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建言:趁這次教改契機,能否以頂層設計優先解決如下幾點影響教育良性發展的問題

教育建言:趁這次教改契機,能否以頂層設計優先解決如下幾點影響教育良性發展的問題

作者:柳曉東

教育建言:趁這次教育改革契機,能否從頂層制度設計上優先解決如下幾個有關影響教育良性發展的重大問題?

教育部長

最近,《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等文件的印發,以及在1月23日召開的2018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的講話等,在全社會帶來了極大的反響,尤其是在教育界引起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熱烈的討論。對這次教育全方位的重大改革報有熱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讚揚。其中《意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出台的第一個專門面向教師隊伍建設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可說是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歷史上迎來了興旺繁榮的偉大起步,同時《要點》裡面的好消息不少,信息量很大,對教育全方位的改革具有本質性的推動作用。猶如一夜春風來,在人們的欣喜中看到了中國教育今後的發展希望。

意見

要點

學習了這些文件及講話精神後,對中央在教育領域的頂層制度設計及政策供給上看到了確實要解決教育方面存在的重大現實問題的決心,這次的改革對中國教育今後長時期的發展與教育品質的全面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為此,本文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對一些具體的問題的真實生態有如下一些想法並建言如下:

在政策整體宏觀框架指導下,能否以此為,對如下幾個具體的微觀問題也能做個明確的頂層制度設計與政策供給,優先解決,越快越好。因為這幾個方面的問題已長期影響著教育的良性發展,是改革面臨的所有問題中無法繞過去的幾個最重要、最難、最糾結、歷時最長、造成的矛盾最多的現實問題:

一、建議在中小學及中職學校中堅定徹底的取消現有的職稱評定與晉陞制度,建立以工齡為主依據的教師工資增長制度。

現行的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已運行好多年,發展至目前,從實際的評審操作過程還是最後所帶來的實際效果來分析,已的確是存在著弊端嚴重大於利好的事實。這中間的問題太多,浪費巨大。不得不承認,其已成為阻礙教育發展,解放教育生產力的一大弊政。廣大一線教師就此事呼聲很高,確實應作為教育部一個重要的課題來認真調研並給出有利教育發展的科學處理的政策供給。

職稱之路

現行職稱制度下,作為一個中小學及職業中專學校的教師個體,在繁重的教學任務的同時,要達到職稱制度所要求的各項硬性指標確實不易,即使能達到,但這個制度的導向確把所有的教師的工作重心引向了為職稱而努力的方向,作為教育教學第一線,教育的第一生產力的廣大教師,應把主要的身心和教育智慧用在教學上,實際的生態卻是每個人都在為職稱的硬體要求而奮鬥,且是長期的。

試想想,從中級晉陞的英語,計算機等各種考試開始,到晉陞高級的同樣的考試、論文、年終評審的結果、學校及地方規定的一些硬指標,使得一個教師在十多年近二十年的黃金時間裡,都得花大把的精力和時間來完成這些東西,進而對實際的教學業務的精力分散造成嚴重的侵佔。更為現實的極端現象是有的人為了這個關係自身利益的職稱,窮盡所有隻為迎合這些條件而努力,把教學工作放在了次要地步,這些人反倒比認真教學的人很易達標而達目的。況且,現在無論是考試還是論文都可以運作,可以說這些都是錢可以辦得到的,論文的發表全天下都知道是怎麼一回事。這樣的評審晉級有何意義?

英語曾是硬指標

更打擊教師積極性的是不知咋分配而得的職稱名額這件事,也同時是太難為基層學校領導的事,在教師的排隊中又會造成教師之間的無數的矛盾,實在是太勞民傷財又太傷心。同一個學校同樣條件下干同樣的事但職稱相差的現象太多,不同學校間也是差別太普遍。這其間的原因不只是教師個體自身造成的這麼簡單,這樣的情況下,難道全由道德和高尚奉獻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嗎?其間表面的暗中的問題全成了教學實操過程的隱患。

最大的危害是反映在教學一線上的對教學的不當回事。沒評上的人正在努力為實現迎合各項硬指標奮鬥,一旦評上了的人,便可高忱無憂,尤其是高講拿到手後年齡也大了,對教學的熱情也會降了,說全部拿了高級的教師不好好教了,有點打擊面太大,但實際的現實生態卻實在是一容樂觀,有的高講獲得後反倒因年齡等各種原因退居二線,這樣的一個貫穿教師一生的職稱現象,已成了把教師的黃金時光逼上了沒有用在刀刃上的岐路。

中小學教師職稱的改革方向

中小學中職學校與大學的職能與教學方式上有著巨大的差別,大學的職稱可能是不可或缺的,但中小學中職稱完全可以取消了。

取消後如何辦?如何才能實現積極的導向和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把精力全力用在教學一線?最好的辦法是由國家教育部通過充分的調研和論證,提出更為科學的新的教師晉陞激勵制度。

