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元元:一條老街,還有那些舊事兒……(上)

黃元元:一條老街,還有那些舊事兒……(上)

1

我父親以及父親的父親,向上推十幾代都是湖南嶽陽人。再推遠一點就是從江西過來的袁姓人家。岳陽古稱巴陵,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父親五十年代去武漢念大學便留下了。別離了「岳陽樓」,又臨近了「黃鶴樓」。遠祖恰來自贛,似乎跟「滕王閣」又扯上一點關係。江南三大名樓的靈氣,父輩祖先們都沾了光。

五十年代,新中國政府按東南西北中幾個地理方位,將國家行政管理劃分為幾個大局,一個局管若干個省。中南局所在地在九省通衢的省會武漢,中南局涵蓋粵、桂、湘、鄂、豫五省,高等學府也集中在江城。據說當時由岳陽去武漢,比去長沙還方便。湖南人去湖北念書的習慣延續了好幾十年,如今身邊的年輕人,很多都是畢業於武漢高等學府的湘籍學子。從地圖上來看,洞庭湖以北即湖北,洞庭湖以南即湖南。春秋戰國,兩湖都屬於楚國,現在湖北人愛稱之自己為荊楚,湖南人則稱之為湘楚。同為楚國人,兩湖的文化差異還是有的。當今,湖北在高等學府方面有些優勢,但在飲食文化、大眾傳媒文化,湖南又明顯佔了上峰。不僅如此,細心的人還是會發現兩湖的人文風土還是存在著很多不同之處。

我出生在武漢協和醫院,據我所知北京和福州也有協和醫院。文革時期武漢協和醫院更名為友好醫院。協和醫院是清朝時期教傳入中國的一個重要鑒證。武漢協和醫院溯源於1866年英國教倫敦會傳教士楊格非在漢口建立的「仁濟醫院」。1928年,英國教倫敦會與教循道會合作,仁濟醫院正式擴大發展為「漢口協和醫院」,並遷至漢口中山公園附近。我家就在毗鄰公園不遠的一條著名百年商業老街----江漢路。

2

中國古時稱之四大名鎮,一般指湖北的漢口鎮,廣東的佛山鎮,江西的景德鎮,河南的朱仙鎮。這四個城鎮都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分別代表了地域的特色和一定歷史時期的風貌,具有鮮明的特色。提到漢口,不能不說江漢路了。江漢路是一條有百年歷史的鬧市街道,地位如同北京長安街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天津和平路以及哈爾濱的中央大街。江漢路自沿江大道至花樓街段,曾是清末英租界的「洋街」,在近代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於1890年繪製的《武漢城鎮合圖》上就有規划出這條道。清末,隨著商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此段興建了不少銀行大樓,主權為英租界侵佔並改名為太平街。今日世界,凡是銀行大樓集中的地段稱之為金融中心區或是稱之金融一條街,是城市最具吸引力的區域。我們所熟悉的紐約華爾街和香港中環就是最好的例證。

清末民初的漢口有個稱之「地皮大王」劉歆生的風雲人物。劉歆生(1857—1941年),字仁祥,老漢口稱他為劉祥、劉善人,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據說他曾跟黎元洪開玩笑說,「都督您創造了民國,我則創造了漢口。」在中華民國第二任總統黎元洪面前口氣如此大的人,只能數清末民初漢口的地產大王劉歆生了。1906年起,他用自己創辦的填土公司填平江漢關與英租界緊鄰地段,與租界合築「歆生路」,在與花樓街毗鄰的路段修建了兩層樓房的生成里,接著向歆生路北段延伸,又修築了歆生一、二、三、四路和民意路等。在歆生二路(今江漢二路)對面往東,修建了華商街,並在此街周圍,提供大量地皮給漢口工商界人士,修築起10多條街道,一個漢口新區赫然呈現。辛亥革命後,華人資本家迅速興起,不到10年時間,江漢路一帶變為漢口繁華的商業街。民國初年的《漢口竹枝詞·歆生路》中描繪當年江漢路的繁華景象:

前花樓接後花樓,直出歆生大路頭,

車馬如梭人似織,夜深歌吹未曾休。

上世紀初至中葉,兵荒馬亂的。共和國成立後,政治運動連綿不斷。百年時過境遷,又有幾個人記得這個曾經富可敵國的劉歆生呢?驗證了中國傳統說法,富不過三代。財主老爺的名字最容易被世人遺忘。細心去研究,發現歷朝歷代能名流千史的名妓多過名商。名妓的那些風流韻事,永遠是成年人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有錢人百年之後,立馬啥也不是了,俗話說無奸不商,損人利己的事還是少說為妙,掩丑楊善也是我們的傳統嘛。歷代文人騷客留下的作品,那才是千古不朽啊!優秀的建築只要屹立不倒,就會以凝固的音樂形式,無聲地向路人傾訴她與多少主人家的悲歡離合情。錢財乃過眼煙雲,能留下來的只有文化了。當然,有誰會跟錢財過不去呢?多說了兩句,平衡一下棄商從文的心裡,偷著樂一會兒。

3

歷史上,江漢路實際上是華人與洋人的分界線。江漢路西面的花樓街、黃陂街以及毗鄰的大興路一帶是民族工商業者開設的店鋪、作坊、前店後廠型的食品店。聽老人家講,我所居住的中心百貨商店的北翼一樓,二戰前是一間蘇州餅乾店。江漢路的南邊臨街的基本上是西方列強和官僚、民族資本家開設的銀行、公司和商店。加上江漢關輪渡碼頭迎送客源,營造了江漢路的商業氛圍。五十年代至今,江漢路東西兩邊屬於不同的兩個區管轄,我住的西邊是江漢區,街對面是江岸區。國外很多城市都將這種街道稱之界限街。我在香港和溫哥華居住過,每當經過當地的界限街,就會觸景生情想起故里江漢路來。

從小居於鬧市,對於窗外傳來的車水馬龍及吆喝聲早已習以為常,而且頗有親切感。這個習慣導致至今還經常開著電視電燈睡覺。有時聽到朋友們談起老家的山水啊、田園啊是如何清秀、如何恬靜,旁聽者的我始終無法被其吸引。屬於完全都市人的我,越是熱鬧繁華,越是有安全感。在鬧市中做到靜心,別有一番風味。

1927年,民國政府收回漢口英租界,太平街和歆生路改名為江漢路。現今在江漢路遺留下十三幢二十世紀初的優秀歷史建築,就是江漢路繁華商市的歷史見證。江漢路不愧是一條帶狀的露天建築博物館。小時候經常徘徊在一字排開的歐陸風格、羅馬風格、拜占庭風格、文藝復興式、古典主義風格的街道,飽饗著西方的建築美學帶來的線條與質感的視覺衝擊,在欣嘆於這些被凝固的音樂之時,我幼小的心靈就種下了「崇洋媚外」的種子。七十年代前後祖國建築幾乎都是一個模樣,由「干打壘」演變出來的「板樓」,大大小小的樹立在祖國的大江南北。這些「節約鬧革命」的產物與租界的洋房PK,實在是慘無忍睹。儘管受的是完全徹底的紅色教育,但並沒有妨礙我暗自下的決心,有機會一定要離開家鄉,到外國去生活。對於美的本能嚮往與追求,戰勝了無產階級感情。我的信念系統,在當時絕對是個逃兵。

扼守江漢路最南端的就是江漢關,即現在的武漢海關大樓,是一座有生命的龐大藝術品。江漢關與日清銀行相峙左右。它凝重莊嚴,那曾隨風飄蕩半世紀之久的頂樓鐘聲如今依然縈繞在我的耳邊。作為武漢近代標誌建築,最能吸引眼球的是樹立在門前的科林斯柱,柱頭是用毛莨葉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從石材的色澤里,精緻的毛莨葉濃濃地散發開來。70年代中期,母親的幾位朋友由香港來到武漢旅遊探訪,佇立在江漢關一帶的建築群中為之震撼,連聲道來:太像英國了!

