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罕見的龍鳳碗殘片現世

罕見的龍鳳碗殘片現世

最近,3隻罕見的龍鳳碗殘片在民國名人孔庚後人的老屋中被發現。殘碗的碗紋與現在已問世的清宮經典五彩龍鳳碗不同,最罕見的是龍爪爪趾是以園形表示,這是古今未有的。

碗的直徑為16cm,碗口微撇,圈足,碗外壁畫有一龍一鳳戲火球,點綴如意雲紋和火焰紋,碗周邊回紋,近底處海水紋,碗內光素,胎體輕薄,色彩艷麗,手摸碗紋有凹凸感。款識為紅色宋槧體的「大清乾隆年制」,有點脫落,見圖4。

孔先生說,原本還有一隻五龍碗。這4隻碗是1912到1915年間,閰錫山送給孔庚的,後在孔先生父母成婚時孔庚又將碗給了他父母,家傳碗是「畫琺琅」的。文革時他家被抄,4隻碗和其他幾件古瓷被摔碎,這次老屋要拆遷,清理舊物發現碗的殘片被他老母保存下來。

孔先生還說,孔庚先生考證過此碗,曾寫有一篇文字,惜墨寶在抄家中悉數被燒。據長輩說碗為「張雨森手繪」。

小記調查,孔家為孔子後裔,正宗南孔。近代史記載,閻孔兩人辛亥革命前同為日本士官學校同學,在日本參加同盟會鐵血丈夫團,1912年至1915年間,孔庚在山西任晉北軍總司令、晉軍總司令,當時閻錫山為山西都督。文史資料記,孔庚七十壽辰時,蔣介石送一萬大洋和親筆「壽」字,孔祥熙等人送賀禮,解放時,孔庚拒絕南逃……文革時,孔先生家被抄三次。

小記查到:張雨森為乾隆時期宮廷畫家。

小記還查到,這種碗紋的碗出現過不少,如圖1:

有的紋飾相仿,如圖8:

它們顯然與孔家碗有差距。

陶瓷鑒定專家李維岳說:這碗從各方面看是真品,琺琅彩的沒錯,款識為少見的紅彩宋槧體,應是乾隆早期的,……是官窯,那時民間不許用五爪龍紋飾,陳重遠前輩也說過官窯有紅彩……只是碗紋是寫意畫出,存世的琺琅彩瓷器還沒有過寫意畫法。這是很重大的發現。

碗紋是寫意筆法,而且3隻殘碗的碗紋各個略有差異,可見不是按稿描出或是按稿拍圖,而是畫師直接畫出,這樣就排除了畫工,見圖7:

古畫研究和收藏者張深平寫道:此碗白地寫意,簡潔洗鍊,龍騰鳳舞,栩栩如生;雲紋火紋海水紋,動感十足,流暢秀雅,逸麗明快,沒有遲疑的筆觸,沒有反覆的填筆,非高手無此神來之筆,這是呆板獃滯、毫無神氣的龍鳳圖案所不具備的,其神韻也是「筆法全無,雖工亦匠,故不入畫品」的西洋畫法所欠缺的。所以此畫師必是宮廷中實力較強的畫師,張雨森就是實力較強的一位,他「工山水,善潑墨,惜用墨皆滲以膠,亦善畫花鳥」,乾隆四年入內廷,隨即定為一等畫師,他是乾隆喜歡的一位畫師,乾隆題其《山水圖》有「懸之高堂六月涼,助我清興生吟席」句……

古畫鑒定專家劉詩清寫道:碗紋沒有印記,但從兩個方面可判斷為張雨森所畫,一是化尖銳的龍爪趾為園形體現了明末變形主義畫風的影響,乾隆時期宮廷畫師的存世作品中只有張雨森的體現了明末變形主義畫風,張所繪的《秋林曳杖圖》,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山石用園形的捲雲體現,多位美術評論家評論:「取法明末變形主義,山形如雲朵騰起,樹法和點苔法又來自藍瑛」;張所繪的《普賢騎象圖》,也是寫意,象腳掌用大園形表示,右前腳生動地向上微揚;二是張雨森有的畫有「御賜書畫禪」「書畫禪」款識,沒見同時期其他宮廷畫師獲此殊榮,書畫禪不是指畫的是佛教人物、故事,而是指書畫蘊含禪意,這碗紋即典型的書畫禪作品,畫的是行龍,形象一改前朝的兇猛,而是生機勃勃,大氣豁然,應當是出於乾隆信佛,園形的行龍龍爪趾象徵佛理的園通含義。

小記查到:《佛學大詞典》解釋:園通即遍滿一切,融通無礙。

陶瓷鑒定專家李維岳還說:這碗的龍鳳含著喜慶,又是紅色款識,可能是為皇家大婚燒制。

專家們都談到宮廷畫和琺琅彩瓷的繪畫監督很嚴,不能隨意畫,所以此碗龍爪趾的園形畫法不是承乾隆聖旨,至少創意也經乾隆首肯。至於民窯燒制是不可能的,象徵皇家權威的五爪龍畫成前所未有的園形爪趾是要殺頭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刻 的精彩文章:

Bombay Bistro 在大同坊重新開張啦

TAG:十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