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老劇那麼火,誰的臉在發燙?
現在國產電視劇每年產量達到一萬多集,但每年寒暑假卻有不少老劇在「霸屏」,比如《西遊記》《紅樓夢》《新白娘子傳奇》《還珠格格》等,近幾年又多了一部《甄嬛傳》。最近有消息稱,開播二十年的《還珠格格》重回湖南衛視寒假檔期,收視率竟然飆升至全國第一。這不由得人要問一聲:一部二十年前的作品為什麼還有這麼巨大的能量?
近些年電視劇的收視率或網路點擊量已經不大能使人信任了,買收視、刷點擊量、雇水軍等各種手段層出不窮。但我們可以想像湖南衛視是不會為一部重播劇目偽造好看的數據,這也就意味著,這個「第一」的含金量應該是貨真價實的。而且,超過了一眾熱門綜藝、流量挂帥的劇目,這裡更要問一句:現在的電視人都在做什麼?二十年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這些在寒暑假霸屏的劇目,當年創下收視奇蹟是可以理解的。上世紀80年代的《西遊記》《紅樓夢》能萬人空巷,是因為當時的娛樂方式還不夠豐富,又有名著光環加持,當然賣得好;上世紀90年代的《新白娘子傳奇》《還珠格格》則以台灣製造的新鮮敘事令人眼前一亮。但這些劇目能在三十多年或是二十多年之後還能如此火爆就不大容易想得通了,畢竟「爾康」如今已是表情包中的大明星,瓊瑤奶奶當時的台詞今天看來也常常會感覺是大寫的囧。
「情懷說」自然是有道理的,這些電視劇陪著70後、80後、90後長大,看它們也是在看自己的童年、少年。但情懷並不足以將《還珠格格》推上收視第一的位置,要知道同時播出的一部流量小生的作品收視率僅有它的一半。
拿《還珠格格》和今天的許多電視劇比,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藉助《還珠格格》,趙薇、林心如、范冰冰、蘇有朋、周傑等一大批演員都出盡風頭,成為當時的流量小生、小花,而現在許多電視劇已失去了這種創造流量的能力,而只能藉助流量小生、小花來拉動流量。
這其中的變化就是電視劇的創作核心發生了變化。《還珠格格》的劇本、表演在今天看來確實有過於誇張的地方,但在當時卻是奔著最好去的,瓊瑤奶奶的劇本就不用說了,她對演員選擇的苛求也是眾所周知,但正是這種苛求才能夠讓「小燕子」、紫薇、爾康、金鎖這些角色托起一批年輕演員。而現在,核心的創作跟不上,或者說不被重視,對流量過分依賴,似乎有了流量就有了一切。這樣一來,數據當然也不會太好看,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買收視、刷流量的現象。不知道這些買收視、刷流量的製作方看到《還珠格格》的表現,臉會不會發燙?


※人民日報評湯蘭蘭案:揪出真相不等於讓受害人出列
※百年中鐵工業是如何煉成的
TAG: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