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在景德鎮看見創意之力

在景德鎮看見創意之力

點擊上方

「藝術與設計」

可以訂閱哦!




去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了2017年度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創新獎。景德鎮的陶溪川博物館獲得了這一旨在褒揚為區域內文物建築保護和復原的獎項。這座在珠山腳下昌江之畔的博物館,前身是景德鎮上世紀著名的「十大瓷廠」之一的宇宙瓷廠。這座瓷廠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被關閉,成為國營陶瓷工業的歷史遺迹。如今,陶溪川連同景德鎮近年興建或改造的眾多文化設施,讓這裡的處處能夠感受到創意的力量。





> 三寶蓬藝術中心




陶溪川的這座始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瓷廠,曾經是景德鎮首家機械化生產的陶瓷工廠。從制瓷歷史上來看,這座工廠最早真正完成了瓷業從手工業到工業的轉變。在當時,宇宙瓷廠承擔的主要任務是設計和燒造符合國外消費者的陶瓷產品,用帶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設計品出口創匯。如今,宇宙瓷廠里早已沉寂的圓窯、隧道窯、煤氣窯等車間和設施,又漸漸因著創意的活力獲得了新的生命。在遺產保護的最少干預原則下,這些昔日繁忙的窯爐成為現在創意舞台上令人矚目的工業遺產。這些窯爐串起了博物館中的參觀動線。廠房建築修復時被替換下來的舊磚瓦,被利用在博物館建築外牆和地面鋪裝中。



> 三寶蓬藝術中心




從宇宙瓷廠變身成為陶溪川博物館,不僅是從一個機械工業化的陶瓷企業向陶瓷工業遺產博物館的轉變,也是在李約瑟(Joseph T. M. Needham)的鴻篇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工業城市」的景德鎮向著創意城市的轉變。在陶溪川,有展出名家現代陶藝作品的博物館,有各個美術學院設立的研究中心,也有為「景飄」這些來到景德鎮用創意來創業的年輕人打造的「周五夜市」「周末集市」和創意空間。如今,「景飄」們的創意方向早已突破的陶瓷的局限,手工皮具、根藝木雕、鐵器銅器、染織服飾等等,都成為景德鎮這座城市中匯聚創意創想的理想之器。





 > 趙玉王鐵器設計




成長在北方,有著美術學院背景的趙玉王,就是這樣一位「景飄」。他走出美院後,輾轉多地,最終在景德鎮安家立業。他的創作以鐵器出名,而非人們傳統印象中景德鎮理所應當出產的陶瓷器物。選擇在景德鎮做一名鐵匠,對於趙玉王來說,也是一種偶然。他在美術學院里學習的專業是染織,後來又有玉匠的經歷。到了景德鎮之後,他在湘湖鎮的小河邊建立起名為「過這村」的鐵器工房,鑽研起鐵器製作的學問來。他自己動手製作了鐵匠爐和坩鍋,以及其它一些用於鐵器造型的工具。並且從中國傳統的金屬器、漆器等日用之器中尋找靈感,在傳統技法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用創意的思維使自己的鐵器呈現出不一樣的性格。這讓他在景德鎮「十大瓷廠」中的雕塑瓷廠舊址上每個周末舉辦的樂天創意市集中,獲得了眾多買家的駐足與青睞。




在景德鎮,與陶溪川的創意集市相仿,由樂天陶社組織的樂天創意市集,則是當地最有歷史的一個周六市集。來自香港的鄭禕,從 美國學成之後,在三十年前主持了樂天陶社。2005年,她來到景德鎮,發現這裡的傳統陶藝因為缺乏創意,顯得乏善可陳。因此,她決定在已經荒廢的雕塑瓷廠選下一間廠房,開始用自己的力量為景德鎮的創意未來添一把窯火。到了2008年,幾個做陶藝的年輕人找到鄭禕,想在樂天陶社的咖啡廳門口擺攤。就這樣,樂天創意市集逐漸成為外地的人們來到景德鎮後都嚮往的一個去處。今天,在這個市集上,每個攤位的攤主,都會由樂天陶社進行篩選。而篩選的唯一條件就是售賣的作品本身是不是具有足夠的創意。





>  大志設計作品




同樣在這個市集上,經常能夠看到一個叫做大志的年輕人。他在市集上售賣的是自己創作的樂燒陶器和木器,以及女朋友的布藝作品。與趙玉王不同,大志則是在景德鎮陶瓷大學畢業,畢業之後旋即留在了景德鎮。在從小長大的村裡,爺爺是錫匠、爸爸是木匠,這讓大志從小就接觸到手工藝。不僅如此,長輩們那富有創造力的手藝出神入化,可以幫鄰居朋友們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從長輩那裡獲得的工匠精神,加上景德鎮自由的創意氣息,讓大志在景德鎮獲得了安身立命的機會,成為一個紮下根的「景飄 」。







