一米八的個頭,墊腳也幾乎碰不到底。很難想像,百年前,那些宮女太監是如何顫顫巍巍地打著水,在熊熊烈火中搶救著這座古老的宮城。殿屬土,若著火,在五行中金生水,這樣就有了無窮無盡的水。某種程度上來說,它的象徵意義其實高於它的實際意義。而當八國聯軍野蠻地闖入這座古老的宮殿,用火槍口上明晃晃的刺刀,把門海上的金鉑暴力地颳走,古老的封印似乎也從此失效。戰火紛飛的年代,無人庇護的宮殿風雨飄搖,雕樑畫棟也許不復當年的盛景,而唯一能目睹這冷暖的也許只剩下門海上威嚴肅穆的那一雙獅子,講述著無法言說的歷史。

終於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圍欄前伸出腦袋,向裡面觀望著金碧輝煌的大殿。第一眼,看到的卻是一台支在角落裡的聚光燈,接著才是大廳中央,熠熠生輝的寶座。我費力地墊腳,仍然也沒有看清那顆讓袁世凱惴惴不安的龍珠,可能只能讓它永遠地活在小說演義中了吧。但與小說演義中不符的是朝堂上的那塊匾額,不是熟悉的正大光明,而是拗口的皇建有極,不免讓人有些失望。就像歷史,真實的不給人任何想像的餘地。我張羅著給友人在旁邊的琉璃瓦邊合影,想著最近才讀的攝影推送,指揮著他不要看鏡頭,而是要留下一個孤獨地注視著深宮的側影。他擺好姿勢,還沒按下快門就已經笑了出來。望著我不解的眼神,他無奈地說:「哪裡有什麼深宮,隔壁不就是建築工地。」我徇著他的指的方向望去,才發現紅牆外,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已經開動的起重機,像個小黑點一樣緩緩移動的獨輪車。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早已是昨日黃花。也許這高大的城樓不再能困住軀體,卻仍承載著太多人的鄉愁。

沿著中左門,一路看過中和殿,保和殿,也算大同小異的震撼,而當走過三座前殿,步入皇帝的寢宮時,話題又顯得活絡起來。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也是後三殿的第一殿。看著擠上去的人流,我就有些望而生畏,只是站在殿外草草地看了一眼心心念念地正大光明,就準備離去。講解機倒還是在興緻勃勃地講述著立儲的秘辛,和傳說中藏在匾額後的小匣子。猛然聽見胤禛這個名字,還是一頭霧水,朋友倒是看過《宮》的全集,說出了胤禛另一個膾炙人口的稱號四阿哥。恍然大悟的同時,忍不住莞爾,看清宮劇竟有這等好處。

照例從乾清殿旁的日精門穿過,留意到身旁有一個類似於排水口的涵洞,卻又覺得太大。如果說是狗洞,不僅顯得粗俗,而且大內中怎麼會有狗走動。一時間又想起故宮中「囧」字形的排水口,不禁大起好奇心。實際上,這些涵洞被稱為老虎洞,據說因為皇宮中等級森嚴,侍奉皇帝的內侍無法登上露台和御路,所以只得在「老虎洞」中穿行。看完,只覺得胸腔中鼓鼓的,讓人說不出話來。

一路走下去,看著皇家園林的雍容華貴,難免有些審美疲勞。我倚靠著一塊假山石,望著層層疊疊的樓閣,沉吟思索。這裡建築都是頂尖的匠人營造,卻少見中國傳統的飛檐斗拱,怕也是覺得輕浮,而有失成穩。回顧坤寧宮所見的傢具陳設,雕繪滿眼,絢爛華麗,體現人為的工巧之美。相比較於清代的華貴,故宮的上一任主人,明朝皇帝則更偏愛於材料的自然肌理,常常大片做素,顯得雅逸,有明月清泉,陽春白雪的意趣。

我走走停停,先後看過了鐘錶展和珠寶展,因為路途太遠,而不得不放棄了書畫展和兵器展。這些多半是清朝遺留下的珍貴文物,如今在此處重溫往日的餘暉。平心而論,這些卻再也難以給我心神激蕩的衝動。又想起在陝西省博物館,面對著司母戊大方鼎和唐三彩時的心馳神往,有點明白晚清的悲劇也並不是偶然的。

走出御花園,甬道寬敞,朱紅也顯得艷麗,想必是剛粉刷不久。宮牆很高,站在牆外,根本難以窺見裡面的事物,只能稍稍瞥見琉璃瓦鋪就的屋頂。不知為何,我開始為古人擔憂起來。那些在紫禁城中飛檐走壁的江湖俠客,大內高手從這摔下來,也必然得傷筋動骨吧。看來還是像韋小寶那樣混跡於宮廷,雖然有失英雄本色,但卻穩妥的多。

站在神武門外,我沒有想像中的依依不捨。「反正只有20塊的門票,下次又不是沒有機會。」面對著上凍的金水河,操著廣東口音的孩子,欣喜地呼喊著。藝術家模樣的年輕女子,倚靠在漢白玉的雕欄上,長長地吐出煙圈。曾經王公貴族,嬪妃官吏進宮的必經之路,如今已是遊人如織。而我就像萬曆年間那個冒冒失失闖入深宮的農夫,卻是被自己手裡的手裡的棍子迎頭痛擊。

坐在回程的103路公交車上,回想起之前在知乎上的提問,如何遊覽一個人的故宮。現在想來,一個人置身諾大宮苑的蒼涼感固然震撼,但是那種興亡交替,歷史輪迴的無力,繼而釋然,卻是孤獨中難以體會的意境。

晚上刷朋友圈時,看到這樣一句話,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可歲月蹉跎,我們交付給時光又何止是些許的歡愉,還有幾多不願提及的回憶,不願重溫的心情。

人們常說要把握時間,而我覺得正好相反,就好像是這一刻抓住了我們,我們永遠活在當下的這一刻,不是嗎?

(全文完)

GIF

喜歡就點個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Behance大神用幾張圖讓你明白AI與PS的區別
夢想實現的小鎮,你願意成為「Clannad」中的光玉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