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仙桃人過小年習俗》《溫酒細說新年、秉燭漫談舊俗》《手寫對聯記憶》《小鎮年關》《蓮花落》

《仙桃人過小年習俗》《溫酒細說新年、秉燭漫談舊俗》《手寫對聯記憶》《小鎮年關》《蓮花落》

在中國民間,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廿三,百姓家的是臘月廿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廿五。

具體來說: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廿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廿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廿五。

仙桃人過小年習俗

(臘月廿四)

小年也叫祭灶節,灶王節,是臘月里較隆重的節日。

傳說在這一天,灶王爺要升天向玉皇大帝彙報一家功過,讓玉皇大帝賞罰。民間傳說中,如果房主犯了大錯,玉皇大帝就要扣300天的陽壽,犯小錯要扣100天陽壽。送灶時,老百姓在供奉灶王像的桌案上供上一塊麥芽糖,封住灶神的嘴,懇求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天降吉祥」。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句古話,說的是男女有別,意思為男人不拜祭月神(嫦娥),女人不祭供灶神(傳說灶王爺俊美風流),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

灶王爺的官銜叫: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每家在灶台附近貼有灶神畫像,有時還有灶王婆婆畫像陪伴。經過一年煙熏火燎,畫像破舊,面目黢黑,要把舊像揭下燒掉,換上新畫像。除點香燒紙錢,作揖磕頭外,人們還為了賄賂他,用一塊糖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在玉帝那裡只說好事,不講壞話,不打小報告,故稱為辭灶。在吃團年飯祭祖的同時,也要將灶神爺迎回過年,叫接灶神。當家的把司門口收拾乾淨、洗凈手後,虔誠地跪拜,燃燭敬香、燒紙錢和疏文,這些都是接灶神要講的禮性。

小年又被稱為「掃塵日」,在這一天,家家戶戶清掃蛛網塵土,俗稱「打揚塵」。老百姓們相信臘月掃塵是可以除病消災、掃來福氣的,這一習俗傳遞著人們除陳布新,祈求安康的美好願望。

寫春聯也是小年的民俗活動。春節時,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神靈前、大門、房門、廚房、牲畜圈、穀物糧倉、樹上,處處需要貼春聯,內容豐富,妙語連珠。尤以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如天地神聯:「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聯:「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財神聯:「天上財源主,人間福祿神」;水神聯:「水能通四海,家可達三江」等等。其他春聯,則都是表示慶賀與希望之意。

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一過小年,離春節只剩下五、六天了,人們開始選購燈籠、春聯、食品等傳統年貨,迎接佳節的到來。「廿四掃房子,廿五做豆腐,廿六割年肉,廿七宰年雞……」每一天都有特定的「年事」要忙,直到大年除夕夜。

過了廿四這天,民間認為諸神都上了天,百無禁忌。於是各種請客就不用擇日子了。選日不如撞日,如結婚稱為趕亂婚,所以結婚的特別多。

老沔陽過小年這天,有殺豬過春節的習俗。豬殺好後,主人挑選出最好的肉,又是炒、又是蒸,精心烹飪,再滿滿斟上一杯酒,邀請親朋好友共享殺年豬後的第一頓新鮮肉,光勉(冕)話叫做喝「心肺湯」。

剃個頭了好過年。小年前後,大人、小孩抽空理髮,緣於正月里不理髮的傳統習俗。

炒辣鍋,或叫「炒臘鍋」,以干河沙炒制炒米、蠶豆、花生、玉米泡等。過小年忌炒辣鍋,傳說這一天是老鼠嫁女兒的日子,民間有「你吵它一天,它吵你一年」的說法。即動了炒鍋帚,家裡老鼠會多,晚上也會吵得你無法安寧。

「歸鄉憑遠夢,無夢更思鄉。」唐朝詩人周朴在《秋夜不寐寄崔溫進士》中深深地感嘆著思鄉之情。提起家鄉這個字眼,我這個遠在他鄉的遊子,與詩人有一樣的感慨,經常出現在夢中的故鄉總是有回憶不完的人、事和物。

溫酒細說新年、秉燭漫談舊俗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江漢平原,春節是指從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年過完。在春節家家戶戶以開展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春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帶有濃郁的地方風俗。

春節來臨,忙碌的是家裡的大人,他們為新年的到來,利用自己一年的收成,用自己收穫來的農產品製作各種各樣的食品,如炒米熬糖打豆腐,煎炒油炸打糍粑,推磨舂米做湯圓,干坑挖藕宰雞鴨**雖然忙得熬夜,但他們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喜悅的神情。最高興的是孩子們,他們一個個蹦蹦跳跳,興高采烈,有好食品吃,有新衣服穿,還有的等待著過年的壓歲錢。

打陽塵是當地的叫法,就是打掃衛生。家家都要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洒掃庭院的塵垢蛛網,室內屋外,房前屋後,徹底進行打掃、衣被用具,洗刷一新,乾乾淨淨地迎新春。

貼春聯,春聯也叫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算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了。有一則民間謎語:「兩姊妹,一般長,同打扮,各梳妝;滿臉紅光,年年報吉祥。」謎底是春聯。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貼上福字。春節貼「福」字,福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人們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到了,福氣到了。貼門神,據傳說;李世民生病時,夢裡常聽到鬼哭以至夜不成眠。這時,大將秦叔寶,尉遲恭二人自告奮勇,全身披掛地站立宮門兩側,結果平安無事。李世民命畫工將他倆人的威武形象繪之在宮門上,稱為門神。除了貼門神,還貼年畫,剪紙,不管貼什麼,都是一種寄託,一種希冀,一種期盼!

