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辛苦養大的蛙兒子,日本人卻把它當老公!他們是怎麼想的?

你辛苦養大的蛙兒子,日本人卻把它當老公!他們是怎麼想的?

從沒想過我會有這麼一天:每天靜靜地守護著一隻蛙,看它吃飯、看書、寫信、削木頭、旅行。

蛙從來都沒和我說過一句話,更沒叫過我媽媽,但我心甘情願。

GIF

直到有一天,遊戲設計師告訴我:蛙是老公。

於是,我憤怒的按下了卸載鍵,和蛙永遠說再見。

然鵝,今天旅行青蛙設計師又闢謠了:旅行青蛙最初的設定不是思念丈夫,那些是日本網友的遊戲反饋,當然也不一定是盼兒歸來,希望玩家可以自由發揮,把青蛙想像成任何角色。

為什麼日本玩家和中國玩家,養的蛙不是「同一種」?

不養蛙也不養娃的特約編輯/雪竹


這段時間,許多女生以及部分男性都陷入了「是花錢養男人還是花錢養蛙」的糾結中。

直到《旅行青蛙》的設計師表態,青蛙的原型寄託了對丈夫的思念。

在日本,青蛙有平安歸家的寓意。

這下好了,不用糾結了,不是呱兒子,都是野男人。

看到蛙又交上了新朋友,不再露出老母親般慈祥的微笑,而是痛罵:我天天在家門前挖草供你,你天天出門招蜂引蝶?

後來,當事人跳出來解釋,開發者的初衷只是想設計一款旅行放置類遊戲,至於把蛙當成兒子還是丈夫,全看玩家的理解。由於文化差異,中國女性覺得青蛙是兒子,日本女性認為青蛙更像是丈夫。

回頭看看遊戲的各種設置:

你天天幹家務(收割四葉草、給蛙做飯、給蛙打包行李、招待蛙的朋友);

你能觀察到蛙在家裡的一舉一動,卻沒什麼交流;

蛙離家之後,在外面招蜂引蝶,你還天天惦記著他,盼著他早些回家。

這不就是養了個祖宗嗎?

只不過,在中國,祖宗是孩子;在日本,祖宗是丈夫。

雖然幹得不多,但在中國,一點家務不做的男性恐怕是極少數。就算不做飯,起碼還知道洗個碗!

而在日本,根據日本內閣府大臣官房政府情報室的調查,只有 5.2%的丈夫會幫忙打掃房間、做飯的占 2.1%、飯後收拾餐具、刷碗的也僅有佔4.6%。

有趣的是,在認為家務活應該由女性自己做的人中,所有年齡層的女性贊同比例都高於男性,特別在已婚女性中這一現象更加突出。

這符合我們心目中傳統日本妻子的形象:成婚后冠夫姓、退出社會生活、照顧丈夫的生活起居、生育後承擔凡乎所有的育兒工作、承擔家務勞作,同時在家裡地位低下,對丈夫言聽計從。

日劇《晝顏》

形成如此獨特的夫妻關係,原因有三點:日本特有的婚姻觀、日本傳統的社會觀念,以及對現實的妥協。


從微博上粉絲的留言能看出來,大家之所以不接受蛙是老公的設定,最大的原因正在於招蜂引蝶這一點。

對於出軌的蛙,中國粉絲的反應

難道日本妻子不會被這種丈夫氣死嗎?還真不會。

著名社會學家傅高義在調查日本工薪族時就發現了這個問題。

日本工薪族的妻子曾告訴他,丈夫有婚外情更好。有了婚外情,丈夫心裡有愧,反而更溫和,更容易相處了。

傅高義還發現,一九五八年日本禁止賣淫以前,相當多的妻子支持賣淫合法存續,理由是她們的丈夫需要排解。

對日本人來說,結婚和戀愛是兩碼事。結婚的真正目的是生兒育女、傳宗交代,其他任何目的,只能曲解結婚的真實含義。

日本有三句傳統的結婚誓言:

「你願意為我做味增湯嗎?」(俺のみそ汁を作ってくれない)

「你願意和我埋在一起嗎?」(俺と一緒のお墓に入らない)

