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年傳說,鶴舞吉祥,六和同春

小年傳說,鶴舞吉祥,六和同春

小年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也是盛大春節的序幕開端。在小年,人們開始準備年貨,乾乾淨淨過個好年。

小年由來

據說,古代有一戶姓張的人家,兄弟倆,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畫師。哥哥拿手的活是盤鍋台,東街請,西坊邀,都誇獎他壘灶手藝高。年長月久出了名,方圓千里都尊稱他為"張灶王"。

說來張灶王也怪,不管到誰家壘灶,如遇別人家有糾紛,他愛管閑事。遇上吵鬧的媳婦他要勸,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說,好像是個老長輩。以後,左鄰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張灶王整整活了七十歲,壽終正寢時正好是臘月二十三日深夜。張灶王一去世,張家可亂了套,原來張灶王是一家之主,家裡事都聽他吩咐,現在大哥離開人間,弟弟只會詩書繪畫,雖已花甲,但從未管過家務。幾房兒媳婦都吵著要分家,畫師被攪得無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臉。有天,他終於想出個好點子。

在臘月二十三日張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畫師忽然呼叫著把全家人喊醒,說是大哥顯靈了。他將兒子媳婦全家老小引到廚房,只見黑漆漆的灶壁上,飄動著的燭光若隱若現顯出張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驚呆了。畫師說「我寢時夢見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為『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你們平素好吃懶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鬧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們在鬧分家,很氣惱,準備上天稟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來懲罰你們。」兒女侄媳們聽了這番話,驚恐不已,立即跪地連連磕頭,忙取來張灶王平日愛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懇求灶王爺饒恕。

從此後,經常吵鬧的叔伯兄弟和媳婦們再也不敢撒潑,全家平安相處,老少安寧度日。這事給街坊鄰友知道後,一傳十,十傳百,都趕來張家打探虛實。其實,臘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畫師預先繪製的。他是假借大哥顯靈來鎮嚇兒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靈驗。所以當鄉鄰來找畫師探聽情況時,他只得假戲真做,把畫好的灶王像分送給鄰舍。如此一來,沿鄉流傳,家家戶戶的灶房都貼上了灶王像。

歲月流逝就形成了臘月二十三給灶王爺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習俗。祭灶風俗流傳後,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它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

祭灶王

小年這天,也是漢族民間祭灶的日子。漢族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

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漢族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GIF

掃塵土

到了臘月,家家戶戶都準備過年。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几淨。

掃塵主要是將家裡進行徹底清掃,用掃帚將牆壁上下掃乾淨然後,擦洗桌椅,沖洗地面,屋裡屋外煥然一新,準備歡歡喜喜過大年。到處是喜氣洋洋、欣欣向榮的節日景象。

GIF

沐浴理髮

除了打掃家裡之外,小年這一天也要好好打理自己,沐浴理髮就在小年前後集中進行。民間還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

吃灶糖

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

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糖瓜、飴糖、麻糖等吃食本為給灶王爺嘴上抹得吃食,逐漸演變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

剪窗花

舊時代,窗戶沒有玻璃,冬季只能粘貼紙張防風隔冷。窗戶紙都是白色的,過年的時候為了顯示吉慶祥和,家家戶戶要剪裁紅色的窗花裝飾窗戶,同時寄託著對來年美好期待。

寫春聯

春聯源於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寫上「神荼」,「鬱壘」二神名,以驅鬼避邪。每逢春節,人們總要用新桃符換舊挑符。王安石「千門萬戶除舊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說的就是這件事。

趕亂婚

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

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松鶴長春」,「鶴壽松齡」;

「松鶴延年」,六合同春」。

鶴,自古以來都是中國人心中的吉祥鳥。人們稱它為「一品鳥」,地位僅次於鳳凰。它被編織在一品官員的衣服上,還經常和松柏畫在一起,意為「松鶴延年」,寓意長壽。

宋徽宗千古名畫《瑞鶴圖》

自古至今,鶴是人們心目中十分喜愛的吉祥、幸福之鳥,是忠貞、長壽的象徵。尤其是丹頂鶴,因其體態秀美,舉止輕盈,鳴聲嘹亮,被視為仙鶴。

寧鋼作品

擅長以稻穗、荷花、鶴為主要繪畫題材的瓷本藝術大咖寧鋼,有別於其他人的繪畫表現形式。嫻熟地將傳統中國文人畫中善於呈現的梅花、荷花、鶴、觀音等美好意象,運用傳統陶瓷工藝技法,紅、金等底色豐盈運用,黃、綠等色塊交錯對比配置,傳統民俗色彩與現代西洋色彩衝突效果融會貫通,再糅入頗富現代設計感和現代構成感的視覺新元素,實現了寧鋼陶藝形體、釉色和瓷畫藝術的完美結合。

