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直擊構圖核心心法——知其然還得知其所以然

直擊構圖核心心法——知其然還得知其所以然

書接上文,我們認識了散景(也就是背景虛化的那種照片),我們來回顧一下要點:1、景深和光圈、焦距有直接關係。2、按拍攝主體前後的空間位置,照片分為了拍攝主體前的前景和後景,且前、後景有決定主體影調,後景襯托主體內涵。3、前後景不只是靜態的,動靜之間可以運用快門來營造效果。

那麼是不是有了景深,就放棄三分法?除了三分法還有什麼構圖技巧?只能用景深來拍點「糖水片」么?其實通過前兩篇,不難看出,我們一直在講構圖的「術」(方法),作為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篇,本篇將按照「術」、「道」兩個部分來說明:「術」是接上文將最後一點構圖的技術,而在「道」(一些自己總結的理論)的部分,前面的問題將有一個解答。

「術」之最終章

前文學了景深和前後景,其實已經從第一篇的「平面」構圖的概念擴招到了空間。而此處,將是空間的延續,那就是「透視關係」,這也是連接「平面」二分法構圖和「空間」景深布景的關鍵!

那,什麼是透視關係呢?我們先來看張圖

學過素描的應該看過這張圖,沒錯這就是透視圖,所謂透視關係既是,在空間當中:

1、近大遠小。

2、所有平面的延長線都將交於一點(如圖藍色箭頭),這個點滅點(也稱作心點、余點,但是在拍照時,往往是所有延長線消失的點,所以稱為滅點)。

3、所有出正面對我們的幾何面都發生了「形變」(如圖中紅圈內的正方體面變成了平行四方形,圓形則變成了橢圓,見下圖)

那我們在攝影當中如何運用呢?

一、近大遠小,造趣味

利用物體在空間近大遠小的關係,製造誇張的效果,看圖

二、點、線、面、的運用,如何讓三維凝結於二維

(一)、滅點的運用

滅點構圖又可以分為三類:

1、單一滅點水平構圖:

a、如下只存在一個滅點,所有延長線交匯於滅點

畫面當中所有建築物連綿不絕,他們的輪廓彷彿一直延長到了很遠的盡頭,沒錯這樣的構圖使得畫面的縱深感更強,再來看一幅

彷彿很長的電梯,讓老奶奶省去了幸勞。

b、單滅點遷移構圖

如果說a的構圖方式雖然使畫面有了縱深感,但過於畫面平穩,那麼此種構圖方式則打亂了畫面的平衡,創造麯面使得畫面更有張力,看下圖

原來水平交匯的滅點A,由於迴廊的弧度遷移了B,使得除了彎曲的地面,牆面、支架面、頂面都形成了曲面,拉長了空間,彷彿看不見盡頭。大大增加了畫面的張力。

2、雙滅點三角透視、三滅點透視,強化空間位置關係

在生活中往往滅點並不是單一存在,根據你站的位置不同,滅點不同。同樣,不同的滅點透視,反過來強化了觀看者在圖片中所處的位置關係,使其更加身臨其境的感覺。

通過上兩幅圖的雙滅點透視,明顯的可以看到延長線在畫面上形成了一個倒三角,而我們的位置彷彿是飛在倒三角頂端的那隻鴿子的視角,彷彿我們飛了起來(鳥瞰視角)

上兩幅圖的雙滅點透視則形成正三角的構圖,我們在三角的底邊,感覺非常穩,同時也感受到了建築物的挺拔。

除了雙滅點透視,還存在三滅點透視,關係如圖,但要注意此處要注意區別於鏡頭畸變(詳見另文,此處不贅述)

(二)、以點成線

說完了滅點,我們來說引線的作用:

1、在圖畫中構成豐富的幾何線條和圖形,利用這些圖形,我們可以切割出有別於三分法構圖的畫面,讓照片更深動。同時,亦可運用到三分法構圖中,穿插於各交匯點,打破畫面平衡。

2、利用引線作為視覺引導線,使主體更突出

上圖中相框的引線引導我們的視線看向模特,同時模特的視角線由於引導線重合

圖上為利用旋轉樓梯的輪闊引線,引導視覺,突出模特

圖上藍色箭頭為引線,紅絲箭頭為前後淺景,通過引線來引導視覺,通過景深來鎖定主體,再加上強烈豐富的冷暖色対比,所以這樣的照片很討眼鏡喜歡。

總結:1、通過遠近位置關係,我們可以用前後景的布置製造出誇張的效果

2、通過滅點的水平透視,雙滅點的三角透視,我們可以拓展二維平 面的空間以及確定觀看者的空間位置,製造出縱深感。通過滅點的遷 移,我們可以製造出曲面和曲線,增加畫面的張力。

3、通過引線的視角引導作用來突出主題。同時利用好引線構成的 空間圖形,我們可以切割畫面重新構圖。

起於「術」,止於「道」

一、還是要從透視講起

為什麼我們看見透視圖,可以第一反應就知道哪些斜著的引線其實是平行線?哪些斜著的面其實不是菱形?那是因為我們作為三維生物,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獨特能力「空間認知力」。通過它,我們可以吧二維的透視圖還原為三維的空間影像,同時,通過它,畫家輕鬆地就把我們的三維空間凝結到了二維的畫紙上。不同的是,現在我們用相機去記錄它。

同樣的為什麼淺景深的圖片就看著舒服,因為我們的眼鏡就是這樣幫助我們在遠古時期的森林裡去搜尋獵物的。後來不用去遊獵了,但是這個視覺習慣一直沒有變,所以我們用它發現身邊的美,只不過以前用畫筆現在用相機。

為什麼我們隊色彩對比強烈的畫天然的保持興趣,那是因為,遠古的時候,那樣的色彩既是我們認知自然的途徑,更是自然界中各種危險的信號。

而三分法的黃金比例也不過是自然界恆之存在的比例罷了,所以攝影,我理解它為:用相機去無限模擬我們的視覺感官習慣和認知習慣,將三維轉化為二維的藝術。(相關於構圖和色彩對人的心理影響將另起一文,此處按下不表)

二、那該怎麼做?

我們的感官注意力是很有限的,只有通過引導視覺,才能讓大腦第一時間獲取到你要表達的內容,所以:

1、利用好透視關係,加強照片的空間感和視覺張力(其中,曲線特別是「S」型曲線,是最容易突出照片張力的線條,不適合風景,「S」型的姿突出女性的體型和柔美。)

2、利用好一切線條(包括視線)來引導視覺,利用好一切景物中的圖形來固定觀者的視線突出主體(三角形和矩形都是畫面具有穩定感、矩形和圓形又可以用來製作「框中畫」的效果)。

3、製造對比(顏溫、虛實、遠近、大小)來突出主體,讓主題鮮明。

當然,無論是三分法,還是透視關係,還是製造對比,它們之間並不是並列關係,也不是幾何關係,就像是烹飪時候用不同的刀具一樣。其目的都只是為了凝練主題,突出主體所以,從這個角度說,攝影其實也是做「減法」的藝術。所只要能達目的,那種構圖手法都OK,當然,如果利用透視或者是製造對比都不行,那用好三分法也沒問題。

至此,構圖系列三篇文章就告一段落了,寫下這些文字除了想和大家分享一些一直以來玩攝影的收穫以外,也是想藉機進行自我總結和提升自己。由於工作之餘閑暇時間並不是太多,加之個人能力有限,文中難免有疏漏錯誤亦或文理不同之處,還請大家多多包涵,也希望大家指點交流。

——於此頓首

joke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負片120系列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