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我理解父母后,我覺得我不再需要他們的理解了

當我理解父母后,我覺得我不再需要他們的理解了

跟朋友去吃飯,安靜的餐廳走進來一家人,六七歲的男孩一直用尖銳的聲音嘶吼,五分鐘後其他客人受不了,讓服務員去提醒一下。於是聽到孩子的媽媽用更大的音量對著孩子吼了回去:你給我安靜點!叔叔阿姨們要生氣了。

「不要再這樣,否則XXX要生氣了」這個教育孩子的語式可能經常在中國父母的口中出現。看電影時孩子大聲講話,媽媽會說「閉嘴,隔壁人要生氣了」;不好好寫作業會說「老師要生氣了」……很多中國孩子可能就一直接受著這種錯誤的教育長大。

這種說法的錯誤在於,媽媽在告訴孩子公共場合不能喧嘩的時候,只站在一個不要惹別人生氣的立場,而不是告訴孩子這個行為本身就是錯的。這就會給孩子一個暗示——只要我不要惹到別人生氣,我做什麼都是允許的?

於是,在他接下來的成長生涯中,他可能會一直以別人的態度作為自己行事的衡量標準。甚至有時會故意犯一些小錯,來試探大人的態度,而自己本身,卻沒有形成正確的是非觀。

因為家長們不經意的錯誤示範,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里沒有形成正確的三觀,或是性格有失,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甚至孩子在成年後,和父母反目成仇。

北大畢業,留美學習,在王猛看似完美的經歷背後,卻是他和父母多年來的決裂。

12年前,他不再回家過春節,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聯繫方式。他甚至還準備再到北大讀個心理學方面的博士,以解決自己長期壓抑之下的心理問題。

他認為,自己所有問題都來於父母從小對他的教育。在這篇萬字文里,他採用了很多激烈的辭彙來描述父母對他的教育方式。

「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的是出類拔萃的模範!他們所有的付出只是為了控制。」

「我母親一直傾向於把我關在家裡,喜歡按自己的喜好包辦事情。」

「從小到大幾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願和審美來置辦的。」

父母不給他自由,不給他選擇權,在外人嘲笑時也不會維護他,甚至文件夾被人劃破時,父母嘲笑他「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身為一個中國孩子,我覺得,以上這些都不算什麼大事,幾乎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有過類似遭遇。

小時候經常聽過的一句話是「等你大了你就理解你父母了」。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我更加不理解我父母對待我的很多方式與問題了。但我和王猛不同的是,我學著不再讓父母去理解我,我也不在意父母是否理解我了。我所要做的,就是避開那些不理解的部分,尋找一種適合的距離和父母相處。

我覺得王猛痛苦的原因也在於此:他付出很多努力,試圖向父母證明自己受到了他們的負面影響,希望父母能理解並反思。可現實是,你等父母道歉,父母等你道謝。

可是,我仍然不看好王猛這種行為。

他還寄希望於有一天父母可以理解他的痛苦,他也一直在為此而努力。然而他期待的這天可能永遠不會來臨,因為有一個叫做「代溝」的東西橫在我們和父母之間,甚至我們和我們的孩子之間。

以前我也覺得,父母的理解對我很重要。

可是後來我長大了,我理解父母了,我就覺得他們是不是理解我真的不再重要。有部電影叫《奪寶奇兵》,男主和父親爭執時說到:「你從沒有跟我面對面坐下,好好談談。」於是父親坐到他對面,說:「現在我坐下了,我們來談吧。」男主想了想,不知說什麼好,走開了。

這一幕可能也會經常發生在我們和父母身上。理解一個人,在我看來是人與人交往之中的最高的境界。一個人,可以朋友遍天下,閨蜜一小撮,但知己卻屈指可數。所以我們也常說,千金易得,知己難求。

如果父母能理解你,支持你,那真的是一件超幸運的事。但是,就算父母不理解你,也不會阻礙他們對你的愛。所以,不如你去試著理解父母。畢竟,我們和他們走過一段共有的人生後,剩下的路還不是要自己走。

不同的年紀,不同的經歷,要理解真的挺難,與其期待理解,不如互相包容。

希望王猛能真正明白,其實父母不是必須理解他,而他,也不是必須尋求父母的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啊喲深圳 的精彩文章:

你處在哪個階層?

TAG:啊喲深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