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美國大學招生官的認罪書:我們選出的只是平庸和謊言

美國大學招生官的認罪書:我們選出的只是平庸和謊言




美國大學錄取,在冠冕堂皇的標準之下,實際上看重的是標化成績和私校背景?ED錄取率實際高達50%?被教練看中運動員,即便達不到要求,也可以「保送」頂尖大學?大學,是否成為了社會不公的幫凶?一位招生官的「認罪書」,揭露了美國大學招生的謊言。階級固化的社會,定義「公平」的這些人,正試圖通過重塑這個概念,以掩護自己攫取更大的利益。






2003年,我成為了某精英大學的招生官。這份工作似乎自帶高貴屬性:我們所參與的,是挑選那些會給未來帶來變革的人,塑造容納有著共同的正義感的學習者、奮鬥者和活動者的學習社區。作為這個重要的申請體系中的一員,一遍遍地閱讀這些申請材料,我感到無比光榮。




然而,隨著我了解的深入,很快一個真相就擺在我的面前:

幾乎沒有人能弄懂這個申請體系,即便是我們這些做決定的人。

我們的目標是結合每個學生的個人背景對他進行正確的評估。只是你仔細看這句話,你就會明白這中間的含糊和抽象。我們有成千上萬的申請者,卻只有相對較少的工作人員來審查他們,在連續多日,每日16小時的工作中,我們又如何能一直保證自己圍繞著一個抽象的「核心軸」?




更何況大學有著非常實際的目標,他們要維持自己在排行榜上不甚牢固的名次,而這個實際目標和抽象的理想化的招生標準的結合是那麼的蒼白無力。在標化成績(跨越不同地區和經濟背景)浮動150分的範圍內,我們要考慮各種背景信息,如不同高中的各自優勢,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學生的求知慾和領導力,內在驅動和性格等等,做出錄取選擇。




這導致,精英大學最終挑選出的,不是傻瓜就是騙子。





申請中最重要的因素?




在申請人與大學的關係上,價值觀是一個奇特的概念。大學最應該看重申請者的什麼品質?是申請者描述的宏大理想,還是他的興趣、創新思維和創造力?是被凸顯的領導力還是參與社區活動貢獻自己力量的意願?




理論上,我們的辦公室每一樣都重視,自會綜合衡量。

實際上,佔據主導地位的無疑是標準考試成績,班級排名和私立學校背景(排序不分先後)。




01


被偏重的SAT成績




儘管SAT成績除了能預示學生大學第一學年的成績和留存率之外,並無太大作用,但是仍有人指出SAT成績其實與未來收入正相關。在我看來,用SAT成績來預測未來收入,中間存在「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邏輯悖論,

畢竟SAT分數的高低本身也由家庭的經濟實力和父母的教育背景決定,而在美國,社會階層本就固化。

當然我並不是說SAT成績前30%後最後10%的學生之間沒有差異,只是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沒有任何一點跡象證明,SAT考了1440分的學生就比考了1370分,甚至1250分的學生在課堂上表現更好,更容易成為具有價值的世界公民。






過於看重標準化考試成績是飲鴆止渴。在很大程度上,標化成績混淆了大學的理念。因為這個硬性的門檻,我們給很多才華橫溢的申請者發了拒信,我們更側重於驗證他們說否遵從默認的學習方式,而不是求知慾、創造力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被美化的私校背景


02




精英私立高中堅信,他們學校里的中等生也比大多數公立學校里的頂尖學生要優秀,而我們的錄取結果也「恰恰」印證了這一點

這對於廣大的普通家庭的白人家長來說是一針強心劑,即便負擔沉重,他們也咬牙將孩子送進昂貴的私校就讀。而我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我們拒絕一些全面發展、有著完美的成績單的申請者,僅僅因為他們的高中學校不夠好,或是因為他們比那些來自精英私校,各方面背景其實一般的申請者SAT成績低了10-40分。




然而事實呢?私校的學生真的優於其他人么?






