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命關天,台灣地震預警系統是「紙糊」的嗎?

人命關天,台灣地震預警系統是「紙糊」的嗎?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濱哥哥?】

花蓮地震牽動人心。截止7日晚間已經確認有7人死亡,260人受傷,67人失聯。

但地震期間,很多台灣網友也抱怨地震發生時不僅台灣「氣象局」網站登錄不上,而且還收不到地震預警系統發過來的地震預警。

台灣的災防告警系統——PWS

很多台灣網友所吐槽的收不到地震預警警報,指的是台灣的災防告警系統(全稱: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系統,英語:Public Warning System,縮寫:PWS)。其主要功用是在發生地震、泥石流、颱風侵襲等災害來臨之前,在短時間內通過4G網路將警報消息及時發送到民眾的手機上,並發出特殊的警告聲響與震動。

台灣於2011年開始,由馬英九發出指示開始規劃防救災消息推送,在2013年時要求4G得標者建設細胞廣播控制中心與提供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系統,並列為4G手機的強制檢測項目。2016年2月9日,台灣的通信傳播委員會表示自2016年3月1日起,獲取型式認證的4G手機,皆必須有接收完整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的功能,既有的4G手機僅能接收五級以上地震等警告消息。在2016年5月正式將地震信息的警報加進了這套系統之中。

簡而言之,這套系統就類似於我們在平常遇到天氣突然急劇降溫,暴雨降臨或者颱風來臨時,由氣象局發布警訊到我們的手機中。台灣作為地震頻發地區,強震即時警報可應用於民眾緊急避難應變、高速交通工具及時減速、電梯自動停止、瓦斯管線自動關閉等防災措施。

這裡要分清楚兩個概念:地震預報與地震警報的區別。

地震預報,指的是對尚未發生、但有可能發生的地震事件事先發出通告,是地震發生前。而世界上目前也沒有任何機構能夠實現真的地震預報,換言之,地震預報目前依然是無法實現的難題。

而地震預警,指的是在地震發生之後,搶在地震波傳到到相關地區前,向相關地區提前幾秒甚至是數十秒發出警報,以告知當地人們及時採取應急措施,儘可能減少傷亡。

而目前擁有這一整套預警系統的國家和地區總共有五個,其中一個便是台灣,其他分別為中國大陸、墨西哥、日本、土耳其和羅馬尼亞。

2月6日台灣民眾收到的地震預警警報

美中不足的地方

地震預警的設計初衷就是在地震發生的時候,及時發出警報,為接收的民眾提供幾秒到幾十秒的時間及時做準備。比如日本由於地震頻發,吃過嚴重的虧,於是花費了巨大的財力與科研資源進行地震預警系統的研發,加上日本地形狹長,根據接收者與震源的距離,可以做到在地震到達前十幾秒就收到警訊,這方面並不乏成功案例。

然而即便這樣,依然免不了會出現數據分析與計算上的失誤,比如2016年1月日本石川縣地震,預警系統估算烈度為4,沒有發出預警,但結果是5弱。同年5月8日茨城地震,預警系統在地震發生了將近1分鐘,計算了9遍後才確定發出的預警為5弱,此時地面已經搖晃了40秒了。

台灣相較於日本而言則顯得經驗比較不足,雖然同為地震頻繁地區,但台灣也是在2016年的時候才建立起了完整的地震預警系統。比如在本次6日的花蓮大地震中,筆者居住在台北的朋友,就在感受到地震的時候,收到了地震預警警報。

然而,這是完美的情況。由於用戶手機接收地震預警警報需要通過手機運營商的協助,因此就存在著運營網路建設不足等問題。我們都經歷過春節除夕大家同時間集體互相發送新春簡訊,但由於通信渠道擁堵而收發不了簡訊的情況。所以為了避免地震時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另外設計一套新的接收系統來接收警報。因此台灣的地震預警系統的接收手機,必須是2016年3月1日後獲取到台灣NCC認證且更新過操作系統的4G手機和部分3G手機。其他非台灣販售的4G手機也是無法接收的。同時,如果手機處于飛行模式,正在進行CSFB語音通話,或者身處於通訊網路不佳的地方等眾多情況下,也是無法接收到地震預警的。

理論上當手機滿足了能接收警報的條件,是可以接收警報的。但是2016年5月台灣東部外海發生規模5.8級地震時,許多民眾都沒有接收到警報,為此台灣氣象部門電話都被民眾打爆了,不少民眾自嘲為「賤民被放生」。當時由於系統是剛上線,所以氣象部門希望大家忍耐,7月份才正式上線。而到了一年後,2017年9月21日台灣的防災日,台灣政府預告當日9點21分大家都會收到地震預警訊息。結果眾多網友依然沒有收到地震預演警報,最後根據分析得出,使用中華電信4G手機的多數民眾都沒有收到。

而到了2018年2月花蓮連日發生地震,也有眾多使用中華電信的用戶抱怨沒有收到。這說明了電信運營商需要加大力度進行檢討與改進。

兩岸的地震合作

台灣地震預警系統中遇到的問題十分值得大陸借鑒。大陸幅員遼闊,需要偵測的地震點及需要覆蓋的人口眾多,所面對的問題只會更多不會更少。兩岸的合作也在進行中,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吳逸民就為大陸進行地震預報系統的開發,提供了寶貴的台灣經驗。他曾經說過:「防災技術的傳承是沒有疆界的」。台灣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就表示,從大陸學者中學習到了寶貴的地震引發的山崩與泥石流的相關經驗。

閩台地震科技交流也為福建預警的進步提供了幫助。福建測震台網與台灣實時交換相關數據,對台灣海峽的深部構造研究、探測提供了寶貴的助力,也幫助福建建設「地震預警信息社會服務網路系統」,並於2017年9月27日成功建設完成。閩台之間也進行了多次的地震科技交流學術研討會,為兩岸地震經驗的分享與交流提供了寶貴的平台。

不僅如此,兩岸在2015年的時候簽署了《海峽兩岸氣象合作協議》與《海峽兩岸地震監測合作協議》。其中《海峽兩岸地震監測合作協議》的開篇就表明了該協議的目的是「為保障兩岸人民福祉及生命財產安全,提升兩岸地震防災減災能力,促進兩岸地震合作與發展」。

在兩岸地震學術合作之後,2017年兩岸團隊獲得重大突破,證實大地震發生前,確實會出現電場異常,成為了全球突破性研究,未來可以減少地震的誤報和漏報。台灣中央大學太空研究所教授劉正彥就表示,在地震研究方面,台灣的強項在於全球電離層、全電子含量,而大陸的強項是熱紅外前兆。這次的合作是兩岸頂尖團隊的合作與競爭。

儘管兩岸目前政治趨冷,然而民間的合作依然在進行中,而地震方面的研究與經驗分享正在切實地為兩岸的地震防災默默地做出貢獻。劉教授也曾經對媒體放話,希望政府別用政治干擾科學:「政府是嫌台灣人才太多嗎?國外給我七倍的薪水挖我走,但我沒有走,因為還想繼續為台灣貢獻」。

天災之下,人命可貴。7日夜間的台灣依舊在時不時出現的地震中睡去。希望台灣的地震預警系統能更加完善,也希望這些為兩岸地震研究默默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們取得更為豐碩的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港台第一觀察 的精彩文章:

16名「佔中」分子今判刑:黃之鋒入獄3個月
「港獨」議員侮辱國旗,被香港理工大學逐出教師隊伍

TAG:港台第一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