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的發審局是一類什麼樣的機構?主要職責是什麼?

清代的發審局是一類什麼樣的機構?主要職責是什麼?

原標題:清代的發審局是一類什麼樣的機構?主要職責是什麼?


作者:林小靜,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發審局」又稱「讞局」,是清朝各省省府自行設立的複審案件的專門機構。它集中出現於嘉慶、道光年間,屬於具有臨時性、非正式性的特點。清朝發審局的出現有著特殊的時代背景:清朝時期仿照明制設立了京控制度,它規定民間百姓遇有冤假錯案或誤判時,可以不經任何上訴程序而直接訴諸於最高統治者。嘉慶之前,京控、上控的相關案件數量較少,朝廷還能派出欽差大臣處理此類訴訟案件,但是隨著上訪頻率的增加,現有的機構已無法滿足這一需要,而且其高成本也讓朝廷和民間苦不堪言。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省份自行設立審轉覆核機關,通過將大量的上訴案件提調到發審局,提高了覆審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清朝,發審局的性質相當於如今的「法庭」,曾在發審局工作過的名臣包世臣撰文記錄發審局的具體情形:「我走過多省,見讞局中能員坐堂,但聞問官亂喝亂叫,先教供後逼供,箠楚無數,號慟盈廷。是非曲直安得不顛倒乎。」包世臣的這一描述是發審局後期腐敗的一面,前期的發審局確實起過一定的作用。發審局雖然是各省自行設立的,但在當時得到了朝廷的默認,這也是它能長期存在的重要原因。



包世臣


一般來說,發審局的人員包括首府知府(負責統領性事務,如制定發審局獎懲章程,考核委員、發審友等人的工作情況,很少有暇審理具體案件)、坐辦(在有的省份又名提調,負責發審局內具體事務,但一般不參與審理)、委員(作為發審局的主要組成人員,負有承審案件之責,其薪水由首府籌給)、發審友(為首府所聘幕友,薪水由首府知府承擔,主要職責是案件的審擬,謄寫文書類工作)和書役佐雜人(數額不固定,負責其他人員難以覆蓋的工作)等。

發審局作為審判機關,具有幾方面的職能:一、提省重大案件,民間不滿州縣審判結果者,可以向上一級的督撫、臬司等提起上控,當案件太多時,督撫或臬司會讓發審局提省這些案子進行處理;二、主要職責是審理京控案件,具體分為看卷、過堂、開節略、讞獄、再審和定案,其中案件會經司法官員共同會審,經過再三討論方可定案;三、進入發審局的人都須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而發審局內部也提供了任前培訓。



發審局的設立緣於清朝後期的司法改革,其消滅是因為專門性的審判廳的出現,不過它的出現在一定時期內促進了清朝法制改革。


參考文獻:


李貴連、胡震:《清代發審局研究》,《比較法研究》2006年04期。

胡震:《最後的「青天」?——清代京控制度研究》,《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張世明、馮永明:《「包世臣正義」的成本:晚清發審局的法律經濟學考察》,《清史研究》2009年04期。


編稿編輯:姚天琦

歡迎大家訂閱「季我努沙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沙龍 的精彩文章:

發展勢頭如此之猛又備受百姓擁護的小刀會起義為什麼會失敗?
清朝皇帝和官員在不同場合佩戴朝珠,都有什麼要求?

TAG:季我努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