不,但是頂尖的私立學校更擅長美化和包裝學校檔案(由高中出具的文件,涵蓋學校升學率,學生人數,GPA區間,課程信息等,作為評估學生的背景信息)。招生官能看出哪些申請者是班級里的前5%到10%,但是剩下的大部分的學生都會被含糊地歸在一個大塊中。我們無法判斷這個學生正好是前10%開外最好的那一些,還是更接近班級中游的那部分。甚至部分私校是完全不提供具體成績的,他們用更抽象的修飾來代替可客觀衡量的分數。




這就是問題所在。

熟諳規則的

私立高中一手打造出了我們難以拒絕的申請者:

他們準備充分足以應對大學課程(前提是私校的課程更加嚴格),SAT成績相對較高(反映了家長的收入和教育水平),他們的升學指導因為較公立學校的同行有著更少的學生和更多的資源,可以精心為他們擬寫推薦信。順理成章的,出自他們的推薦信往往有兩三頁,情真意切,文采斐然;與之對立的,來自公立學校的申請者的推薦信往往「寒酸」,寥寥數段,恰恰體現出推薦人對其所知甚少。

兩類推薦信都不足以讓我知道這個學生能給校園帶來什麼,但是他們之間鮮明的對比,讓我明白貧窮的代價是那麼昂貴。






並不公平的ED錄取




01


ED是平庸卻富裕孩子的捷徑




我們習以為常的ED申請,實際上給富裕階層的白人孩子帶來的錄取優勢,遠遠超過了任何政策帶給有色人種或第一代大學生的傾斜。

和大多數大學一樣,我所在的大學也將ED申請作為給學校選擇理想申請者的手段。這是這裡,這個「理想」的定義並不是你所想的那樣。ED申請能帶來確鑿穩定的新生報到率,這是大學所需的,這直接跟他們在「U.S. News & World Report」榜單上的排名掛鉤(事實上我認識的所有同行都覺得這些榜單簡直是無稽之談)。由於常規錄取環節的不可預測性,ED環節可以幫助大學鎖定相當大比例的學生。




ED環節錄取最多的,是家境富有但並履歷相對平庸的白人學生,他們除了SAT高分之外乏善可陳。

這並不是說他們競爭力弱,只是他們在更為激烈的常規申請中會很難脫穎而出。




這些學生往往來自富裕家庭,他們在大學搜索方面本就領先一步:他們可以在前一年的夏天就進行校園探訪,他們不需要獎學金和財政援助也就無需等待,他們的分數足夠高,也不需要再考一次刷分。他們中相當大一部分來自精英預備學校,這類學校非常擅長根據頂尖大學的錄取標準來打造包裝學生。不論這個孩子在班上屬於拔尖還是僅在中游,從紙質材料上看,他都已經充分具備入讀頂尖大學完成學業的一切素養。同時,他們背後站著深諳規則的升學指導,他們明白ED申請人人數較少,接受率較高。




2020屆美國大學錄取數據


(僅為部分數據,按最右列由高到低排序)


 

數據來自:Washington Post 2016




眾所周知,ED環節的錄取率要高於常規申請。針對這一點,任何經驗豐富的美國大學招生官都會解釋說是因為ED申請者的整體素質更為優秀,並且即便如此,ED環節的錄取率也只是略高於常規申請,比如說,ED環節錄取率是35%,常規申請階段則是25%,差異並不大。

然而根據我做招生官的實際經歷,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ED階段的申請者比常規申請階段的申請者優秀。

而錄取率的計算更有深意:很多被算作未錄取的申請者實際上只是ED環節被defer,而最終在常規錄取環節被錄取了。有一年我和一個同事做過一個粗略的統計,

將那些ED被延遲後續又被錄取的全部算在內,實際上ED環節真正的錄取率高達50%,

這完全出乎我們的預料。




有絕對優勢的白人男性運動員


02




我的導師曾經提醒我招生的一條定律:所投入的越少,所得就越慘淡。我也曾問她為何會如此,她回以嘆氣,似乎暗示著這其中並無道理可循。文理學院對D-III運動員的錄取偏向無疑正好體現了這一點。