春節是個親人團聚的節日。離家的遊子不遠千里回到家裡和親人們團聚。除夕吃團年飯,我的家鄉如兄弟多的,從二十七八就開始團年,每家一天,人多熱鬧好幾桌,持續好多天。過年啊過年!團聚是春節的宗旨,祝福是春節的語言。

春節最能體現熱鬧的就是放鞭炮。春節燃鞭炮聲以此避邪驅鬼,祈盼來年吉祥幸福。從除夕團年飯開始,一直是此起彼伏,響聲不斷。吃團年飯放鞭炮叫接年,初一零點左右放鞭炮迎年,初一的早晨那一陣陣是燒清香的,到處鞭炮聲不絕於耳。初三送年後,鞭炮聲才慢慢隱去。

團年飯吃了就開始除夕守歲。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守歲,家家戶戶通亮通亮的,有多少燈就燃多少燈,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打牌看電視,過去是坐到天亮。守歲,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先拜天地,家神,尊長,然後出門拜年。拜年是不問親疏的,稱為拜年無大小。家中來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麻葉子,京果麻棗相待。俗語叫喝茶。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把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春節,最歡快的心情,最熱鬧的是活動。綵船、龍燈、獅子出動了,戲劇也開始粉墨登場了,你聽,到處都是鏗鏗鏘鏘的鑼鼓聲,咿咿呀呀的胡琴聲,還有和著時而高亢激越時而悠揚清婉的唱腔,還有不時傳來的陣陣的鼓掌聲、喝彩聲,鞭炮聲,歡歡喜喜,熱熱鬧鬧。

正月十五元宵節,花燈高掛,遊人滿街,盛況空前,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結束了。

手寫對聯記憶

時間如水,往事如風,很多的記憶已經模糊。但寫春聯的情形卻依然那麼溫馨,那麼的令我懷戀。過春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帖春聯。春聯意味著沾喜氣,除晦氣,營造節日的熱鬧場面,寄託吉祥美好的願望。

如今的春聯擺滿了大街,叫賣聲傳遍了整條街道。什麼噴金的,繪龍鳳的,掛式的……雖印刷精美,雍容華貴,但內容千篇一律,沒有內涵!還有些春聯來得更方便,不必你到街上去買,自有各行各業免費派送,都是具有廣而告之作用的,什麼電信、銀行、保險……往往能看到十幾戶人家都是一模一樣的春聯,讓人膩煩,更讓人淡化了年味,淡化了那一份珍藏在心中對年的渴望。不知不覺間,一種無形的茫然爬上了我的心頭。

上世紀,春聯一般是手寫的好,手寫的春聯透著墨香,洋溢著吉祥,才有個性。生長在新社會的我,不管是寫的自己家貼,還是幫別人寫,其對聯大都是宣傳黨的政策,勞動致富,過上幸福生活,田園風景,吉祥如意等方面的內容。

我愛好書法,字寫得雖然不是那麼的漂亮,但還寫得蒼勁有力。本村不論誰家有紅白喜事,一般都喜歡來找我寫對聯,在沒影響教學的前提下,我很樂意地上門幫忙。

每年過春節,鄉親們都買來紅紙上門叫我寫春聯。張老師,我爸叫您給我家寫對子;張先生,請幫我寫幾副春聯;大門,上引,後門,燒火屋的………凡是上門求我寫對聯的鄉親我都熱情接待,並滿足他們的要求。

教書十多年,年年如此,都是從二十五六開始,一直寫到大年三十,幾天下來,雖然有點累,但得到了鄉親們的好評和尊重,而自身也是一種鍛煉和提高,感覺是一種美的享受。

有時候,大年三十的爆竹聲已經響起,自家的春聯還沒有寫。我急忙打開紅紙,首先寫大門兩邊門檻上的對聯:創和諧社會建平安鄉村辭去輝煌虎年;觀中國盛世看迎春晚會迎來吉祥兔歲。橫批;新年快樂;然後寫上席的對聯:迎新春事事如意;接鴻福步步高升。橫批:國泰民安;最後寫廚房的:米酒甜湯添暖意;下聯:蘿蔔白菜保健康。橫批:五味調和。物質匱乏的年代,蘿蔔、白菜咋調也是那個味!

