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45年美國空軍空襲日本秘聞

1945年美國空軍空襲日本秘聞

原標題:1945年美國空軍空襲日本秘聞


作者|任秋凌


來源|《環球軍事》



亨利?哈里?阿諾德

人們都知道,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直接導致日本宣布投降。可是,很多人並不知道,1945年,阿諾德所領導的b-29型遠程轟炸機部隊對日本進行的空襲行動不僅加速了日本的投降,還促成了轟炸機部隊成為美軍一支獨立的空中力量。


60年前,美同陸軍航空兵司令亨利?h?阿諾德組建並領導了一個新編(番)號的航空隊,受命指揮b—29型遠程轟炸機(綽號為「超級空中堡壘」)執行轟炸日本本島的任務。阿諾德創建美陸軍航空兵第20航空隊並開始了太平洋戰場上的戰略轟炸攻勢行動,不僅直接導致了日本的失敗,而且後來證明,阿諾德等飛行人員為組建獨立轟炸機航空隊通過長期鬥爭取得的偉大勝利對於空軍作為獨立軍種的誕生起到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作用。


無數的研究證明,在發展b-29轟炸機航空隊過程中需要克服許多技術和工程問題。關於如何指揮這支轟炸機航空隊的材料幾乎還是空白,所以執行對日本的戰略轟炸行動顯得至關重要,至少可以積累一些可資借鑒的經驗。


1944年4月4日,美軍方最後決定第20航空隊由阿諾德直接領導。這個史無前例的安排導致戰略空軍司令部作為單一/專業兵種司令部在冷戰時期直接歸參謀長聯席會議領導。退役空軍少將、第20航空隊首任參謀長兼飛行計劃官漢塞爾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這是美國空軍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阿諾德是一位富有遠見的職業軍人。當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大陸打響的時候,他就預見性地提出研發一種在續航力、飛行速度、載彈量等方面大大優越於b-17、b-24的飛機。1939年11月,他建議研發綽號為「超級空中堡壘」的b-29型遠程轟炸機。兩個月後,納粹德國大舉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全面爆發。



必不可少的「空中堡壘」


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阿諾德就下決心證明無須對日本本土進行地面進攻就可以將其打敗,並且相信b-29型機對達成這一戰略目標極為重要。美對日宣戰後,作為陸軍航空兵司令的阿諾德不斷地承受著來自羅斯福總統和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將軍的巨大壓力。他們強烈要求陸軍航空兵的遠程轟炸機擔負起將日本逐出戰局的戰略任務。


b-29是唯—性能非常先進的轟炸機。它擁有密封增壓座艙、複雜精細的火控系統和4台大功率的r-3350型發動機。然而,它也因為存在著極為嚴重的技術問題,使人們對整個研發項目產生了疑問。如果不是因為國家正處於戰爭狀態的話,b-29型機項目所產生的問題可能會迫使阿諾德延長測試時間甚至會暫時放棄這一計劃。面對當時十分嚴峻的戰爭形勢和來自總統及陸軍參謀長的壓力,阿諾德只得鋌而走險,在嚴格縝密的測試工作完成之前就命令批量生產這種轟炸機。


二戰中,盟國的主要戰略目標是打敗納粹德國。美國陸軍航空兵的早期作戰計劃已經將b-29型遠程轟炸機納入廠歐洲戰場的整體作戰行動,但由於該型機在研發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以及盟軍在歐洲戰場上的作戰進程,使這些計劃懸而未決。為了迅速扭轉戰局,盟軍於1943年5月決定投入更多的力量集中精力打敗日本。根據參謀長聯席會議1943年作戰行動報告,盟軍同意「保持並增強對日持續的壓力,以達成不斷消減其軍力、奪占其領土並最終迫其無條件投降的戰略目標」。

鑒於日本在中國戰場上肆無忌憚的攻勢行動,羅斯福及其他軍政要員越來越認識到轟炸日本本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1943年盟國高級領導人會議上,羅斯福總統提議在中國—緬甸—印度戰場上部署b-29型遠程轟炸機。阿諾德隨後出席了在魁北克召開的「盟軍擊敗日本的空軍使用計劃會議」。這次會議決定在中國的華中地區部署「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擬定該計劃的沃爾福准將強調指出:「b-29型遠程轟炸機的續航能力為2400公里,日本所有的主要工業區都在其打擊範圍之內。」


實際上,阿諾德早就想將b-29型遠程轟炸機的首戰用於對日作戰。他在1943年5月寫給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將軍的備忘錄中就寫道:「如果我們不將b-29型遠程轟炸機的首戰用於對日作戰,那麼其驚人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直擊日本心臟


