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廠件」如何面對主機配套零部件進入汽車後市場
文末有深度行業交流群
我們之所以煩躁,是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
2018年開始,對於專註後市場的自主零部件企業來說,註定不平淡,煩躁有增無減。
主機及零部件體系開始切入後市場
主機零部件配套企業進入後市場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不缺技術、不缺錢、不缺人、不缺管理、不缺發票,只需主機一張授權牌照,或者有針對性的規避好主機專利技術,切入後市場門檻非常低。之前不是人家不來,而是配套供應還忙不過來,今年開始可能開始有時間和精力面對後市場了。
整車新技術的發展趨勢,為配套企業進入後市場提供了窗口期
新能源加速行業轉型。新能源汽車作為傳統汽車顛覆者,從主機廠開始,逐步淘汰一批傳統車企及相關零部件配套企業。隨著主機廠布局新能源加深,相當一部分零部件的產能會出現相當長的剩餘產能。
吃不飽的主機配套零部件,面對尚有一定紅利的後市場,不會簡單的虎視眈眈干瞅著,一定會找到位置狠狠地咬下去。
變化為專註後市場的傳統零部件企業帶來無限考驗
主機加快在後市場布局,集中表現在二級維修服務網點建設(北汽好修養、車享家、大聖車服、福特Quick Lane等),攜手零部件進入後市場配件流通領域(一汽備品,上汽德科,韓系萬都,奇瑞速美達)。
2018年開始,傳統車企陸續將未來產能規劃傾向於新能源車型,新能源車的廣泛投入是伴隨汽車技術的升級展開的,未來對於汽車零部件技術帶來的甚至是革命性的變化,從動力總成的核心部件發動機、變速箱,到底盤傳動系統,電子化、娛樂化帶來的內飾系統的全面升級……
新技術使得進入後市場的技術門檻升高;主機車型逐漸增多,對本身就多品質小批量的後市場企業帶來沉重的硬體(模具、設備)投入負擔與低回報風險。
聚焦後市場的自主零部件工廠該怎麼辦?
1.客觀的認清現狀
有企業轉型的窗口期。毋庸置疑主機及配套體系在產品技術、資本及運營能力上具備領先優勢,但是從供應鏈組織角度,是典型的從少品種大批量進入多品質小批量領域,供應鏈的組織方式完全不同。對熟悉主機打法的配套企業來講,後市場也是相對陌生的。所以,立足前裝的正規軍進入陌生地形,要發揮戰鬥力,考驗的是快速的學習能力和持續的補給。
專註於後市場的零部件企業有先發優勢,最核心是對後市場領域的經驗寶貴。對於後市場的複雜性的掌握能力、團隊的打造、經營環境的巨大差異等等,都不是資本、技術和市場的投入多少,可以短期逾越的。
2.回歸原點,聚焦本質。
對於零部件工廠來講,製造產品的過程產生價值,並通過流通實現價值變現。工業化促進分工的細分,大批量重複製造獲得超額利潤,互聯網進一步促進行業細分,特別是在供應鏈流通領域帶來革命性變化。
零部件工廠從傳統全供應鏈流程關注價值點,轉向關注產品本身的核心製造過程,複雜繁瑣的產品流通環節依賴專業化的分銷、零售渠道經營,甚至在互聯網化經營模式下全部外包給專業渠道供應鏈管理團隊。
回歸製造本質使得零部件工廠更加聚焦產品本身的核心競爭力,通過某種程度上的合作,專業化的渠道管理團隊能夠更好的促進企業發展。
類似的商業模式在市場上不斷嶄露頭角,樂車邦,三頭六臂等公司通過託管4S、零部件流通環節(渠道、運營)實現價值增值,獲得市場青睞。
3.經營策略
謹慎投資,組合投資。普遍現象是後市場零部件工廠在資金投入上的捉襟見肘,特別是在工裝設備上受制於主機頻繁的車型換代及產品技術升級。
如何快速、低成本、柔性的製造,並緊跟新車型換代時機,來投放符合市場需求的替代零部件,難度增加太多。
資本和客戶開始逐漸加大對上游終端貨源的掌控力度。流通環節投資上游製造零部件;多家製造零部件公司通過合作或合資的形式,分品類、車系、車型開發新車型,以降低硬體設備及軟體技術、人才的投入,實現快速切入市場,佔領先發優勢。
要不斷的淘汰落後產能,升級產品線。未來的汽配市場產品一定是中高檔質量的適中價格佔主導。
要不斷的完善產品的標準,推動標準產品品牌化,品牌產品知名化。
這些變化都在通過市場的發展,主動或被動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斷快速演化。
【AMAMSCM原創文章NO.12】渠道篇之一:主機配套玩家入場
致力於汽車後市場供應鏈管理的原創自媒體平台。
~總結的、行業的、大家的~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TAG:汽配供應鏈管理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