我家住江漢路137號,後來改為147號。前門就是武漢中心百貨公司,出入得走後門華中里。里即里弄,這是上海人的叫法。漢口人多稱之為巷子,北京人則叫衚衕兒。華中里紅瓦面、清水牆,輔以木窗、煙囪,一派近代歐洲風光,與上海的石庫門同出一轍。現在我們看到的城市排屋(Townhouse),那個時候已經就有了。房地產商的廣告詞將「城市排屋」視為當代一種新興的房產品,顯然缺乏對中國租界建築史的了解。

4

父親由中南財大畢業後就被分配到中國銀行漢口分行做職員,我們家的房子是銀行宿舍。居住沒多久,房子就歸屬水塔街房管所了。家就在中心百貨北翼的三樓。建築物1928年開工,起初規劃就是酒店和百貨公司大樓,一派歐陸風格。造型奇特,呈L型,50年代建築物北翼一層為百貨公司,曾做過兒童商店和五金交電門市,二至五樓為住家用途。西翼和主樓高層為旋宮飯店。改革開放後,聽說北翼的二至五層的居民集體被遷移到漢口單洞門。連同後面的大半個華中里,都被中心百貨吞噬掉。玻璃幕牆將建築物罩上了,同時也遮掩了我心底的一道虹。

與建築物同歲的璇宮飯店,是湖北省歷史最悠久的歐洲古典建築風格的飯店,享有湖北省最具文化內涵飯店的美謄。80年了,即使在文革時期,名字從未變更過,算得上是名符其實的老字號了。改革開放之前飯店只接待外國遊客,屬於專門的涉外觀光飯店。小時候經常跟在老外後面看熱鬧,人家停下來,我們這群孩子們也跟著止步。遊客們繼續向前走,我們立馬跟進。遊客們光鮮的服飾打扮,與路人單調劃一的行頭形成鮮明對比。

80年代末期,第一次回到家鄉,就選擇住在這兒時的心中凱旋宮殿。進駐酒店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天台去看看,故居的頂樓與這裡是相連的,高牆阻隔了不僅是天台的區域,還壓抑住了兒時的好奇心,這是外國人住的地方啊!上世紀初的建築室內空間普遍比現在的高,感覺非常的開闊,房間也住的蠻舒服。酒店餐廳的布局錯落有致,互相連接,但又相對獨立。很適合三五好友小聚,愜意,舒心。好喜歡餐廳的陽台,酒醉飯足後,靠在露台上少憩,一陣涼爽的小風撫面而過,特得勁兒。

(註:文中插圖照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

黃元元Wong Yuen-yuen。曾用名:黃源遠,祖籍岳陽,出生於漢口,1980年定居香港。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澳門東亞大學·研究院·碩士。多元跨界藝術人。原香港歌劇院男中音。現任香港節日室內樂團大提琴師&駐團指揮。作為職業音樂人,同時涉獵詩歌、散文以及書法創作。出版雜文集《直覺的程序生活》,散文詩錄入《深圳散文詩選(創刊號)》。個人詩集《窗戶為我留了一條縫》翻譯成法文、德文、義大利文、菲利賓文和越南文。社會閑職:國際青少年藝術教育協會主席、香港人格創建工程研究會會長、深圳作家協會會員、深圳音樂家協會會員。

圖片除署名外,其它均來源於網路

轉載請註明出處「溫馨微語」

轉發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

我與10W+之間只差您的一個轉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馨微語 的精彩文章:

馬雁凌:為夢想插上翅膀——序張彩虹詩集《月光?綠夢》

TAG:溫馨微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