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的女相撲是這樣子的

宋朝的女相撲是這樣子的

日本昭和初期出現在雜誌封面上的相撲女郎

我們以前說,中國相撲運動的黃金時代在宋代。之後,相撲運動在中國沒落,卻在日本興起,演變成日本的國技。但在宋朝時,相撲是宋人的國技。

宋代相撲運動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娛樂化。相撲不但是鬥力鬥智的競技比賽,又是引人入勝的娛樂表演。宋朝的瓦舍勾欄中,出現了戾家相撲、小兒相撲、喬相撲、女子相撲等更具娛樂性的變種相撲。顯然,相撲娛樂化的趨勢,跟宋代瓦舍勾欄的興盛與市民文化的發達是息息相關的。

戾家相撲是滑稽的相撲表演。宋人語言習慣中的「戾家」,意為外行人。外行人的相撲,當然不是競技,而是以滑稽的動作逗人一樂;小兒相撲則是由兒童來表演的相撲;喬相撲,喬即喬裝之意,指表演者背負木偶,以雙腿及雙臂扮作兩人,做互摔之狀,也是以滑稽的動作吸引人。

我想細說的是女子相撲。北宋東京的瓦舍里應該就有女相撲,因為嘉祐七年(1062)正月十八日,元宵節期間,市民鬧花燈,按宋朝慣例,宋仁宗出宮與民同樂,駕臨宣德門城樓,「召諸色藝人,各進技藝」,其中包括女相撲表演。

南宋杭州的瓦舍勾欄內,一直都有女相撲比賽:「瓦市相撲者,乃路岐人(民間藝人)聚集一等伴侶,以圖手之資。先以女颭(女相撲手)數對打套子,令人觀睹,然後以膂力者爭交。」 這些收費的商業性相撲表演賽,通常都以香艷的女相撲熱場,招徠觀眾入場,然後才是男相撲手的正式競技。

《夢粱錄》和《武林舊事》還收錄了杭州瓦舍好幾位女相撲手的名號:韓春春、綉勒帛、錦勒帛、賽貌多、僥六娘、後輩僥、女急快、賽關索、囂三娘、黑四姐。這些女相撲手跟男相撲手一樣,「俱瓦市諸郡爭勝,以為雄偉耳」 ,並且打響了名頭。

南宋宮廷宴會的節目單中,居然也有女相撲表演,如在宋理宗壽宴上獻藝的諸色藝人,有「弄傀儡:盧逢春等六人;雜手藝:姚潤等九人;女廝撲:張椿等十人;築球軍:陸寶等二十四人;百戲:沈慶等六十四人;百禽鳴:胡福等二人」。 其中的「女廝撲」就是女子相撲。

但宋朝之後,女子相撲的娛樂表演似乎便不見蹤影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鉤 的精彩文章:

看,宋朝法官作出的一組緩刑判決
宋朝與馬戛爾尼使團相遇,結局或許不一樣

TAG:吳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