>  大志設計作品




關於景德鎮最初的記憶,大志說,在他高考的時候,曾為了當時還被稱為景德鎮陶瓷學院的這座大學復讀了幾年。最終,獲得了進入這座陶瓷特色院校學習的機會。考上大學這年,他很興奮地提前來到景德鎮,圍著學校逛了好幾圈。他發現在一處圍牆上,有一個因為學生們為了方便出入學校而扒開的口子。圍牆邊上還搭著木頭梯子,上面被踩出了凹痕。「這學校夠寬容,有意思,」大志說,「這裡是我想要的地方。」另外,學校對面是村莊、田地、丘陵與小河,和故鄉相仿的環境、自由的創意氛圍,讓大志在這裡找到了歸屬感。如今,他在景德鎮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和店鋪。同時,還接待來自全國各地學習陶藝和木器製作的學員。






> 劉瓊一現代陶藝設計





與已經畢業離開學校的大志不同,正在景德鎮陶瓷大學攻讀碩士的劉瓊一,在自己的研究和學習中,開始了自己創意與創業的征程。劉瓊一的老家是「五大名瓷」之一鈞瓷的故鄉河南神 垕,在她的家族裡,幾乎都在從事鈞瓷的創作。大學時期,她就來到景德鎮,帶著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在這裡學習當代陶藝。帶著些許在學校里得到的當代氣息,她覺得自己家鄉的陶瓷創作,與景德鎮最大的不同,在於景德鎮有著更為包容、開放和靈活的態度。這讓她發現了自己在傳統鈞瓷創作中,可以在我們這個時代進一步發展的路徑。在她的創作中,發揮鈞窯瓷器釉色豐富、瑰麗的特點,再加上景德鎮豐富創意、工藝資源的支撐,製作出富有現代設計感、符合當代需求的創意作品。這讓鈞瓷的硃砂紅、丁香紫、鸚哥綠、梅子青在景德鎮與當代的創意理念和深厚的技術積澱相遇,迸發出創意的炫彩。最近,她在景德鎮雕塑瓷廠一帶新開了一家創意小店「一舍」,店名寓意著她對留在景德鎮穩穩地紮下根,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地的期待。




在景德鎮的恬山靜水中,還有一處三寶蓬的村落,聚集了國內外上百位藝術家和手工作家。十多年前,由陶藝師李見深主持的三寶國際藝術村,以景德鎮獨特的在地性建立了一個關於藝術和文化的村寨,並把它放置在國際化的氛圍中。陶

藝家、設計師、插畫家、手藝人、攝影師、詩人,這些帶著非凡創意的人們紛紛來

到這裡,在山谷間、溪水旁讓創意在這裡回蕩和流淌。






> 三寶蓬藝術中心




最近,在這裡剛剛落成不久的三寶蓬藝術中心,獲得了美國建築獎

2017年最佳文化建築獎(Architectural 

Design / Cultural Architecture)。在三寶蓬狹長谷地中,這座藝術建築沿著

山谷疏張開來,用夯土、金屬板和石材這些「比較容易留下時間痕迹」的材料制

作。山間的溪水流過,又讓人們直觀地在建築中體會到時間的流動。如此,景德

鎮又多了一座創意的殿堂。




在往昔,景德鎮為宮廷、百姓和海外客商製作各式各樣的陶瓷器物。各個時期都

有精美的設計湧現在人們面前。元代的樞府瓷、明代的青花釉里紅、清代的各

式彩釉瓷器、民國「珠山八友」的粉彩瓷和瓷板畫,無一不是凝聚著匠心和創意

的佳作。如今,景德鎮不僅是陶瓷的產區,更是創意的世界。「工匠來八方,器成

天下走」,在隱隱青山和迢迢綠水間,景德鎮的創意正在靜靜發力,正像「景飄」

大志所說:「景德鎮的活力是由一幫有理想有創意的人積聚起來的」。這些帶著

創意的「景飄」正在景德鎮生根發芽。




artdesign_org_cn


藝術與設計


長按二維碼可以掃描關注我們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與設計 的精彩文章:

這門源自中國的手藝,卻在日本老人手中發揚光大
只有這些衣服才配得上威尼斯的美

TAG:藝術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