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後鼻涕不斷,小心引發中耳炎 你擤鼻涕的方式可能一直是錯的
最近一直住在冰箱里的廣東人,在這周終於迎來回暖天氣,據預告說最高溫將重回「2」字頭,然後……再迎來4波冷空氣~
一到這樣時冷時暖的天氣,感冒真的很難防,不少人還因此誘發鼻炎和鼻竇炎,還有中耳炎也隨之進入高發期。據耳鼻喉科專家介紹,中耳炎患者增多,且與呼吸道感染後鼻塞,擤鼻涕方式不當密切相關。
冬季是小兒中耳炎高發期
冬季是小兒中耳炎高發期,因為嬰幼兒常常中耳炎、鼻炎並發。嬰幼兒咽鼓管尚未發育成熟,僅為成年人約一半長,且管徑粗,位置較水平,管口常呈開放狀。因此,鼻咽部細菌及分泌物容易經此進入中耳鼓室引起中耳炎。
「5歲以前的孩子,至少一半會得至少一次中耳炎。只不過低齡孩子不會描述,所以有時家長並不知道。」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張宏征介紹,急性中耳炎有的自己會好,有的會遷延不愈,假如合併有腺樣體肥大或鼻竇炎,急性中耳炎更可能轉變為慢性。
兒童以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最常見,往往繼發於感冒,「來看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孩子,幾乎都是感冒幾天,流膿性鼻涕,使勁擤過鼻涕。在正常情況下,咽鼓管是閉合的,但大力擤鼻涕,病菌就容易進入咽鼓管。」
小心中耳炎偷走你的聽力
非分泌性中耳炎則可能不知不覺間就奪走了孩子的聽力。張宏征介紹,3~5歲是腺樣體肥大的最高峰,假如腺樣體堵住咽鼓管下端開口、中耳內的積液無法排出,會引起非分泌性中耳炎,但孩子通常不會疼,只會感到耳朵被堵住、耳悶。
「非分泌性中耳炎沒有及時治療,可能會發展為慢性中耳炎甚至粘連性中耳炎,積水像糨糊一樣把鼓膜和聽骨粘連到一起,聽力會永久損失。但不是每個都要做手術,先用藥物治療一兩個月,如果沒有好轉,則要及時手術。」張宏征說。
中耳炎引起的聽力下降,無論兒童還是成年人都特別易出現。到了成年人身上,中耳炎較多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形式出現,表現為耳朵經常流膿,聽力越來越差。
張宏征提醒:「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不要拖,越早接受手術,手術越簡單、效果越好。如果發展到了後期,可能會出現聽骨破壞甚至中膽脂瘤,如果中耳廣泛結構破壞,不僅手術結果更複雜,效果也遠沒有早做好。」
辨症:中耳炎有三大癥狀
怎麼才能知道是否過度擤鼻涕導致了中耳炎?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彭宏說,發生中耳炎後,一般會有以下癥狀:
一是耳痛。急性者可有隱隱耳痛,可為持續性。
二是耳鳴。多為低調間歇性,如噼啪聲、嗡嗡聲、流水聲等,當頭部運動或打呵欠、擤鼻時,耳內可出現氣過水聲。
三是聽力減退。聽力下降,頭位前傾或偏向健側時,聽力可暫時改善,小兒常對聲音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如果發現孩子聽人在背後叫時反應變差,看電視要把音量調高,或者老師反映孩子課堂反應慢了,就要留意了。
大人小孩擤鼻涕有講究
如何能避免因擤鼻涕不當引起的中耳炎?最好的方法就是學會正確的擤鼻涕方式。
告譜的擤鼻涕方法是——
1.用手指壓住一側鼻孔,由另一側將鼻涕向外擤出。
2.將下巴向上抬起,用手指壓住一側鼻孔,通過鼻子抽吸將鼻涕從後鼻孔回吸到鼻咽部,然後經口咯出。
至於年齡偏小、不會擤鼻涕的嬰幼兒:
家長可先用細橡皮管或塑料管將鼻腔的分泌物抽吸乾淨,用血管收縮劑滴鼻後,然後用清潔的棉簽緩慢插入鼻腔,邊轉動棉簽,邊向外將棉簽退出,拭凈鼻腔內殘餘的鼻涕。
來源:廣州日報
圖@視覺中國
編輯:吳婉虹
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工作室出品


※身體莫名疼兩年,只因一個動作!這些姿勢暗藏風險,你可能還在做
※深冬養生,這五種平民食物吃對了就是補品
TAG:廣州日報健康有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