當我貼好紅紅的春聯時,孩子們已經把掛好的紅紅的燈籠,點上了紅紅的蠟燭,妻子擺上了讓我垂涎欲滴的團圓飯,還有那香噴噴的沔陽三蒸,熱氣騰騰的蓮藕湯……

鞭炮聲里,梅花香中,新的一年開始了……

小鎮年關

小鎮的年關是熱鬧的,隨著小年的到來,新年在零星的爆竹聲中拉開了序幕。

年關的小鎮高鐵西站,一輛輛飛馳的動車打這裡經過,在外打工人員背著沉重的行囊坐動車回到小鎮,在小鎮做生意的外地人也來到高鐵站等車回家,平時冷淡的高鐵西站,此時熱鬧了許多。

車站的「黑的」,平日里生意較清淡,到了年關生意便紅火了起來。從外地歸來的打工人員,風風光光地租輛「黑的」回家,行李往後備箱一放,免得背著、扛著,既方便又省事。至於租車費,當然要比平常的價位高。

小鎮年關的街市車水馬龍,人來人往,超市人頭攢動,門前手提食油的,肩扛米面的應有盡有。集貿市場更是熱鬧,人挨人,人擠人,賣什麼的都有,商販的吆喝叫賣聲和採買者的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濃厚的鄉音中,好一幅過年置辦年貨繁忙的的喜慶景象。

臘月二十四是掃塵、祭灶神的日子,家家戶戶房前屋後打掃得乾乾淨淨,室內收拾得清潔衛生。祭灶神過小年,為的是祈求合家平安。

過年的前一天開鹵鍋是小鎮年關的重頭戲,所謂「鹵鍋」,就是不論葷素都可以一鍋鹵。吃滷菜是小鎮人的食俗,主要有鹵豬頭肉、鹵口條、鹵豬蹄、鹵豬肚、滷雞鴨、滷雞蛋、鹵豆腐豆皮、鹵海帶等等,用於過年時自家品嘗或招待來拜年的親戚朋友,烹調時簡單方便。各色滷菜也是極佳的下酒菜。

鹵藕是鹵素菜的一種,用先鹵過肉類的滷水去將藕煮熟,滷水中含有大量油葷,所滷製藕的味道才會綿軟鮮甜。

年三十下午,家家貼上了鮮紅的對聯,掛起了燈籠,鞭炮聲響起,人們吃著團年飯,小鎮上的人也漸漸稀少,商鋪都關了門,只有理髮店和澡堂還在正常經營。過年理髮緣於「正月剃頭死舅舅」的習俗,人們普遍是在臘月理一次髮,然後等到二月二「龍抬頭」才會再進理髮店。三十洗澡是為了洗去一年的穢氣,也為新的一年討個好兆頭。

除夕夜,小鎮燈火通明,一派喜慶氣氛。「守歲」的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嘗家鄉特產,談論著有關年的話題。小孩們身著新衣,手提燈籠,在街巷裡興緻玩耍,燈籠被蠟燭燒著,意味著紅紅火火日子的到來。

初一子時,小鎮四周鞭炮聲接二連三地響起,五光十色的焰火也衝天而起,染得小鎮上空萬紫千紅……鞭炮聲聲不斷,一直鳴放到天明。

元宵節一過,小鎮恢復了以往的平靜,打工的外出,讀書的上學,做生意的迎客,耕牛出現在了田野,庄稼人開始播撒著希望的種子,去收穫五穀豐稔。

蓮花落

尊聲列位聽端祥,

家住沙湖沔陽洲,

莊稼十年九不收。

水災年,鬧饑荒,

家家戶戶盡缺糧;

夫妻們苦難當,

離鄉背井奔他方。

走黃陂到孝感,

雲夢應城到紅安。

安陸府不能久站,

夫妻二人到京山。

——《逃水荒》

蓮花落靈活自由,早期蓮花落藝人的活動一般多以「沿門」(即「沿門乞討」)為主,其次也參與「趕酒」和「趕會」。它可一人演唱,也可二人對唱,或與「蓮廂」組合演唱。

一人演唱時,藝人左手操兩塊「竹瓦」,右手操一塊「竹板」,自打自唱;兩人演唱時,一人為主,一人為輔。為主者左右兩手「操板」,為輔者左手操竹板擊節。由兩個藝人交替頷唱、對唱,然後「幫腔合唱」。後期的蓮花落逐漸發展成為一男一女,「一旦一丑」,對口演唱。當與「蓮廂」組合演唱時,男打「竹板」,女打「蓮廂」,或以夫妻相稱,或以兄妹相稱,既有敘述,又有代言,極大地增強了蓮花落的表現力。

作者思鄉遠夢,原名張才富,湖北仙桃人,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自由投稿人。曾任教師,企業負責人等職,現任某公司圖書編輯。苦戀文學,自嘆不如,但留下了一個終生難捨的夢!多年來,在報刊雜誌、網路上發表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等作品。此個人微信平台發文除註明出處的文章外,均為原創。如需轉載、鏈接、引用,或以任何形式改動,須先獲得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杜蘭特的兩萬,勒布朗的三萬,以及38387?
工作4年,買了2套房,你聽過他的買房心經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