1943年夏天,盟軍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官兼美空軍第5航空隊司令喬治?c?肯尼空軍中將對阿諾德提出的作戰計劃提出了質疑和挑戰。華盛頓的一些消息人士向肯尼透露說,許多人認為b-29型遠程轟炸機是「取得戰爭勝利」的關鍵所在。肯尼主張攻擊位於蘇門答臘和東南亞加里曼丹島婆羅洲的煉油廠而不是日本本土的工業區。


肯尼在給阿諾德的電報中指出:「如果你想使b-29型機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有效使用並達成最佳結果的話,西南太平洋地區是理想的選擇目標,而且我所領導的第5航空隊能夠獨立完成這一任務。那麼,最遲在1944年前,日本將因石油短缺而垮掉。」然而,肯尼卻沒有機會得到b-29型遠程轟炸機,因為阿諾德堅決不同意拋棄他一直堅持的信念——「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應該用於打擊日本的心臟。


在1943年底的開羅會議上,羅斯福總統終於批准了向中國和印度部署b-29型遠程轟炸機部隊的計劃。主管計劃工作的陸軍航空兵副參謀長勞倫斯?S?庫特少將於1944年3月向肯尼通報說,羅斯福總統想在1944年5月前將b-29型遠程轟炸機部署到位。根據這一計劃,b-29型遠程轟炸機將部署在印度的空軍基地,通過中國對日本本土進行轟炸。在控制了西太平洋的馬里亞納群島後,b-29型遠程轟炸機將部署在這兒並從此起飛轟炸日本。


然而,肯尼根本就不認可這一計劃。他認為從馬里亞納群島攻擊日本完全是「愚蠢至極的行動」。在部署b-29型戰略轟炸機之前,阿諾德認為他已經完全掌握了b-29型遠程轟炸機的業務領導權了。陸軍航空兵二戰時期的歷史表明,阿諾德之所以想指揮第20航空隊,是因為他此前沒有指揮作戰部隊的經歷。在他的回憶錄中,阿諾德說他當時並不願意下這個決心,但是其缺乏在太平洋戰區指揮部隊的閱歷使他不得不親自指揮b-29型遠程轟炸機航空隊。


在歐洲戰場上,遠程轟炸行動也同樣產生了組織、指揮、控制方面的問題。阿諾德不想將b-29型遠程轟炸機置於麥克阿瑟將軍、尼米茲將軍或史迪威將軍等戰區指揮官的控制之下,因為他認為這些人會根據他們自己的習慣去運用這支特種航空兵部隊。


在太平洋戰場指揮b-29型遠程轟炸機部隊的柯蒂斯?E?萊邁將軍如此解釋阿諾德的決定:「阿諾德這樣做的結果使我們有了一個不屬於任何戰區的司令部,這有利於我們從事全面工作。當然,尼米茲將軍希望得到他能夠得到的一切東西,麥克阿瑟將軍也想得到他能夠弄到手的東西,史迪威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然而,出乎他們意料的是,我們卻獨立於他們的3個戰區,並且起到了中心協同作用。」

控制問題


1943年,阿諾德及其設在華盛頓的航空兵參謀部對在戰區指揮官控制之外組建戰略空中力量的利弊進行了認真的權衡。阿諾德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樣做利大於弊。根據公開的美國陸軍歷史文獻,航空兵參謀部為此發明了一個叫作「徹底脫離現行指揮(體制)鏈」的新概念。根據這一概念,阿諾德可以作為參謀長聯席會議執行人——參謀長聯席會議之成員,負責執行參謀長聯席會議所通過的決議——來指揮第20航空隊。


1944年1月,伴隨著美國戰略空中力量的產生,盟軍在歐洲也進行了幾乎相同的安排。美駐歐洲的戰略空中力量由卡爾?A?斯巴特茲將軍指揮,他同時還指揮第8航空隊的遠程轟炸機從英國基地起飛、第15航空隊的戰略轟炸機從義大利起飛轟炸目標。盟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則通過它的執行人對美國戰略空軍進行控制。阿諾德認為,在太平洋戰場上主要是美國人對付日本,所以他認為將遠程轟炸機部隊的控制權保留在美國人手中是情理之中的事,問題是如何去說服馬歇爾和海軍作戰部長金。


在歷史上,陸軍部隊歸屬戰區司令官統一指揮,他掌有一個地理區域內的作戰指揮權;海軍的艦隊的指揮權則完全歸於海軍作戰部長,海軍作戰部長是美國海軍的最高軍事指揮官並對參謀長聯席會議負責。因此,英國認為歐洲戰場上的第20航空隊以及英國轟炸航空兵部隊應該歸盟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指揮。英國在遭到了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強烈反對後很快放棄了自己的觀點。據有關歷史資料,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和海軍作戰部長金後來都接受了阿諾德的主張——b-29轟炸機航空隊的行動不由戰區指揮官指揮,而是由華盛頓統一指揮。但是,直到現在,人們對於金為何如此爽快地接受這一主張的原因並不清楚。