「我們一起變老吧。」(一緒に年をとろうよ)。

想必許多中國女性沒法接受這種結婚誓言,尤其是第一句,聽到後恨不得一碗味增湯潑男方臉上。

日本電影《小花的味增湯》

但對日本人來說,這正是結婚的意義:不是為了愛情、不是為了浪漫,而是為了找到歸宿、為了安穩。

如果婚姻不是愛情的最終形態,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當作消遣出軌幾次,似乎也不是不可原諒的事情。

從對夫妻的稱呼,能看出中日婚姻觀的差別。在中國,無論是妻子還是丈夫,有八成以上的人都會用名字或者昵稱叫對方。中國的夫妻用「孩兒他爸」、「孩兒他媽」這類稱呼的並不會太多。

就算結婚了,丈夫和妻子都還是獨立的個體,婚姻關係帶來的身份轉變並沒有影響個人的存在感。

而在日本,夫妻間最常用的稱呼是「爸爸」「媽媽」。

妻子叫丈夫「爸爸」的比例是丈夫叫妻子「媽媽」的差不多兩倍。

日本語言學家鈴木孝夫認為,「爸爸」「媽媽」使得丈夫變成了孩子的父親,妻子變成了孩子的母親。

丈夫和妻子成了承擔某種任務的角色,這種角色並不會因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正因為如此,爸爸和媽媽之間的關係比丈夫和妻子之間的關係有更高的穩定性。

日本丈夫會直接用名字叫妻子,但妻子從不會直呼丈夫的名字;有四分之一的丈夫甚至會用「喂」這種顯得粗魯無禮的詞來稱呼妻子。

在外人前,丈夫將自己的妻子稱為「家內」(請注意,這是日語。字面意思:家庭內部)。

朋友和熟人用「奧さん」(字面意思:待在後面即家裡的人)稱呼別人的妻子,彷彿妻子天生就該待在家裡。

其實,在泡沫經濟前,日本社會對女性的要求一直都是好好經營家庭,全力支持丈夫工作。

在不少亞洲國家,提到男尊女卑,跑不了儒家思想的影響。特別是曾向中國虛心學習過的日本。

江戶時代,日本的儒學者貝原益軒編寫的《女大學》作為最權威和最知名的女性修身書被社會廣泛採納 。

貝原益軒的論調聽起來很耳熟,和中國某些女德班差不了多少:「雖然丈夫喝酒、玩女人、罵妻子、責備孩子、吃喝嫖賭無所不幹,但妻子還是應該服從丈夫、伺候這個不負責任的男性。如有意見,妻子也應該很和氣地對丈夫提出。」

貝原益軒認為,女性應當遵守 「三從」、「四德」,即 「未嫁從父」、「既嫁從夫」、 「夫死從子 」, 「婦德 」、 「婦言」、 「婦容」、 「婦工」。做女人,最重要的是順從。

女德班的「訓誡」

和中國一樣,得先生和賽先生的到來曾讓日本女性的地位稍微提高了那麼一丟丟。

印在一萬日元上的福澤諭吉曾對《女大學》進行嚴厲的抨擊。

慶應大學創立者福澤諭吉質問道:在社會上憑武力搶奪他人的東西,或者損壞他人的名譽,我們把他們叫做「罪人」,而且根據情況他們會被判刑。

然而,為什麼社會對女性被羞辱的現象無動於衷?為什麼社會不指責男性?之後,女性運動的小火苗被戰爭澆滅了。戰爭年代,因為生理差別,男性成為主力中的主力。而女性,只能守在家裡。

1882年 ,日本文部省在教育通牒中對女子的教育方案進行了調整,減去英語、數學、三角法三個科目,要求女性學習裁縫、家務、女禮、音樂。

1890年,明治政府頒布了《明治憲法》,這部憲法又被稱為《大日本帝國憲法》。聽名字,就能猜到這部憲法的性質。

在該憲法體制下,不論女性是否擁有財產,一律不給予參政權和公民權 。

到 20世紀30年代,日本女性已經被稱為 「軍國的女性」,日本的女性用語更是被冠以 「承擔教育任務的母親的語言」的名頭 。戰敗後,隨著大批軍人轉業,日本很快迎來了第一次「嬰兒潮」,新生兒數量激增。

為照顧孩子,也為了給大批轉業軍人讓出工作崗位,已婚女性從勞動市場中撤離,回歸家庭。再往後,20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進入高速增長期。為保證男性精力充沛地工作,日本再次掀起女性回歸家庭的熱潮,鼓勵已婚女性離開工作崗位,回家做專職主婦,好好照顧老公。

