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大留學生拉黑父母6年:你在等孩子說謝謝你,孩子在等你說對不起

北大留學生拉黑父母6年:你在等孩子說謝謝你,孩子在等你說對不起

百 萬 媽 媽 育 兒 交 流 基 地

「1」

你在等孩子說謝謝你

孩子在等你說對不起

王猛(化名),80後,從小成績優異,四川某地級市高考理科狀元,被北大生物系錄取,本科後又成為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研究生。

他寫了15000餘字的長信,前後發給二三十個朋友及同學,回顧了自己與家人的過往。行文間言辭激烈,滿是父母的「肆意操控」、「衝突」和「炫耀」,父母的過度關愛以及缺乏親情,讓他沒能樹立足夠的信心。

王猛不避諱自己性格的「弱點」:「內向,敏感,不善交際」。他認為,這正與父母有關,「我母親一直傾向於把我關在家裡,按自己的喜好包辦事情。」

父母在他需要保護的時候,總是沉默。

父母在他需要自由的時候,總想控制。

「我母親一直傾向於把我關在家裡,喜歡按自己的喜好包辦事情。」王猛回憶道。

小學一二年級的時,

有次班裡搞文藝演出,班主任要求大家穿齊膝短褲參加,但母親不由分說地讓他穿長褲。從小到大穿衣幾乎所有的衣服都是父母包辦。

高中畢業前,

所有的社交圈子幾乎都在生活的大院里,「朋友,都是父母認識、了解或者聽過的」。

王猛五六年級時,

自己對奧數很有感覺,而一開始母親並不樂意讓自己去,一次在外參加奧數考試回來後,發現攜帶的文件夾不見了,找回後發現被人劃壞並塗抹,「回到家後,母親不但沒有安慰我,反而說『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高中時,

王猛曾強烈要求到外面的學校上學,但遭到了父母的拒絕。儘管後來考上北大,也因社交障礙很難與人交往。

原本以為,考上北大,就能遠離家鄉,

逃離父母的「控制」,但依然沒有。「就在離開前,家人要求我跟北京的大姨打電話,請她之後多多照顧」。在王猛看來,這不是照顧,而是一種控制。

自那以後,王猛便沒在家過春節。感情的線已經快扯斷了,父母的控制還在。

想包辦包辦不了,想控制控制不到,只剩說教。

拜託美國的熟人照看王猛,讓親戚打聽北大上學情況,這算控制嗎?

這是到達留學生容忍上限,能夠直接拉黑的控制嗎?

當然不是!

「2」

沒有幫助,不算控制

只剩下說教

我有一個朋友也是留學生小燕,17歲,她媽媽剛剛飛到北美來看她,上管衣服下管鞋襪,全款買了個城市屋,還交代在城市屋裡安了七八個攝像頭!從安保功能的陽台安到卧室,從客廳安到洗衣房!

母女兩個在一起吃個飯,當媽的嘴巴就沒歇過氣

「好菜也不能緊到夾,三筷子夠了。」「飯缽放到你手邊,你就要挨到問一下桌上的每個人,給人家盛飯。」

「你莫招攬朋友在家裡來住,房間留到起,我們旅遊的時候可以住。」「攝像頭莫關,我和你老漢在國內隨時可以看到你,我們還是多想你的。」

這麼控制欲強,小燕難道會很生氣,拉黑她媽?

小燕拉著媽媽的手,絮絮叨叨報告自己的平均分,還有ESL(專門針對留學生的英語課,又稱歡迎班)老師說話聲音太小聽不清等小煩惱。

小燕的媽媽,玩轉了流水上億的企業,玩轉了董事會。

古人說,治大國如烹小鮮,燕的媽媽是資源關係隨便抽取一點,指導(控制)留學生活,紅地毯能給女兒鋪到議員國務卿的辦公室去。

70後的父母,如果自己是國企幹部,給孩子找個國企的工作,找個編製,人生從此就雷打不動地坐辦公室喝茶人際平衡為領導服務。父母的經驗人脈一傳授,夠70後虔誠學習半輩子。

這不是控制,是幫助。

80後的父母,如果是下海弄潮的萬元戶,在2000年前甩出幾疊鈔票,便宜的房子給你多買兩套,北上廣深苦逼的打工族和他們的媳婦,只會覺得覺得恩深難報。

這不是控制,是資助。

父母總想分享自己世界裡的資源和能量,支撐孩子走得更遠。只是有人分享得了,有人的子女走得太遠太快,分享不了,只剩說教。

在國內,留學生的父母通常會抱怨,這孩子越大越悶,打電話只會說嗯嗯嗯。

因為父母通常一說半小時,核心觀點是:「不要光和中國同學混!要多交本地朋友,體會另外一種文化!要勞逸結合,每頓飯要吃好哦。」

留學生眼睛看書,嘴巴扒著泡麵,有節奏地:「嗯。嗯。嗯。

父母再說:「關鍵是你把學習搞好,業餘活動也要組織好。莫要海歸變海帶,身邊的熟人會怎麼看我們?」

留學生有節奏地回答:「是。是。是。

留學生面對的北美的世界,父母沒有來過。

每一個要超越原生家庭的孩子,都是一個人在孤獨地與一個陌生的世界作戰。

要想不吵架,那就只有嗯嗯嗯,是是是。

王猛的父母哪裡是控制欲太強,他們是想控制,控制不了,想包辦,包辦不到,只剩說教。

「3」

和自己的孩子作朋友

別再價值綁架了

總有人說,和自己的孩子作朋友,才是最好的相處方式。

我深以為然。

我這麼多年見過優秀的家庭,無一例外,記住,無一例外。

只有你把孩子當成朋友,你才能真正學會自我反省。

不至於出了任何事情,都抱著「我把你生出來,辛辛苦苦養大你」這樣的價值綁架。你知道這時候孩子心裡想的一定是「我有選擇嗎?讓我再選擇一次,我寧願不出生」。

那是因為你總是站在家庭角度上自視甚高,如果你把自己作為他們的朋友,那麼你就不會有這種匪夷所思的道德綁架。更主要的是,你會學會反省自我。

反省自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對家長是多麼的難,家長需要權威,需要不容質疑,需要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孩子服從,但往往這些最後帶來的並不是一個健康的家庭,而是一個心理悲劇。

就像這孩子的家長一樣。

孩子無數次的伸出手想讓家庭去救救他,想溝通,結果父母一次次的不理解,不自省,反而覺得只要時間過去了就好了,那麼結果就是帶來你和孩子的分裂。他最後也不再會信任你。

如果你一直當成朋友相處,你才會讓孩子走上獨立和優秀的道路,這也是為什麼我鼓勵向當代很多優秀的精英家庭學習的做法。

對於北大生萬字文控訴父母的事件,有人做出了一個最簡單明了的總結式反問:

「一個生物高材生,放棄了一切研究跑去修心理學只為自救,已經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了,這意味著什麼,你們真的還不明白嗎?」

一個沒有受過傷的人站在制高點指責受過傷的人,這種行為終究是盲目的。

而作為家長,應該做的不是直接否定獨裁操控,而是應該平等看待、誠懇交流,再進行正確引導。

趁還來得及,與其說教,不如選擇傾聽吧。

媽 媽 值 得 讀

育兒 | 親子 | 家庭 | 成長

「 成為更好的媽媽,成為更好的自己 」

商務合作請後台添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聊媽媽 的精彩文章:

我研究了10000名媽媽,發現他們越強調「付出感」越累
謝娜生下雙胞胎,張傑:這一路很不容易,幸好有你

TAG:千聊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