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人真聰明:把坦克頭尾對調 直接改成重型步兵戰車

中國人真聰明:把坦克頭尾對調 直接改成重型步兵戰車

原標題:中國人真聰明:把坦克頭尾對調 直接改成重型步兵戰車


在剛剛開幕的新加坡航展上,新加坡科技動力(下文簡稱新科動力)展出了其基於新加坡陸軍現役"比奧尼克斯"步兵戰車開發的"下一代步兵戰車"。同時,該公司的宣傳資料也揭露了之前一直是模型狀態的"下一代戰鬥車",也就是基於"下一代步兵戰車"開發的"輕型坦克"。


圖為新科動力的"下一代步兵戰車"。



圖為"下一代戰鬥車"。該車是在"下一代步兵戰車"的底盤基礎上換裝cockerill公司的XC-8炮塔改裝而成,能選擇安裝105毫米線膛炮或120毫米低壓滑膛炮。


步兵戰車和輕型坦克通用底盤,在近十年來越發地成為"潮流"。對於軍費吃緊的小國而言,通用底盤設計有利於維持規模,減少軍費;而對於大國而言,通用底盤設計能精簡龐大的後勤系統,降低後勤保障的壓力。

為此,裝甲車輛設計思想明顯不同的東方和西方達成了共識。但不同的是,以中俄為首的東方國家似乎更喜歡將坦克"倒改"成步兵戰車,而不是用步兵戰車改出"輕型坦克"。



圖為瑞典的CV-90-120"輕型坦克"。該車是基於瑞典CV-9040步兵戰車更換炮塔改進而成。以步兵戰車或裝甲輸送車加裝中口徑火炮,改稱"火力支援車"的設計冷戰就有,但安裝和主戰坦克同口徑的主炮,CV-90-120算是"敢為天下先"。


當然,和空間狹窄的BMP-1/2等華約步兵戰車不同,西方的步兵戰車從一開始就追求乘員的舒適性,降低車身高度以增強防護力的手段被拋棄了。


因此,西方第一代和第二代步兵戰車的車內空間要遠比東方同類車型寬裕。這也就為大口徑火炮炮塔所需的吊籃和電子設備留出了相應空間。


圖為韓國K-21-105輕型坦克。該車同樣基於韓國K-21步兵戰車開發而成,也同樣採用了cockerill公司的105毫米XC-8炮塔。


當然,這些"輕型坦克"的主裝甲並沒有加強多少,因為這會影響車輛本身的配平平衡,加大前部懸掛的負擔。加之車身前部本來就是前置的動力機組,也能提供想當程度的防禦。


為此,大部分步兵戰車改裝的所謂"輕型坦克"都將炮塔安放在車身後部,在利用載員艙的同時也算是為配平平衡做了交代。


圖為中國北方工業的VN-17步兵戰車。


和西方用成熟步兵戰車改造輕型坦克的思路不同,自以色列始,中國、烏克蘭和俄羅斯都不約而同地採用現役或退役的坦克底盤改造"重型步兵戰車"。其中,烏克蘭哈爾科夫基於T-64主戰坦克改裝的BMP-64、中國北方工業基於VT-5主戰坦克改裝的VN-17、以及俄羅斯基於T-14"阿瑪塔"改造的T-15重型步兵戰車都屬此列。



圖為烏克蘭的BMP-64重型步兵戰車。

上述三輛主戰坦克改造的重型步兵戰車,都是將主戰坦克底盤倒置,變為"發動機在前,炮塔在後"的常規步兵戰車布局,並將原本安裝於主戰坦克前部的主裝甲"移花接木"到車尾、


如此改裝之後,這些重型步兵戰車依舊和同型主戰坦克通用絕大部分零部件,也擁有了主戰坦克的防護能力,載員艙的容積也比傳統的"東方式"步兵戰車大得多,和西方的同款車型基本接軌。


而在成本方面,西方的新型步兵戰車價格步步飆升,早已經和先進的主戰坦克比肩,對比東方國家的二線主戰坦克更是遠遠超過。因此,橫向比較下來,將主戰坦克改裝為步兵戰車的路子顯然更有優勢,也更適應現代戰爭的發展。(利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23軍情觀察室 的精彩文章:

印媒:LCA戰機遠勝於中國殲10 三十年磨一劍也值
英國軍隊窮得叮噹響:去年聖誕節 每個士兵發了8塊錢

TAG:123軍情觀察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