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家住在黃河下遊河堤旁,腳下的土地竟然不屬於黃河流域

我家住在黃河下遊河堤旁,腳下的土地竟然不屬於黃河流域

家住在黃河下遊河堤旁,抬頭看黃河,最能夠感觸黃河是「懸河」的特點。小編為此自豪的是農民能夠利用虹吸現象引黃灌溉莊稼,可鬱悶的是腳下的廣袤區域,權威資料上竟然說不屬於黃河流域。明明喝的是黃河水,卻被黃河流域排除在外,對此,小編的感情總是疙疙瘩瘩。

我家住在黃河下遊河堤旁,腳下的土地竟然不屬於黃河流域

(鄭州段黃河懸河)

原來,灌區與流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灌區,顧名思義就是水源和引、輸、配水渠道系統和相應排水溝道的灌溉面積;流域,指由分水線所包圍的河流集水區。平時所稱的流域,一般都指地面集水區。

黃河下游的南北兩岸河堤是兩道屏障,成為黃淮流域、華北流域的分水嶺。這是由黃河的歷史變遷決定的。

歷史時期黃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過演變,不過,這些河段演變對整個黃河發育來說影響不大。黃河的河道變遷主要發生在下游。

在周定王五年以來的2600多年的時間裡,黃河下遊河道經歷了從北到南,又從南再到北的大循環擺動。其中決口、改道不計其數。大體上以孟津為頂點,在北抵天津海河、南界淮河的這樣一個大三角洲上,都是黃河改道遷徙的範圍。

這就是偉大的黃河,華北平原、黃淮平原幾乎就是黃河填埋出來的。

我家住在黃河下遊河堤旁,腳下的土地竟然不屬於黃河流域

先秦北流期:

第一次大改道:戰國時期①北流從天津及以南入渤海②大修提防,改道頻繁,至西漢,在今滄州南入渤海。

第二次大改道(69)東漢王景另闢新道,自長壽津由西南大河別出,由利津縣入海。600年安流。

第三次大改道(1048)北流、東流並存,呈遊盪性活動。

我家住在黃河下遊河堤旁,腳下的土地竟然不屬於黃河流域

南宋元明南流期

第四次大改道(1128)南宋阻金兵南下,在李固陵決河,黃河南下往豫東北、魯西南「由泗入淮」。

第五次大改道(1194)在陽武決口,河入巨野,鄆城間分支,北由利津入海,南「由泗入淮」。

近代東流期

第六次大改道(1855)在蘭陽銅瓦廂決口,穿壽張縣張秋鎮過運河入渤海。光緒元年(1875)全線築堤,次年造成,今下遊河道基本形成。

從河南桃花峪到入海口,流程768千米。每年大約有4億噸泥沙淤積在黃河下遊河道內,河床逐年升高,歷經143年,黃河下游已是世界上著名的「懸河」,河床灘面高出背河地面一般3~5米,在河南封丘縣的曹崗,竟高出10米。

我家住在黃河下遊河堤旁,腳下的土地竟然不屬於黃河流域

由於河道高出地面,一般來說鄭州以下的黃河下遊河道成了淮河、海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從嚴格意義上黃河兩岸已不屬於黃河流域了。

我家住在黃河下遊河堤旁,腳下的土地竟然不屬於黃河流域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是黃河入海的地方。正常年份,黃河每年攜沙造陸2萬畝左右,使東營市成為全國「生長」土地最快的地區之一。

我家住在黃河下遊河堤旁,腳下的土地竟然不屬於黃河流域

這就是偉大的黃河母親!華北平原、黃淮平原就像兩個長大成人的兒子,瓜熟蒂落自立門戶,各自擁有一方水土建功立業;而黃河三角洲正是黃河母親的小兒子,年富力強的黃河母親攜手小兒子正在與時俱進!

黃河母親的偉大之處,不僅僅造地、造福,而且造文明、造智慧,她身體力行所體現出來的近與遠、患與福、選擇與摒棄、激濁與揚清、永恆與新生等等哲學思想都體現的入地三分,咆哮發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侃侃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南極洲四周被三大洋所包圍,為什麼還是地球上最乾燥的大陸
印度閱兵儀式解決馬匹排泄物有絕招,清潔隊緊隨其後

TAG:老張侃侃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