寧鋼作品

《歲歲和合》由高溫顏色釉與荷花、鶴等綜合裝飾構成的一幅吉祥的畫面,元素是傳統的,形式是現代的,是其一以貫之的創作風格。是的,經過多年來的研究實踐和陶藝創作經驗上的日積月累,寧鋼的陶藝作品既有傳統陶藝的影響,又充滿濃郁的現代時尚情調,富有獨特的藝術個性。

寧鋼作品

與傳統陶瓷裝飾中的荷蓮雕塑方式不同,寧鋼獨創以浮雕或半浮雕的方式表現立體性荷蓮,而非平面「影像」。這種思想創意進一步行之於寧鋼的鶴舞系列作品,同樣是在潑釉形成的大色塊上,採用「半刀泥」的技法,運用虛實對比手法,採用淺浮雕的形式刻畫仙鶴形象,並使用本金裝飾,與金黃色的底釉呼應,整幅作品顯得莊重典雅、金碧輝煌。嬌嫩、艷麗的荷花繞佛指而開放,鬱鬱蔥蔥的潑灑底釉與淡雅的工筆蓮花形成鮮明的對比,抽象色釉和生動活潑具象蓮荷相得益彰,既承繼傳統藝術,又具有了現代形式感,體現出濃郁的典型寧式陶藝風格。

藝術不等同於生活,但藝術來源於生活,並深藏於生活。藝術成就的高低與畫家挖掘發現生活的深度成正比。

徐平作品

徐平的青花作品《梅妻鶴子》,表達的是「鶴隱」,宋朝詩人林逋隱居在杭州孤山,終生未娶的他被稱為「梅妻鶴子」。屋前屋後種滿了他心愛的梅樹,還養了兩隻鶴,其中有一隻名為「鳴皋」。他每天賞梅放鶴,駕小舟游西湖。藝術家的觀念和千古絕唱的意境不期而遇、不謀而合,進而產生了藝術的共鳴。觀者由此在賞鶴的過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聯想的升華。

塗序生作品

「鶴鳴人長壽」。鶴是長壽的象徵,因此有仙鶴的稱呼。藝術家塗序生畫丹頂鶴的藝術表現具有獨到的瓷本重彩特性之美,潔白如雪花般的鶴羽用傳統的渲染絲毛與現代視覺效果表現相結合,既繼承了傳統技法,又有獨特創新的個人技法展示,表現大自然的莊嚴之美。人生也應是這樣的理想之美,所以塗序生以鶴擬人的神韻表現,使他的藝術有了一種大家的氣度。

陳輕舟作品

已故藝術家陳輕舟一生獨擷鶴為主題,以大場面、大氣派形成風格,具有濃重的鄉士氣息和鮮明的北方特色。佐以藝術性的處理手法和主觀理念的表達,將那生動、多姿、擅舞的印象之美捕捉下來,以藝術家獨有的視角將其疑固在畫面上,從而給觀眾提供一個新的欣賞視野。瓷上丹頂鶴展現的高歌神韻多姿,是對純真的依戀,對寓意的讚頌,從而充滿了生命的情懷和精神力量。無不是他精神世界和內在性靈的真實流露,讓人回味悠長。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鶴?

因為它的美與好。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心中有鶴

心有閑雲野鶴之詩情

活出清雅閑適之美好

才能有隱士之真風流

來源:總裁書院詩瓷東方

文章均源自作者原創稿件及互聯網篩選,精編整理公益分享。我們敬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時註明來源。若因客觀條件所限未知原始出處或作者的請原創人與我們編輯聯繫及時標註或刪除。青州畫廊聯盟(qingzhouhualang),歡迎添加關注!

推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州畫廊聯盟 的精彩文章:

他是20世紀最傳奇畫家,也是天下第一造假高手

TAG:青州畫廊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