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愛情,還是另有寄託,李商隱這首無題詩給人們留下了千年的爭議
「為芳草以怨王孫,借美人以喻君子。」(李商隱《謝河東公和詩啟》)李商隱的很多無題詩繼承了中國古代詩歌借美人香草、男女之情寄託政治遭遇的傳統,但是這種寄託是隱晦地,是掩蓋在愛情主題深處的。所以,今天我們來讀李商隱的無題詩,常常無法把握其真正的思想內涵。然而,由於詩人非凡的寫作功力,即使我們完全把這些無題詩作為愛情詩來讀,也絲毫不減其藝術價值。下面一首飽受爭議的無題詩就是其中的代表。
無題
李商隱
重幃深下莫愁堂,卧後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重幃深下莫愁堂
大意是:重重帷幕深垂,我一人獨居在莫愁堂;卧後久久不能入睡,更覺長夜漫漫。巫山神女與楚王的艷遇,其實只是一個夢;青溪小姑的住所,本來就獨處無郎。我是柔弱菱枝,偏遭風波摧殘;我是清芳桂葉,卻無月露飄香。雖然深知沉溺相思,無益健康;我卻痴情到底,落個終身清狂。
這首七律無題,拋開有無寄託不論,字面內容是抒寫青年女子愛情失意的幽怨,相思無望的苦悶,詩作採取女了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獨白就構成了詩的主體。她的身世遭遇和愛情生活中某些具體情事就是通過追思回憶或隱或顯地表現出來的。
卧後清宵細細長
這首詩側重於抒寫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寫得非常概括。整首詩都沒寫具體情事,首聯從女主人公所處的環境氛圍寫起。重重的簾幕低垂,幽邃的居室籠罩在靜寂的深夜中。獨處幽室的女主人公滿懷思緒,輾轉反側,深夜難眠,倍感靜夜的漫長。這裡我們看不到女主人公的面貌神態,也不知她的心理狀態,但透過這靜寂孤清的環境氣氛,我們卻彷彿能夠窺探到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感覺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瀰漫著一層無名的幽怨。
神女生涯原是夢
頷聯進而寫女主人公對自己愛情往事的回顧。前句化用巫山神女夢遇楚王的典故,後句引用樂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獨處無郎。」意思是說,追思往事,在愛情上儘管也像巫山神女那樣,有過自己的幻想與追求,但到頭來不過是做了一場幻夢而已;直到現在,還正像清溪小姑那樣,獨處無郎,終身無托。這一聯雖然用了兩個典故,卻幾乎讓人感覺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達到了驅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別是它雖然寫得非常概括,卻並不抽象,因為這兩個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話傳說本身就能引起讀者的豐富想像與聯想。
小姑居處本無郎
頸聯從不幸的愛情經歷轉到不幸的身世遭遇。這一聯用了兩個比喻:說自己就像柔弱的菱枝,卻偏遭風波的摧折;又像具有芬芳美質的桂葉,卻無月露滋潤使之飄香。這一聯含意比較隱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惡勢力的摧殘,另一方面又得不到應有的同情與幫助。「不信」,是明知菱枝為弱質而偏加摧折,可見「風波」之橫暴;「誰教」,是本可滋潤桂葉而竟不如此,寫出「月露」之無情。雖然措辭婉轉,但表意極為沉痛。
風波不信菱枝弱
愛情已如同夢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並沒有放棄愛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無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悵終身。在近乎幻滅的情況下仍然堅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銘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這首無題詩究竟有沒有寄託,是一個爭論了很久的話題。這首詩著重寫女主人公如夢似幻,無所依託,橫遭摧折的凄苦身世,筆意空靈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很可能寓含或滲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尤其是頷聯中的表達,其寄託意味還是比較明顯的,流露出了詩人在回顧往事時深慨輾轉相依、終歸空無的無限悵惘。另外頸聯的表達,如果單純寫女子遭際,顯得不著邊際。而如果從比興寄託角度理解,反而易於意會。詩人地位寒微,「內無強近,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僅未遇有力援助,反而遭到朋黨勢力的摧折打壓,故而借菱枝遭風波摧折,桂葉無月露滋潤抒發感慨,也是極有可能的。
月露誰教桂葉香
不論這首無題詩有無寄託,毫無疑問,它首先是一首成功的愛情詩。其次,它更有可能是一首寄託身世的詠懷詩。無論如何,都不會改變這首詩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散發出的耀眼的光輝。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世人皆知」北方有佳人」,你可知還有毫不遜色的」南國佳人」
※最具有代表性的二十首古詩詞,寫盡了整個春天
TAG:老沙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