在第二輪ED中,運動員有著令人震驚的申請優勢。那些就學術成績和其他表現來看遠遠達不到入學標準,但是運動能力被教練認定為強的申請者將走特殊通道,他們的申請將被一個由少量招生官和某位具有運動背景,擔任相關職務的招生官組成的「委員會「單獨審查。在這裡教練們更擁有「特殊名額」,如果教練看中了某個運動員,那麼即使他完全不符合錄取標準,教練也可以用「特殊名額」讓他入學。






這種政策給白人男學生帶來了碾壓性的錄取優勢

為什麼我這裡突出「白人男性」呢?因為基本上擁有運動特長的普通白人女學生都完全符合第二輪ED的常規錄取條件。而我還親眼見證過一些「巧妙處理」:將黑人男運動員申請者defer到常規錄取階段,然後打著增加多樣性的旗號錄取他們,而節省下來的「特殊名額」自然給了達不到申請標準的白人男運動員們,一箭雙鵰。




這裡還有一個核心問題,

在文理學院,運動能力應該被賦予怎樣的價值呢?

體育人才真的具有這樣的重要性,值得我們犧牲可能更加符合文理學院文化和精神的申請人,讓位於他們嗎?






事實上,哪個候選人更合格,更適合,是更敏銳的思考者,是難以清楚界定的。然而這套體系的既得利益者們不會承認這一點。




就我自身而言,我創造了一個「美國夢」式的逆襲神話。幼年時我的家庭困頓於貧窮的生活,在80年代我們住在紐約最糟糕的街區,甚至在臭名昭著的時代廣場藥房中呆了幾年。但我後來成為預科學校的畢業生,就讀於精英大學,拿到Iowa Writers』 Workshop項目的藝術碩士學位。




直到我擔任了招生官,我越發明白我自身的經歷意味著什麼。我所得的一切並不是因為我自身的優秀,而是很多偶然的情況給了我難得的獲得強大的社會網路的機會,以及遇到了不同的程度上改變了我的生活的勤勞的母親和善良的老師。




如果我可以接受並且承認,我並不比我認識的任何人更特別,並不比他們更應該得到這些,而只是因為我更幸運,為什麼富人和他們的孩子如此難以接受這一點呢?






這個問題你思考的越久,你就越能觸及那些自我恭賀,自我滿足,自我任命的美國精英的靈魂。我們的社會已經建立起了保護富人階級的制度和體系。他們告訴中產階級大學錄取應遵循的標準,並誤導這些孩子並未被錄取的家長們,讓他們懷疑自己某些方面應得的權利被「其他人」偷走了。

然而,定義「公平」的這些人,正試圖通過重塑這個概念,以掩護自己攫取更大的利益。




這場錄取遊戲表面披著平等的外衣,我們的言論也受其控制。貧富之間已經不可逾越的鴻溝將繼續擴大。如果你認為我所揭示的只是我所在大學的招生弊端,那未免太狹隘了。我可以說,在評估申請者這方面,我們比大多數大學做得更好,更全面,更人道。




我所控訴的,是這個招生體系。我尊重,有時甚至敬佩我的同行們。只是在這個體系和規則之下,我們即便有著最好的願望,也無能為力。






本文內容來源於 Jason England發表在《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報》上的《美國大學招生機密:一位招生官的認罪書》一文,由小WE編譯整理。


文章來源:公眾號「WE留學生」(ID:WorldEducation),關注國際教育,關注留學群體,深入探討教育話題,分享第一手的海外升學、生活和文化資訊。歡迎大家關注。




歡迎訂閱

北美浪神


北美最

的存在




浪神每天都會告訴你北美各種無節操的奇聞異事,也會積極地發散正能量


在你悲傷的時候也可以來找浪神聊天~


最主要的還能幫你找到另一半!浪神在公眾號主頁等你調戲哦!




浪神

頻繁發送留學生零食、

機票、備考等福利




長按並掃描

下方的二維碼關注我


帶你裝逼帶你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美浪神 的精彩文章:

考取名校還不夠?美國常春藤布朗大學中國留學生涉詐騙被捕!
看完鄧超和阿米爾汗尬聊,想起之前剛出國,也曾是個戲精啊...

TAG:北美浪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