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衛視音樂「綜N代」頻陷「用人荒」,「好聲音」 都去哪裡了?

衛視音樂「綜N代」頻陷「用人荒」,「好聲音」 都去哪裡了?

文/李楊 源/節目一線

《歌手》節目播出六季以來,「結石姐」 JessieJ成為首個成功三連冠的歌手。在感嘆「結石姐」的實力之餘,也不盡想問:「中國的『好聲音』都去哪了呢?」

自《歌手》、《中國好聲音》火爆以來,音樂綜藝就成了各衛視最重要的綜藝類別之一,如今,一線衛視每年至少都會推出2檔及以上的音樂類節目。但隨著節目數量的日益增多,觀眾也慢慢發現,似乎常出現在音樂綜藝中的嘉賓總是熟悉的面孔,連選秀節目也已被各種「回鍋肉」選手佔據。

可見,「綜N代」音樂節目尤其是帶有競演性質的節目,在觀眾日益挑剔的品味下,不僅面臨收視、口碑滑坡的困境,似乎還面臨著「用人荒」這一擺在眼前的難題。

音樂綜藝嘉賓重複率高

記得在這一季《歌手》發陣容公布時,有不少網友表示,相比前幾季,這屆陣容實在是有點弱。在錄製現場導演洪濤落淚,表示道歉:「我們都在努力邀請,第六季了,我們真的儘力了。」

音樂綜藝發展至今,確實面臨著不少的困頓,而比較明顯的就是「用人荒」。其實,從近年來多檔衛視音樂綜藝就能夠看出,無論是固定嘉賓還是飛行嘉賓,出場重複率確實點高。

例如,今年在《歌手》節目中有不錯表現的張韶涵,去年曾在《我想和你唱》、《蒙面唱將猜猜猜》、《不凡的改變》等節目中都擔任過嘉賓;而在第四輪競演登場的華晨宇,也在《天籟之戰》中擔任固定明星導師;此外,羽泉、李宇春、汪峰等也是不少音樂節目中的常客。

從上述這些活躍在各大音樂節目的嘉賓名單可以看出,大多都是闖蕩歌壇多年的「老將」,就算是出道時間最晚的華晨宇,也已經是2013年《快樂男聲》的冠軍選手了。眼下,各大音樂節目的「搶人」大戰看似紅紅火火,但其實被「搶」的始終都是那些有限的人選。

與此同時,這種「用人荒」不僅發生在知名歌手上,音樂選秀節目也曾因為「回鍋肉選手」的問題而遭受質疑。《中國新歌聲2》開播時,就曾因為「選手荒」遭遇了觀眾的質疑。第一期的6位參賽選手,沒有一位是真正的「草根」。就連年僅19歲的葉炫清,也已參加過《夢想的聲音》,發過一首個人單曲。

從2005年的《超級女聲》開始,歌唱選秀節目已經走過了十幾年,經過多檔選秀節目持續不斷的各地深挖,適合此類節目的實力新人已經被發掘得差不多了,音樂選秀節目也逐漸開始淪為「選秀回鍋肉」發光發熱的舞台。

挖掘優質音樂新人為何越來越難?

在整個唱片市場的不景氣這樣的大環境下,好歌手,尤其是好的新人歌手越來越少了。本應是朝氣蓬勃的音樂綜藝市場,如今反倒成了老牌唱將比拼的戰場。

對於無非是唱片公司培養出道,或者是草根選秀出道,然而縱觀近兩年的音樂綜藝市場,活躍的幾乎都是一些老面孔,為什麼如今難以挖掘優質的新人資源了呢?

首先,以往的「草根選秀」節目如今都在向「偶像養成」的方向發展,傳統的電視選秀渠道很難再為樂壇輸送新人。事實上,傳統的電視選秀節目一定程度上反哺了音樂行業,不少新人通過選秀進入到了音樂領域,成為樂壇和各大音樂綜藝非常受歡迎的唱將,如活躍在各大音樂節目中的李宇春、華晨宇、張傑、張碧晨等,都是從「超女快男」、「 好聲音」等電視選秀節目出來的。

而從2004到2017,十三年的時間裡,選秀節目從單一的個人角逐到多元化的偶像養成。每年憑藉著偶像養成節目出道的選手確有不少,看似可選擇的餘地越來越大,但事實上對於偶像養成一類節目來說,唱功並不是對選手們唯一的選拔標準,所以這些出道的選手儘管十分「圈粉」,但在演唱實力上參差不齊,尚難以達到在音樂綜藝節目中與老牌歌手同台比拼的水平。因此,傳統的電視選秀節目幾乎已經無法為音樂綜藝節目輸送優質的歌手了。

其次,大量的直播平台湧現,造成了一定的分流,不少優秀的草根選手已經沒有意願必須去上電視音樂綜藝了。

在互聯網時代,通過直播平台讓更多人看到了優秀的人才,也更容易看到優秀人才。近期,鬥魚直播的主播馮提莫,演唱了電影《前任3:再見前任》的宣傳曲,並登上了《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等衛視綜藝的舞台,其實還沒有在衛視露臉之前,她就憑藉著在直播平台翻唱經典歌曲,獲得了超過千萬粉絲的點贊好評。

如今,直播平台在造星運動上表現越來越積極,與傳統電視選秀節目層層選拔相比,直播平台顯然更加開放,而且如今直播平台日均在線人數越來越高,這些草根歌手們在直播平台更容易獲得大眾的關注。

第三,音樂類網綜話語權不斷提升,對電視音樂節目帶來威脅和挑戰。前兩年,超10億播放量的網綜還非常罕見,但在2017年超15億播放量的網綜項目,已佔到了70%。網路綜藝無論是在關注度還是話題度上,都給電視綜藝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網綜不斷在衝擊著老牌的電視綜藝,從選秀這一領域來說,過去曾經是一線衛視的「標配」,但從去年夏天開始,網綜選秀也大規模加入了戰局。

就拿暑期的爆款《中國有嘻哈》《明日之子》《快樂男聲》來說,連續幾個月話題度熱度高居不下,甚至超過了同期在電視上播出的《中國好聲音2》,並依託於互聯網全新造星平台,誕生了如GAI、毛不易、魏巡等一眾全新的偶像藝人。在節目結束之後,這些人氣選手仍然獲得了優質的後續發展資源,所以互聯網在造星上的能力,確實不容小覷。

眼下,「綜N代」音樂節目後續乏力,頻頻陷入「用人荒」的困局,已經成為不得不面臨的問題,在電視台選秀渠道收窄的情況下,互聯網能否成為新時代造星打開一個新局面,或許值得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linkage 的精彩文章:

謝娜生下雙胞胎,娛樂圈再添「小公舉」!這回趙麗穎尷尬了

TAG:Vlink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