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姍姍來遲的Amazon Go,最大的秘密其實不是「無人」

姍姍來遲的Amazon Go,最大的秘密其實不是「無人」

無需買單,拿了就走——在亞馬遜首次提出自動化商店概念的一年之後,第一家Amazon Go終於在西雅圖正式開門迎客。

2016年12月,亞馬遜提出的自動化商店概念——沒有收銀員和收銀台,通過AI技術和相機識別對顧客所挑選的商品進行感應和結算。這種新奇的體驗在贏得消費者無數期待的同時也受了對技術方面的質疑。

《華爾街日報》在去年三月曾指出,當店內顧客過多時,亞馬遜「Just Walk Out」的技術面臨著無法正常運作的問題。在開業籌備期間,Amazon Go技術副總裁迪利普·庫馬爾(Dilip Kumar)也承認,亞馬遜原本預期更早對外開放,但更多的測試和準備讓Amazon Go的出現整整晚了一年。

目前,Amazon Go只有一家店,坐落於西雅圖亞馬遜總部深處、Day 1大樓首層。自從Amazon Go向內部員工開放以來,外人站在人行道上就能清楚看見商店內部,路人還可以透過直通廚房的窗戶,直接看到新鮮預製加工食品和餐包的製作過程。

和國內的無人便利店類似,到店時,打開Amazon Go專用的App——生成二維碼——在閘機上掃碼通過,如同進地鐵站一樣方便快捷(國內一般直接用微信掃一掃,更方便)。接下來,你就可以像在自己家一樣,拿走任何你想要的,然後大搖大擺的走出去。

爽吧?方便吧?但AI可就忙了,從你進店到離開,天花板上的數百個攝像頭和AI演算法就會追蹤你在店裡的所有行蹤以及你取下的每一件商品,而這個過程中,你根本感覺不到任何異常。

無人商店背後的軟體

Amazon Go如何追蹤顧客及其所購商品,我們仍不得而知,亞馬遜在技術細節上的透露少之又有少。

我們只能知道,亞馬遜開發的相關軟體能夠進行商品識別,以及感應一件商品是否在貨架上。與傳統射頻識別相比,亞馬遜信的識別技術並不依賴條形碼,且在商品被部分遮擋的情況下,識別效果也相當的出色。

「我們利用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技術,打造完全無縫的流暢購物體驗。我們投入大量時間,研究如何保證演算法和感測器的可靠性、高度可用性和高效率,確保不出差錯,最後取得非常準確的效果。」庫馬爾說道。

儘管《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亞馬遜的後端系統早期存在一些問題,但現在看來,它已經足夠強大到足以應對顧客盈門的商店。

如果放在幾年前,人們可能不會相信一個軟體有如此強大的計算能力,能夠追蹤數十名顧客及其所購商品。但另一方面,相對於要面對各種不可預測因素的無人駕駛汽車,無人商店中的場景要單一得多,對已知位置和物品的計算固然擁有更高的可行性。

可是顧客可以拿著商品,大搖大擺走出Amazon Go,這不是會讓小偷有可趁之機?「總體來講,我們不太擔心這個問題,也不會在這上面放太多精力。」庫馬爾說道。掃碼入店這道關卡就足以降低盜竊率,誰進來過,一清二楚。畢竟在一般情況下,竊賊不會為了更好的盜竊體驗而選擇實名進行。

為了購物體驗的改善和識別準確度的提高,Amazon Go里使用了大量攝像頭,這也觸碰到了部分敏感的神經。

然而,如果你認為,商店監控你的購物過程是一種侵犯隱私的行為,那恐怕普通的超市你也得繞開了,畢竟為了安全起見,這些店也都配備了監控攝像頭。

同時,面部識別技術也早已是各類零售店的標配,未來幾年,它的使用率還將大大提高。但亞馬遜是否會利用你在無人商店的數據進行其他操作或分析,我們還不得而知。

仔細觀察商店天花板,你會看到取代了傳統收銀台的AI驅動攝像頭。

省時間而不將就

為什麼決定開一家配備AI技術的便利店,亞馬遜雖然沒有直接解釋過,但它目標消費者非常明確:「時間匱乏」者

這一般包括城市裡的工作者,他們缺少定期購物的時間,但對於食品的品質又不願意將就。此類顧客也是亞馬遜旗下全食超市的目標群體。

此外,亞馬遜的生鮮自提服務AmazonFreshPickup已經在西雅圖測試許久,這項方便客戶隨時取貨的服務能和Amazon Go產生怎麼樣的化學反應讓人期待。

2017年中期,亞馬遜開始通過AmazonFresh配送便當,而Amazon Go則把便當帶進了零售界。儘管在這上面Blue Apron等市場領導者仍未成功實現盈利,但便當這門生意的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而在這種低效率且不明朗的市場中,亞馬遜強大的渠道能力將成為其巨大優勢。第一家Amazon Go在與之相連的廚房裡製作便當和預加工食品,但隨著Go商店的推廣普及,以後的食品製備工作想必會在每一個城市或街區的中央廚房進行。

Amazon Go沒有收銀台,顧客自助裝袋。

Amazon Go看起來似乎是為性格內向者而設計,但真正的目的應該是服務城市裡人口日益稠密的地區。在許多地區,由於租金昂貴,多數小商店無力支撐,這讓購物變成一件令人頭疼的問題。

2017年,我一周會有幾天時間在距離Amazon Go只有兩條街的地方辦公。假如當時它對外開放,我肯定會經常光顧,這種購物不用排隊的體驗讓人無法拒絕。然而,如果Go商店同時進駐了其他街區,我還是更傾向於家庭式商店的人情味。

(不用排隊結賬的Amazon Go在開業第一天,門口排起了長隊)

Amazon Go事實上是針對高人流量而設計的,這是典型的亞馬遜做法。這一概念保證了銷售量和利潤率,在獲得直接利潤之外,在運營過程中獲得的用戶信息將為整個亞馬遜生態系統提供寶貴的數據支持。

無論未來前景如何,庫馬爾認為,第一家店也是時候開張了:「我們感覺自信坦然,整裝待Go。」

文|Glenn Fleishman

圖片 | fastcompany.cn

編輯 | 李習雙

實習生 | 李賢煥 謝佳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快公司 的精彩文章:

創意枯竭時,桌上的筆、回形針、訂書機就成了繆斯
這8款黑科技是今年CES最值得關注的項目

TAG:快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