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天下紅色夢想的起航:中國氣派紅茶——正山小種回歸「海絲茶道」
(源引新華非洲、人民網、中國新聞網、東南網、南非僑網、海外網搜狐號的報道)2018年1月25日,由福建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主辦、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南非約翰內斯堡總領館協辦的中南建交20周年紀念活動暨「海絲茶道」文化宣傳活動,在中國駐南非約翰內斯堡總領館舉行。
出席活動的代表和主要嘉賓有南非非國大總秘書長馬加舒勒、南非祖馬總統夫人恩格瑪·祖馬、南非旅遊部副部長伊麗莎白·塔貝特、自由州省警察總監茨馬內、南非憲法法院大法官卡梅倫、中國駐約翰內斯堡總領事阮平及領館館員、南非僑社僑領及代表、南非各界友人、媒體代表等。
武夷山市紅天下茶業有限公司作為唯一的茶企代表參加了活動。
活動中通過對正山小種紅茶文化及相關知識的分享,展示了具有東方獨特魅力的中國茶文化,為正山小種紅茶回歸「海絲茶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麻粟正山紅」成為國禮
由武夷山市紅天下茶業有限公司出品,中國茶葉博物館唯一收藏並監製的同款茶「麻粟正山紅」正山小種紅茶成為國禮被贈送給參加此次活動的南非政要。
左一中國駐南非約內斯堡領事館館總領事阮平先生,中間為南非非國大總秘書長馬加舒勒,右一為「海絲茶道」藝術代表團團長劉相駿先生
中國駐約翰內斯堡總領事阮平先生,代表團團長劉相駿先生贈送「麻粟正山紅」給南非總統夫人
代表團團長劉相駿先生贈送「麻粟正山紅」給南非旅遊部副部長伊麗莎白·塔貝特
「海絲茶道」,期待中國好茶
活動現場,「絲路茶道」藝術團給各界人士帶來茶歌、茶舞。
表演形式涵蓋歌曲演唱、舞蹈展示、木偶茶藝、書法創作、點茶茶藝等,既有客家擂茶、閩劇、木偶戲等彰顯民族特色的茶藝表演,也有英式調飲茶茶藝表演,生動活躍,情趣盎然。
《木偶茶藝》
來自福建省武夷山市紅天下茶業有限公司的制茶大師——張筆清先生(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作品正山小種傳統製作技藝傳承人),現場講解有關正山小種紅茶的製作和文化知識。
張筆清先生在分享活動中說道:從16世紀之初一直到18世紀,正山小種紅茶通過「海絲茶道」越千山,涉萬水走向世界,享譽全球。它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世界的經濟、政治、軍事的發展,影響到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如今,時代創新了「一帶一路」,我們將努力為實現我們的紅色夢想,為謀求「茶和天下」之大和,為助力「一帶一路」之偉大構想而不懈努力。
中國駐約翰內斯堡總領事阮平先生表示,今年適逢中南建交20周年。在兩國關係的發展過程中,人文交流十分重要,這次活動正是促進兩國人民加深互相理解的一部分。福建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這次藝術團更是帶來了展現中國獨特的茶文化的表演。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藝術代表團團長劉相駿(右一)。「海絲茶道」藝術代表團團長劉相駿表示,中國古代文人有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通過飲酒喝茶來交朋友。「絲路茶道」藝術團來到南非,給大家帶來茶歌、茶舞和茶水,讓各位品嘗中國茶味道,給大家講述中國茶故事,讓大家感受中國茶文化。他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增進中南兩國人民彼此的認知與友誼,希望熱愛茶文化人士共同攜手推進中南文化交流,希望兩國的友好關係邁向更高、更遠的境界。
福建是世界茶產業的重要發源地,福建的泉州港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武夷山則是萬里茶路的起點,「海絲茶道」距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茶通過「海絲茶道」為世界的和平和人類的共同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眾所周知,在起源於中國的所有茶類里,對世界影響最大的是紅茶。福建武夷山則是世界紅茶的發源地,正山小種紅茶是世界紅茶的鼻祖。
而「海絲茶道 」文藝展演及文化宣傳活動,正是為了生動藝術地展現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窮的魅力,喚醒人們對古代「絲綢之路」的美好回憶,為實現新時代「一帶一路」偉大戰略構想助力。
中國氣派紅茶——正山小種回歸「海絲茶道」
《中國茶經》記錄了一個史實,當1610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隊首先把少量的茶葉運回歐洲以後,就如久旱逢甘露一樣,茶葉的飲用很快在歐洲,進一步在世界範圍風靡起來。並成為西方與中國貿易的主要物產,這一過程也正好發生在明朝後期,而荷蘭人運往歐洲的少量茶葉就是桐木的正山小種紅茶。
在這以後的200多年英國人把紅茶發揮到了極致,發展到今天紅茶已經成為世界銷量第一的茶類。而正山小種紅茶卻失去了它應有的地位,不再像過去那麼的時尚。
「今天,通過『海絲茶道』文化宣傳活動,是中國人自己把正山小種紅茶帶回了『海絲茶道』,雖然已是物是人非,也許只是第一步,但是我們自豪地說一聲:我回來了。我們爭取用最短的時間讓它成為真正的中國氣派紅茶。」張筆清如是說。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作品正山小種傳統製作技藝傳承人張筆清與南非總統夫人恩格瑪·祖馬(右一)、總領事阮平先生夫人(左一)合影
張筆清指導泡飲、講解「麻粟正山紅」
張筆清(下排左三)與南非華僑商會領導合影(前排中105歲老太太)
編輯:雅菲
感謝武夷山紅天下茶業提供圖片


TAG:茶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