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焦慮這件小事

焦慮這件小事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思考焦慮這件事情。

軀體痛苦是一件奇妙的事情:當生物被銳器劃傷皮膚,軀體會產生痛感刺激大腦皮層,告訴你你正在受害必須逃走,大腦釋放信號軀體作出應激反應,閃躲並發出痛苦的叫聲。

布偶貓之所以叫布偶貓是因為它的神經系統比較遲鈍,對痛苦的感受性比較差,任你捏它打它也不會有太大的反應,像布偶一樣任你擺布。但其實從生物進化的角度而言,這是劣質的基因。因為軀體的痛感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

GIF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講,焦慮也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當我們感受到外界環境的危險、人際關係的緊張、工作任務的壓力……我們就會產生焦慮的情緒。焦慮提醒我們,目前的處境不好,需要我們付出行動了。由此可見焦慮並不是不好的事情。但被焦慮所左右從而使我們做出衝動的行為,則是我們認為焦慮不好的原因。

比如失戀時內心的失落,渴望得到對方的認可卻受到冷漠的對待,焦慮像酒精一樣,上了頭就糊裡糊塗說了傻話做了傻事。

與焦慮相對的是最近挺火的一個詞:佛系。網上的解釋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段子手說,佛系三連:都行、可以、沒問題。看起來很瀟洒,頗有種道家「寧靜而致遠」的境界。

不禁讓我想起周星馳電影的台詞:人沒有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區別!鹹魚也是前段時間網路自嘲的一種方式:「我只是條鹹魚。。」這大概是佛系青年非常喜歡的話了吧。也就是說佛系青年沒有太大的追求,因為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夢想也好追求也罷,本質都是一種慾望,無欲則無求。

支撐人去滿足慾望的東西,叫做動力。焦慮給了人動力,佛系讓人沒有動力。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焦慮不斷提醒你:避害!避害呀騷年!佛系不斷麻醉你:利有屁用,害又何妨。心中寧靜萬物皆佛。

非常棒,佛系其實是社會心理學的另一種自我防禦機制:外歸因——把鍋甩給別人就能心安理得。由此可見,現代人的壓力與焦慮是多麼的嚴重。不佛系必魔系,要麼成為鹹魚逃避焦慮,要麼成為痛苦的鹹魚被生活逼瘋。

既然焦慮無處不在,那焦慮會讓人有什麼樣的表現?首先是忐忑不安,心裡沒著沒落的總想干點什麼。其次是軀體表現,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呼吸急促、胃脹反酸甚至像是有人掐著你的喉嚨一樣吞咽不適。再次是社會功能下降,不願出門、沒有心思上班……

讓我們回到失戀這件小事上。依稀記得初戀分手的時候,每天心裡備受煎熬,在家人面前強顏歡笑、胃疼吃不下飯,唉聲嘆氣,怨自己做的不好……每次想起對方,胃裡一股酸水泛濫開來,猶如硫酸侵蝕著心臟。每次嘗試去接觸對方,抱著希望而去,一陣糾纏之後彼此情緒激動,再次惡化了原本可以緩和的關係。焦慮讓人處於極端敏感的狀態,想要擺脫於是就想要個結果,想要對方的認可或者想要對方的決絕,認可是很難得到了,當真的糾纏到對方鐵了心的時候,又再一次怪自己衝動,再一次不甘心,陷入惡性循環越走越遠。

焦慮何止於此,有一種介於心理問題和精神障礙之間的病,叫焦慮症。焦慮症屬於神經症的一種。昨天恰巧看到一篇焦慮症患者康復後分享的治療心得。從冗長的篇幅看得出這個網友多年的煎熬。我深深感受到現代的國人何止身體病痛需要醫治,治心或許是更為重要的事業。我願仿效北宋大儒張橫渠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決心。謹以此文銘志,為天下為情所困之人施於綿薄之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職場小白逆襲之路,西裝正確打開方式
人人都愛看漫畫,你對漫畫了解多少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