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策託孤時為何將大權交給18歲的孫權?而不交給自己的兒子孫紹

孫策託孤時為何將大權交給18歲的孫權?而不交給自己的兒子孫紹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人行刺受傷,之後不治身亡,臨終前需要指定接班人,孫策將大權交給了孫權。而孫策有個兒子叫孫紹,那為什麼孫策不傳位給他兒子呢?

原因就是孫策死時只有26歲,想必他兒子才幾歲,而且孫吳正在創業的關鍵時期,不能讓一個小孩接班,所以接班人只能在孫策的兄弟中找。孫策一共有四個弟弟,但是他卻只看中了孫權,自然和孫權當年要回孫堅遺體有關,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這條。

孫策託孤

孫策是孫堅的長子,下面有4個弟弟,孫權是他的二弟,除此之外還有孫翊、孫匡、孫朗,孫權18歲,孫匡、孫朗年齡稍小。但孫翊已經16歲了,史書上說他「性似策」,性格非常像孫策。張昭等人認為孫策「當以兵屬」之,但孫策最後把印綬交給了孫權,眾人當時都感到吃驚。

為什麼吃驚呢?史書沒有說,可以推測一下,也可能孫策原來中意的人並不是孫權,而是孫翊,並且向大家也有過表示。但是,受傷後的孫策應該進行了反思,孫策殺伐果絕,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幾年間橫掃江東沒有對手,但由於殺伐過盛,在江東也樹敵過多,此次遇刺是當年他所殺的一個叫許貢的人,他的門客乾的,這正是當年種下的苦果。

孫策

受傷後孫策對自己之前的不足有了清醒的認識,孫翊的性格太像自己,孫策不願意讓自己的悲劇在他身上重演。相比而言,孫權的戰績雖然不突出,之前帶兵還連打敗仗,但他的優點是「性度弘朗,仁而多斷」,能「親賢貴士」、「善於任使」,如果他接班,更能以相對柔性的姿態協調江東內部,彌補之前的裂痕。

孫策臨終前對孫權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打仗,你不如我;舉賢任能,我不如你。這些話里體現出孫策對自己的反思,也有對孫權的期待,他希望同時也相信孫權能做得比自己更好。

孫權稱王

事實證明,孫策的這個選擇是正確的,孫翊為人嚴厲暴躁,喜怒快意全寫在臉上,後來果然由於處事不慎而被手下人發動的叛亂所殺死,如果孫策當初讓孫翊接班,發生在孫策身上的悲劇勢必還會重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司馬遷論史 的精彩文章:

中日韓三國歷史教科書給出的唐朝地圖,韓國的令人無語,日本的有點誇張
日俄戰爭中的「間諜」,大多數是大清百姓,處決時被同胞圍觀

TAG:小司馬遷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