建議以教師的教齡為主依據設計出新的教師工資制度,不但把教師的教學智慧和精力導向一線教學,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同時,也引導從教者樂於終身從教,這樣最大的受益者既是學生,也是教師,更有利於國家教育的優質發展和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建設,具有深遠的意義。

二、中小學課外補習機構已成為寄生與常規全日制學校的吸血蟲,帶來的負面效應是各方面的,危害巨大。建議國家以立法的形式堅決予以全面取締。

課外補習

正是這樣的校外機構催生了全國教育生態的「劇場效應」。加巨了教育不公,增加了家庭教育投入,造成教育不公更加巨烈。專門的學校是專門進行學習的卻要課外來補習,是何道理。有人以我國的高考制度及國外也是這樣,無法解決為由,對這一現象的合理性進行辯解難。實際上其眾多的危害性已造成了對整個教育體系的正常運行的極端破壞,損失的不光是學生的精力時間與家長的財務付出,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所有價值觀的損毀。大家都清楚其不是好現象,但大家都被裹挾進去而不得脫身。現在主要的任務是如何疏導與治理。在現行高考制度下,這一現象的產生也是不無理由,但其已造成一種非常嚴重的危害後,必得有對應的措施,來及時改變這種不良生態。

假期進入第二學校

在教育部門多年嚴厲的禁補令下,體制內教師的補課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校外非體制內人員所辦的K12學齡段的補習機構卻是遍地開花,形成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產業市場,而且近年來不斷的發展壯大。從教育部所表述中的信息理解到,是要對這類機構實行規範管理和負面清單,從中看出並沒有要取締的意見。

這次的全面改革中,是否可以將這一危害巨大的現象,作一重點項目,進行調研,拿出強有力的措施和嚴明的制度保障,讓全日制學校的功能歸學校的功能,讓所有的人的學習成績出自所在學校,不要讓課外補習掩蓋了眾多的教育自身的問題。只要全國同時實現嚴厲的取締法令,全國在同一個起點上來競爭,也就會極大的緩解由「劇場效應」而引發的全民教育焦慮,讓教師教的安心,學生學的安心,家長育的放心。

無所適從的學子

取締後對個體不同的需求,完全可以由學校主導下與專業的在線教育科技公司合作,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在線教育技術,滿足民眾對多樣化教育的需求,也有助於現代高科技與教育結合與應用的快速發展,也才能真正實現教育公平和教育現代化。在線教育的成本可以由國家、家庭共同來承擔,以市場化的力量加速其普及與發展。

三、新高考3+3制度下棄物理現象的出現,對中國幾十年來所建立起來現代理科教育體系不利,還望能結合試點的經驗,進行微調。

新高考

外語一年多考

新高考制度取消了原先的文理分科,這對全面素質教育的實施是一個很好的進步制度,在充分利用考試的正面效應中起到了對人進行全面培養的巨大推動作用。但通過這幾年試點省的實操效果來看,考生棄物理現象普遍。儘管有高校的招生要求作引導,但如把物理作為選考科目,就會過早的出現有理科潛力的學生方棄物理,對全國的理科教育帶來不良的導向,從而對全國的科技人才的培養梯隊有極大的損失,也對理科教育的全教育鏈產生不良作用。影響是深遠的。不利也是巨大的。

文理不分科

建議在必考的三門學科中,把物理學加入必考科目,同時取消英語的必考科目地位,在中小學中開設英語而不作高考的必考,其地位定位為如同藝考和體考一樣,讓有特長與有志於外語學習的學生重點學習並應考,且作為其職業規划進行個人布局,沒必要全體學生都要學習。即使大學或更高級階段的學習中確實有必要的英語水平要求,學習也來得及。這樣可極大的緩解學生的學業負擔。別讓全國的學子們為這樣一門語言工具花過多的精力與時間,讓出的時間學習好其他學科更有利於全民素質的提高。

英語的教學地位問題已爭論很久了,還望在這次的改革中能以頂層設計給出合理的制度。

新高考改革下的影響力

「周雖舊邦,其命唯新」。當發現某一制度或政策確實存在很大的弊端時,及時的改革是必須的,也是我黨我國遵循的實事求是精神的現實應用。真心希望這次的教育改革能成為我國教育事業走上高品質高速度、常態化持久化、科學化現代化和諧發展道路的起點,同時也對積弊已久的教育問題有一個較科學的根本性解決方案。而這一切的解決路徑完全在於國家的頂層制度設計與政策供給。自下而上的、小打小鬧的局部性改良根本無法實現,也是無效的。

教育改變人生,教育富國強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直快幫 的精彩文章:

對紅樓夢作者探尋的三個路徑設想

TAG:直快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