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嚇退關張生擒劉備,此人居然只是一個農民!

嚇退關張生擒劉備,此人居然只是一個農民!

話說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正在拍攝三國演義的「劉備」孫彥軍,因為不滿劇組的伙食,夥同「關羽」陸樹銘,「張飛」李靖飛,三個人一起去偷農民田裡的玉米,結果東窗事發,關羽和張飛逃之夭夭,大哥劉備卻被農民生擒。

關羽:大哥你等會,我回去溫杯酒再來取他項上人頭。

張飛:大哥你等會,我回去拿擴音器來一聲大喝嚇死他。

哈哈哈,上面的研習君只是為了博君一笑。研習君真正想講的是三國水滸西遊記三大名著故事背景竟由一名穿越者精心打造的。這一點,從《三國演義》八十五回書中劉備與諸葛亮議論馬謖覺得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後面的街亭之敗,諸葛亮揮淚斬馬稷也證明了劉備的先見。

劉備

劉備為什麼有這樣的先見呢?因為他看出來了,馬謖是穿越者。

馬謖是穿越者這點,應該是毫無疑問的。最重要的線索,就埋藏於《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 「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之中。在本章節,馬謖和王平討論戰略時,曾脫口而出「兵法有云:居高臨下,勢如破竹」。

馬謖

乍一看,好像只是馬謖在賣弄兵法。然而,這其實是羅貫中埋下的巨大伏筆。因為「勢如破竹」這個典故,要在幾十年後才會從晉將杜預的口中說出。

那麼為什麼馬謖會知曉未來的兵法呢?很顯然,因為馬謖是穿越者。

勢如破竹

那麼,為什麼劉備能知道馬謖是穿越者呢?

很簡單,因為劉備也是穿越者。

而且,劉備並不是普通的穿越者,他的真身很可能就是——羅貫中本人。

羅貫中

證明如下:

1、劉備的拼音縮寫是LB。羅貫中原名羅本,拼音縮寫也是LB。

2、羅貫中是庚子年生人,若算足歲的話就是辛丑年。而劉備正是辛丑年生人。

3、《三國演義》為什麼要以劉備為主人公呢?很簡單,因為劉備就是羅貫中,這樣寫對於作者來說會更有代入感。

關羽

4、關羽的青龍偃月刀是宋代出現的兵器,而張飛的丈八蛇矛也要等到晉代才有。如果劉備不是穿越者,無法解釋他的村子為什麼會這種武器。

5、 劉備為什麼會用雌雄雙劍這樣的武器呢?我們可以看出羅貫中的名字「本」和「貫中」都是左右對稱的字,而雌雄雙劍正是左右對稱的武器。

6、為什麼劉備一出山就能和關羽張飛這種頂級猛將結拜呢?這樣想來,如果劉備是穿越者的話,就不足為奇了。

7、劉備在討伐黃巾賊的時候節節勝利,這完全不像是初次上戰場的新人。而羅貫中作為張士誠的幕僚,自然是久經沙場。

張飛

那為什麼羅貫中要穿越呢?這點研習君曾經百思不得其解,在經過專業的論證之後,得出了一個非常可怕的結論。那就是——

羅貫中要保護孫悟空的封印。

根據和《三國演義》同為「四大名著」的《西遊記》記載,孫悟空是在王莽亂政之時被封印,而後在唐朝時隨唐僧西天取經去的。換言之,在三國時代,孫悟空正在五指山下被封印著。

西遊記

而在東漢末年的亂世當中,如果讓誰得到了孫悟空的話,便無異於得到了核武器一樣,力量的均衡會被瞬間打破,而歷史也會隨之改變。

而羅貫中就是為了保護歷史,而從明代穿越到東漢末年的。

而說到劉備和馬謖,就不得不提一個人:諸葛亮。

諸葛亮雖然不是穿越者,但是就歷史上的蛛絲馬跡來看,擁有大智慧的諸葛亮卻隱約地猜到了事情的大致輪廓。

諸葛亮

比如史書記載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然而諸葛亮的行事方法卻和管仲大相徑庭,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諸葛亮自比的並非是「管仲」,而是「貫中」也就是羅貫中。換言之,諸葛亮已經猜到劉備的真實身份是羅貫中了。

既然如此,雙方就能打開窗戶說亮話了。從此以後,劉備對諸葛亮器重有加。

直到諸葛亮發掘了馬謖這個人才。敏銳的羅貫中,一下就看穿了馬謖也是穿越者這個事實。

而羅貫中對不知底細的馬謖自然是忌憚三分,指示諸葛亮「不可大用」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那麼馬謖是誰呢?

能夠讓羅貫中產生警惕的男人,我們恐怕只知道這一個了。

沒錯,馬謖就是陳壽,這個羅貫中唯一無法超越的男人。

而陳壽之所以穿越成馬謖,其實並不是為了解開孫悟空的封印,而是救父心切的原因。

陳壽

陳壽的父親就是馬謖的參軍,因為街亭的戰敗而受到處罰。

因此陳壽穿越到過去,就是為了扭轉街亭的敗北,拯救他的父親。

然而因為歷史的香蕉皮效應,陳壽失敗了,馬謖再一次敗北。

這也證實了羅貫中留下的「馬謖不可大用」。

總結起來一句話,馬謖之所以不可大用,一切都是命運石之門的選擇!

正如上面一說,研習君只是想在這個臨近春節喜慶的日子,博君與小娘子一笑,謝謝!

歡迎訂閱正大研習君,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大研習君 的精彩文章:

從傢具到玩具的進化
明末最後一位名將,死後百姓爭相食其肉,乾隆對其讚賞有加,建國偉人特別批示保護

TAG:正大研習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