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寶媽用這種方式教孩子說話,醫生怒斥影響發育,真是害孩子

寶媽用這種方式教孩子說話,醫生怒斥影響發育,真是害孩子

文|秘籍君

前幾天朋友圈有一個事情很火,一位年輕的媽媽為了讓自己1歲的孩子儘早說話,就直接用食物引誘孩子說話。每當孩子能夠重複出一個物品的名字時,她就讓孩子吃一顆糖,最後孩子肯說話、會說話了,卻吃壞了一口牙,這位媽媽帶孩子去看醫生,被醫生知道後怒斥她影響孩子發育,是在害孩子,真是讓人可憐又可氣。

寶媽用這種方式教孩子說話,醫生怒斥影響發育,真是害孩子

雖然說小孩子開始說話的時間一般在一歲左右,但是如果你的孩子說話少、說話遲,家長也不可找一些歪招去誘導孩子講話。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語言的發育早晚因人而異,家長不能太過心急。同時家長也要反思自己的原因,看孩子說話晚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對?或許和下面這2點原因有關:

1.有沒有給孩子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如果說從孩子出生的時候,父母就陪伴在孩子身邊並且有意識的教孩子呀呀學語,那麼孩子的大腦受到語言的刺激就會比較早,語言系統也能夠得到更多的鍛煉和開發。如果孩子學習說話的時候,教孩子說話的家長或者保姆屬於那種比較喜歡說話的人,那孩子也會受到更多的語言刺激和語言輸入,說話也會比較早,語言能力也會比較強。

寶媽用這種方式教孩子說話,醫生怒斥影響發育,真是害孩子

所以,在孩子語言發展的初級階段,家長最好讓比較喜歡說話的長輩以及保姆帶孩子,不提倡讓不喜歡說話的長輩或者保姆帶孩子。

2.有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啟蒙孩子說話

寶媽用這種方式教孩子說話,醫生怒斥影響發育,真是害孩子

都說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放在啟蒙孩子說話上也很適合。一方面,讓孩子儘早說話要求家長在教孩子講話的時候要有耐心,要適時的鼓勵孩子增強學習語言的積極性,讓孩子肯張嘴說話。另一方面,家長在教孩子說話的時候,還要找到能夠激發孩子說話興趣的手段。比如孩子想要一件東西的時候,要讓孩子說出相應的句子或辭彙,才去滿足孩子的願望和要求,刺激孩子說話等。

不管怎樣,教孩子說話都不可操之過急,要有耐心和方法,相信孩子早晚有一天可以流利的說話。

你家孩子會講話了嗎?他多大會喊「爸爸」和「媽媽」的?

-----------------------

孩子到底在哭什麼?孩子拉肚子是消化不良?如何判斷孩子是否該補鈣了?孩子挑食不吃飯是什麼原因?1歲真的必須斷奶嗎?寶寶怎樣才能長高些?

如果你有這些育兒困惑,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育兒須知】。做心裡「有底」的媽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秘籍 的精彩文章:

新生兒出生後黃金72小時,「三早一晚」決定了孩子的體質
哄孩子睡覺的3個誤區,你可能都全中了,難怪寶寶會發育不良

TAG:育兒秘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