1944年4月4日,美參謀長聯席會議發布了正式建成第20航空隊的命令。陸軍部向阿諾德發出指令,授權其負責「實施並執行參謀長聯席會議關於第20航空隊部署、任務甚至包括目標在內的主要決定」。這一史無前例的關於b-29戰略轟炸機指揮權的安排使得陸軍航空兵在太平洋戰區具有了與陸軍和海軍平起子坐的相等地位。實際上,這一新的組織結構反映了阿諾德的戰略思想——航空兵超乎尋常的航程使打擊遠離戰場的敵後戰略縱深以及攻擊敵後軍事實力來源成為可能。


陸軍航空兵的指揮官們想顯示航空兵的獨立作戰能力。阿諾德在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及盟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中的職位已經反映了空中力量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他在回憶錄中指出;「陸軍航空兵越來越被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和盟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所重視並直接控制,所以陸軍航空兵在上述兩個機構中擁有一席之地對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除了親點阿諾德領導第20航空隊外,參謀長聯席會議還指示各戰區指揮官「及時派出戰區內空中力量協同b-29型遠程轟炸機部隊的行動,幫助它建設並防衛b-29型機的基地,向它提供後勤支援和作戰。指揮以外的普通行政管理」。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命令中同時指出:「情況緊急時,需要動用b-29型遠程轟炸機執行參謀長聯席會議授權以外的其他任務,戰區指揮官有權使用b-29型遠程轟炸機部隊,但必須立即將行動報告參謀長聯席會議並備案。」


遵照開羅會議的決定,阿諾德於1943年11月組建了xx轟炸機司令部以指導b—29型機在本土的訓練,並指示沃爾福負責指揮。1943年12月,陸軍航空兵的先遣人員抵達印度,指導印度和中國的機場建設工作。到1944年4月份,已經有8個機場可以用來接受b-29型機。



轟炸日本

阿諾德指定xx轟炸機司令部作為第20航空隊下屬的一個作戰單位,並由沃爾福率領抵達印度。1944年6月5日,沃爾福發動了「matterhorn」行動,派出大批b-29型機轟炸泰國境內的日本鐵路設施;同日,對日本本土的首次直接轟炸行動展開,轟炸目標是位於九州島的帝國鋼鐵廠。


此次轟炸行動中,所投擲的68枚炸彈中有47枚命中了主要目標,其他21枚炸彈有10枚出現了機械故障,4枚摔毀,另外7枚只命中了次要目標。此外,此次作戰行動還暴露出了維修和後勤問題,使下一次轟炸行動不得不推遲近一個月。其間,阿諾德決定由第8航空隊的第305轟炸機大隊指揮官萊邁取代沃爾福。萊邁沒有辜負阿諾德的期望,在不長的時間內就創新了作戰思想和戰法。對此,阿諾德評價說:「儘管我們應該對沃爾福給予充分的尊重,但我還是認為,面對萊邁的新思想和新戰法,沃爾福的那一套顯得十分業餘。」


萊邁雖然改善了xx轟炸機指揮部的記錄,但是該部的作戰行動仍然面臨著供應的困難。因為,供應必須跨越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山脈。另外,從中國到日本目標區的距離也是一個不小的問題。據計算,從中國有關機場到日本東京的距離為3200多公里,這已經超過了該型機2400公里的續航能力。實際上,阿諾德也從未指望使用中國機場給予日本以毀滅性打擊。1944年10月,美國在新佔領的馬里亞納群島建成了xxi轟炸機司令部——第20航空隊下屬的單位。馬里亞納群島距日本只有2400公里,這不僅使日本人部分國土處於b-29型遠程轟炸機的打擊範圍之內,而且使後勤及戰勤保障問題迎刀而解,同時補給幾百架b-29型機已非常輕鬆。


漢塞爾於11月24日被任命為xxi轟炸機司令部的指揮官後即發動了對日本本土的轟炸行動。在「聖安東尼奧」行動中,埃米特?奧唐納爾准將率領111架b-29型遠程轟炸機執行轟炸東京郊區一個飛機發動機製造廠的任務。當時,天氣極為惡劣,只有24架飛機擊中了這個工廠,還有64架飛機將炸彈扔到了碼頭和城區。儘管這次轟炸效果升不十分理想,但對於日本的心理震懾作用卻不可低估。


從1944年10月至1945年1月,阿諾德動用大批b-29型機轟炸了日本飛機發動機製造廠、配件廠和裝備廠。儘管惡劣的天氣和機械困難嚴重地限制了他們的成功,但阿諾德還是頂著來自華盛頓的巨人壓力,決心顯示b—29型機的效果。困難思良將,他決心再次啟用萊邁。1945年1月,他任命萊邁取代漢塞爾為xxl轟炸機司令部司令。在英國作戰時,漢塞爾曾是萊邁的上級。


