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代用香 精神上的修養

宋代用香 精神上的修養

宋代是香文化的鼎盛時期。從皇宮官宦到商賈貴族,從文人雅士到黎民百姓,在這個以趙氏皇族為文雅背景的時代,香成為了宋人生活里不可或缺之物,融入了各階層人們的飲食起居之中。

香學專著:養生方劑

宋代文人對香學養生的貢獻在於編訂了多部香學專著。香譜類,主要有沈立《香譜》、洪芻《香譜》、曾慥《香後譜》、顏博文《香史》、侯氏《萱堂香譜》、《香嚴三昧》、葉庭珪《南蕃香錄》和陳敬《陳氏香譜》等,分別歸入類書、食貨、譜錄、雜藝、農家等類。現在存世的有洪芻《香譜》、曾慥《香後譜》和陳敬《陳氏香譜》。

歸納這些香譜,見香方的合香均取法於中醫君臣佐使的組方配伍方法。大部分方劑,本著理氣調中、降逆、清心醒神、燥濕驅蟲、扶正祛邪、溫中辟寒、回陽救逆、提神醒腦、祛風止痛、化濕解暑、辟疫等作用。例如,有理氣作用的沉香、檀香、木香、香附、甘松等占方劑總數的 1/3。這些香葯都有理氣調中、降逆的作用。如「丁沉煎圓」雲 :「常服調順三焦,和養榮衛,治心胸痞滿。」又如「南蕃龍涎香」云:「兼可服,三兩餅茶酒任下,大治心腹痛,理氣寬中。」開竅葯麝香、龍腦、蘇合香、安息香占 20.2%。開竅葯的使用使香方有提神醒腦的作用。

《香譜》中有大量的聞思香、清神香、清心香和清遠香等,供文人焚於書房,藉以清心醒神。如「窗前省讀香」云:「讀書有倦意焚之,爽神不思睡。」此外,還有提神醒酒、坐禪修道、美化環境、香身利汗、熏衣避邪等方劑。《香譜》不同於藥方,其安全性、保健性、養生意義更加明確。

聞香閑事:陶冶性情

宋代時,把品香與鬥茶、插花、掛畫並稱為上流社會優雅生活的「四般閑事」。所謂「閑事」就是閒情逸緻,本屬休閑養生的範圍。在宋代這個典雅的時代,閑雅之風必然盛行。而香道、香生活,則是這般休閑雅事的較高境界。

宋以後詩文中常見「心字香」,多指形如篆字「心」的印香。楊慎《詞品》:「所謂心字香者,以香末縈篆成心字也。」楊萬里:「遂以龍涎心字香,為君興雲繞明窗。」王沂孫《龍涎香》:「汛遠槎風,夢深薇露,化作斷魂心字。」蔣捷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箏調,心字香燒。」這「心字香」的用香方式叫「篆香」或「印香」,是一種用末香的方法。把一種或幾種香粉調和在一起,在爐底鋪上專用香灰,然後理灰、壓灰使之平整,之後放入篆字鏤空的模具,把末香填入模具,起篆,便成為一爐「篆香」。點燃時,點起一端,慢慢燃燒。

篆香,在當時使用極廣。一是因為使用香粉較簡單,不用合成香膏,窖藏,成丸、餅。二是因為打香篆的過程,本身就是修身養性,對人的身心頗有裨益。

隔火煎香:情感養生

「但令出香不見煙」 的「隔火熏香」(煎香)在宋代漸漸多用。這種形式是把燃好的炭埋在香爐的灰中,在香灰中間探火孔,放隔片(雲母、銀葉等),再把香丸、香餅或香材放在隔片上,減少煙氣,讓香味緩慢而悠長地散出。這種沒有明火和煙氣的熏香方法,使香味更加純粹,舒緩綿長。文徵明《焚香》「銀葉瑩瑩宿火明,碧煙不動水沉清」,楊庭秀《焚香》「削銀為葉輕如紙」、「不文不武火力均」就是隔火焚香的情景。

這種用香方式,使焚香成為品香。這標誌著焚香已經從生活的附屬品和修行的輔助品,開始上升為一門藝術,並以此陶冶情操。與之配套的是精美的成套香器具,以精美瓷器為主。宋代的官、哥、鈞、定、汝五大名窯均燒制過仿古鐘鼎精美爐具,出現了專門用於品香的聞香爐。

用精美的爐具做一爐隔火香,一邊品茗,一邊聞香,一邊鑒賞書法、畫卷,耳畔琴聲悠揚,案上花枝清雅……三五知己,四般閑事,何等優雅閑適,心神俱安,達到物我兩忘,將身心的修養融於藝術、情感之中的境界。

節選自香文化暢銷書《品香鑒香用香圖鑑》師寶萍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西翰方香道學習 的精彩文章:

TAG:京西翰方香道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