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知青故事:牛犢拜四方

知青故事:牛犢拜四方

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耕地基本靠牲口」是我當年插隊落戶的生產隊的真實寫照。想起當時的那個「窮」啊,到現在還打個冷戰!說出來誰都不信,一個壯勞動力累死累活到年終分配時,每一個工作日摺合人民幣兩分七厘,這是個啥概念啊!

我插隊的合溝公社長集大隊第三生產隊是「稻改區」即:將種植小麥、玉米的旱田改為種稻子的水田。那時根本沒有拖拉機、插秧機之類的農田機械,插秧靠的是人工,耕地、耙地靠的是牛。現在的年輕人有所不知,對於水田勞作來講北方的黃牛就不能勝任了,只能依賴南方的水牛。

為了推行「旱改水」公社供銷社特地從南方調撥了一批水牛。

接到通知後,第二天天還沒亮我和生產隊長就出發去公社了,到了公社,供銷社還沒開門,院子里好多水牛,隊長隔著柵欄門,踮著腳尖,伸著頭物色心儀的水牛。大門打開時,隊長拉著我一溜小跑直奔牆邊的一頭水牛而去。

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水牛確實漂亮,黑油油的皮膚,大大的鼻孔,彎彎的犄角和亮亮的眼睛。隊長掰了掰牛的牙口,拍了拍牛的腦門,看了看牛的腿棒,大聲說:「就牠了!」我迷惑不解的看著隊長:幹嘛不選個體型大的呢?隊長用手指了指幾頭體型較大疵毛郎當的牛說:「雖然個頭很大,但是牠們起碼八、九歲了,何況咱這頭牛是剛剛成年母牛,幾年後咱們還愁沒有水牛使?」我恍然大悟;隊長你真英明!我立刻跑上前去抱住牛頭,生怕被別人搶去。

到獸醫站辦完手續,我們就返回生產隊了,一路上,其他生產隊的人都騎在牛背上,隊長也讓我騎在牛身上,我那捨得騎啊!就這樣,隊長在前面牽著,我在後面輕輕拍打著牛屁股,一步一步回到村裡。村裡的老老少少早就在村口等候了,那陣勢比當下誰家購置了一輛高檔轎車還隆重!不僅是因為這頭牛生產隊往糧管所多交了好幾千斤糧食,同時,這頭牛身上還寄託大家多少希冀啊!

我非常喜歡這頭牛,不管是在飼養室還是在大田,只要看見牠,我都會走上前去撫摸撫摸牠。也許是牛通人性,也許是我第一個把牠帶回村裡,只要看見我這牛都會露出和善的眼神,溫順的用頭在我肩膀摩挲幾下。

這頭牛還真甜乎人,不必說牠擔負了水田裡的農活,不到一年就懷上了牛犢,這當然是生產隊的一件喜事嘍。

然而,那年頭雖然嘴裡唱的是:「公社是棵常青藤,社員都是藤上的瓜」,實際上真正關心集體的人很少。問起動物的懷孕期老老少少都會背「貓三、狗四、豬五、羊六、牛八」的農諺,對於來自南方水牛的懷孕期,就連老農民都知之甚少,都以為和黃牛的懷孕期一樣都是280天。生產隊的飼養員是個姓楊的瘦猴子,成天懵懵懂懂的,只知道鍘草喂牛,飼養棚的驢啊、牛啊都被他喂的瘦骨嶙峋的,沒有一點精神。

到了280天水牛還沒有下犢的跡象,也沒有人去當地獸醫站諮詢一下,就這樣一天天挨下去。

也不知道等了多長時間,終於在一天下午水牛開始躁動不安起來,不斷用嘴拱乾草堆,四蹄來回地踱步,隊長組織了年紀大的社員準備給水牛接生,可是等到上半夜水牛還是沒生下來,於是隊長讓一部分人去休息,專門派了兩個人配合飼養員老楊值下半夜的班。

誰知道第二天清晨,飼養室的地上竟是一頭奄奄一息小牛犢,問起原因,老楊結結巴巴的說:牛犢生下之後,老水牛不斷往後退,蹄子剛好踏在牛犢的頭上。大家都惋惜的看著小牛犢,隊長摳鼻子挖眼熊老楊也於事無補了…….。

等到水牛再次懷上犢,我專門到城裡的新華書店買來資料,又到獸醫站諮詢才知道水牛的懷孕期是315天。

終於等到了這一天,當水牛有了下犢的跡象誰都不敢掉以輕心,就連本村德高望重的「人物頭」田大爺也捧著長長的旱煙袋蹲在牆角和大家一起圍觀,我當然也在其中,那年我剛剛二十一歲。

下半夜,小牛犢剛剛露頭的時候,我和大家一樣心臟都快提到嗓子眼了,隊長讓飼養員老楊拉緊牛韁繩。當牛犢落地的時候,老水牛本能地往後退,眼看老楊就拉不住韁繩,我啥也沒想衝上前去拼勁全力用肩膀頂住水牛的屁股,直至水牛平靜下來。再看看我,一件棉襖全被髒水濕透了,我也顧不了許多,和大家一起欣喜地看著老水牛轉過身來一下一下的將小水牛身上的胎毛舔干。

就在這時,一件讓我始料未及的事情發生了,只見小牛犢顫巍巍的站了起來,趔趔趄趄走了幾步,一頭栽到我面前,把我嚇了一跳,誰知道「人物頭」田大爺用他的旱煙袋指著小牛犢說:"神了!神了!這畜生通人性,第一個頭是給潭清磕的!"

原來,小水牛在娘肚子里四個角質的蹄子外麵包著一層軟軟的東西俗稱"肉蹄子",為的是不傷及子宮內壁,出生後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站立起來,蹬掉肉蹄子,學會奔跑,避免食肉動物的獵殺,是祖先傳給牠們的本能。這就是傳說中的「牛犢拜四方」,沒想到這第一拜竟然拜的是我。我抬起頭來和老水牛對視了一下,在牠的眼裡讀出了只可意會的東西來......。

有意思的是,雖然飼養室離知青的住處有五十多米,但那小水牛經常到我們院子里撒歡。受我的影響,其他知青天天在傍晚收工回來的路邊薅些嫩草招待我們的小客人,小水牛總是如約而至,就像是知青的孩子。

我的愛人也是知青,但插隊不在一個村。如今每當我提起這件事,她總是說:「人行好事莫問前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乘興走筆 的精彩文章:

醒世恆言:何巧女捐公益巨款引爆網路的背後
民俗新說:過春節「福」字貼法新說

TAG:乘興走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