在阿諾德的心日中,他正在跟時間賽跑。美參謀長聯席會議滿足了他從華盛頓指揮遠程轟炸機部隊的要求。羅斯福和馬歇爾都企盼著取得重大勝利。此時,阿諾德意識到,如果b-29型機的作戰行動不能取得決定性勝利的話,盟軍將不得不向日本發動地面進攻,這將付出巨大的傷亡代價。


2000噸炸彈投向東京


萊邁明白阿諾德的信心,但他還是覺得「處境危難」。他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面對困難的處境,我猶如萬爪撓心,坐立不安。已經處於高處的我們還要向更高處的急流衝擊。更讓我們不安的是,天氣總是那麼惡劣。」據萊邁後來的回憶,當時每月只有五六天適合投彈的好天氣。後來取代漢塞爾擔任第20航空隊參謀長的諾斯塔德准將提醒萊邁,阿諾德期望的是一種燃燒彈突擊行動,時間快不夠了。


萊邁在回憶錄中寫道,阿諾德「始終完全熱衷於:b-29型機項目。為了獲得足夠的財力和物力製造轟炸機並投入戰鬥,他總是到處奔走呼籲,而並不理想的作戰效果經常使他處於尷尬境地,但是他從不輕言放棄,決意要從這套武器系統中弄個像樣的結果出來」。


在同聯隊指揮官們商議後,萊邊決定採納阿諾德及諾斯塔德的建議,停止高空晝間轟炸行動,代之以低空夜間燃燒彈突擊行動。萊邁及其領導的xxi轟炸機司令部認為,他們應該布為盟軍進攻沖繩島的準備中作出最大貢獻。在1945年3月9日、10日,萊邁共派出334架b-29型機向東京投下2000噸炸彈。這是歷史上對東京最大規模的轟炸。頃刻間,東京成了一片火海。這次轟炸造成8萬人死亡,100多萬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空軍作戰計劃人員認為,日本的大城市裡分散建有作為日本戰爭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重型工業,而且這些城市防空力量脆弱,極易攻擊,因此應該將大城市作為重要軍事目標。於是,第20航空隊對日本進行了長達5個月的戰略轟炸,其主要城市的大部城區被嚴重摧毀甚至癱瘓。根據戰爭形勢的需要,阿諾德於1945年1月將第20抗空隊的司令部從華盛頓移至關島。他將指揮所放在了前沿。不久,斯帕特茲被任命為太平洋美國陸軍戰略空軍司令部司令。雖然第20航空隊歸屬該司令部,但該航空久的戰略控制權仍歸屬阿諾德本人及參謀長聯席會議。1945年8月,隨著兩股磨菇雲在廣島和長崎騰空而起,b-29型機對日本的轟炸行動也達到了頂點。太平洋戰場上的主要作戰行動結束。


很難過高地估計第20航空隊的重要性。1945年1月,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將軍向杜魯門總統建議:「獨立的空中力量不足以打敗日本,也不足以打敗德國。」6月,杜魯門指示戰爭人員,對日本的進攻行動分為兩個階段——1945年11月進攻九州島的「奧林匹克行動」和1946年3月進攻本州島的「小冠冕行動」;然而,杜魯門卻為兩次行動可能帶來的重大傷亡傷透腦筋。於是,他命令使用原子彈,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美國人的傷亡。


戰後,阿諾德認為,日本的投降是因為「空中打擊從現實和潛在兩個方面破壞了日本的戰爭能力,使其不敢也不能繼續抵抗下去了」。他評淪說,在沒有進行地面進攻的情況下,空襲達成了擊敗日本的主要戰略目標。阿諾德從來不相信是原子彈打敗日本的說法。他認為原子彈只是造成日本投降的因素之一。


b-29型遠程轟炸機在太平洋戰場的作戰行動完成了羅斯福總統賦予馬歇爾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以最小的代價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結束戰爭」的光榮使命。那麼,將第20航空隊交給阿諾德指揮則是完成這一任務的關鍵所在。公開的美國陸軍二戰史表明,在太平洋戰區中,第20航空隊獨特的指揮體制使得陸軍轟炸航空兵與海軍以及陸軍其他兵種之間界線分明、責權明晰。第20航空隊在二戰中的戰績表明空中力量在戰爭中可以獨立使用並能達成戰略目的,這無疑為空軍的建立和發展樹起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紀歷史 的精彩文章:

蔡鍔對中共早期領導人有何重要影響
袁世凱在1908年被清政府免職的真正原因

TAG:世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