雖然日本高等教育普及率很高(日本女性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受教育程度和壽命拉上去的,這一點和中日韓三國都一樣),但在日本家長的教育意識中,依然存在著「男孩上4年制大學、女孩上短期大學」的固有觀念。

2012年的日本《學校基本調查》顯示,女性占短期大學(大概類似於中國的大專)在學人數的88%。

女大學生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家政專業。換句話說,讀短期大學的目的是為了做個好老婆。

在《日本新中產階級》書成三十年後,傅高義當年的聯合研究者重回日本。

她發現,日本不少女性為了進入名牌大學,拚命努力學習。

然而,她們這麼做並不是為了出人頭地,而是因為進了大公司,才能有機會認識條件好的精英男性。

許多年輕女性會把「公司里是否有適齡未婚男青年」作為求職標準。也就是說,努力讀書是日本女人找好老公的最佳途徑。

在日本,家庭主婦被稱為「不滅的職業」,是優越生活的代名詞。日本社會存在很多針對家庭主婦訂立的制度,比如家庭主婦有擔稅力。如果妻子是家庭主婦,丈夫可以少交稅。

那麼問題來了,在日本,如果因為丈夫出軌而離婚,拋棄優越的家庭主婦生活,值得嗎?

據經合組織統計,日本單親母親貧困率高達66%。

日本男性白領平均年收入約為400萬日元(約合23萬人民幣),而單親媽媽的平均年收入僅為181萬日元(約合10萬人民幣)。

日本20代的單親母親,有八成處於貧困線以下(一年一個人的可支配收入在114萬日元以下,約合6.5萬人民幣)。

無論是打工/做派遣員工還是做正式職員,對單親母親來說,結局都一樣。

而產生這種局面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同工不同酬。

干同樣的活兒,男性的平均工資如果是100日元,女性的工資只有70.6日元。如果是短期工,男性打工者的工資是55.5元,而女性打工者的工資只有50.3元。

據調查,女性勞動者在短期工中佔大多數,目前35歲以上的女性中,3人中有1人屬於短期工。

據NHK《女性的貧困 「新型連鎖」的衝擊》介紹,如果想為孩子提供稍微舒服一點的生活、想為孩子將來存點錢,單親母親一天要打三四份工,工作時間超過十小時。她不能生病不能休息,只能捱過一天算一天。

更可怕的是,將一天的時間全都用在打工上的話,單親母親根本沒有精力提升自己,她只能打一輩子工。

年輕時還能扛得住,老了怎麼辦?

在不撫養親生孩子的女性中,52%出自經濟原因

第二,日本的職場性別歧視普遍,女性的晉陞機會很少。

1985年,日本出台《男女僱用機會均等法》,規定「企業在招募、錄用方面,必須給予女子和男子平等的機會」,這是企業的義務,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任何職業,都不能把「因為是女性」作為排除女性應聘者的理由。

這本是好事。但在同一年,日本通過了變向允許加班的「彈性勞動時間制」。

日本人把加班看成天經地義的事兒,不加班想升職門都沒有。然而,對單親母親而言,加班不是一個選項。

天天加班、陪上司喝酒,孩子怎麼辦?

2011年,女性擔任相當於股長職位的比率為15.3%;科長的比率為8.1%;部長的比率僅有5.1%。大多數女性只能在職場從事低層端茶倒水整理文件的工作。既然是對專業能力要求不強的工作,與其招一個每天因為孩子生病早退的大齡婦女,不如招一個漂亮的年輕女孩子。

因此,日本女性學者將《男女僱用機會均等法》出台的1985年稱為日本的「女性貧困元年」。

相比一個人扛起一個家的單親母親,家庭主婦生活要幸福得多。

上午伺候完丈夫孩子、做完家務,下午就可以約朋友喝下午茶、逛街、參加各種興趣班,晚上再回家做飯就好。

不必在外頭拼死拼活的工作,也不必忍受職場的歧視與性騷擾,再加上日本特有婚姻觀念和社會刻板印象的影響,家庭主婦確實有被稱為「不滅的職業」的資格。

誇張點說,如果丈夫結婚是為了娶一個傭人加保姆,那麼妻子結婚就是為了一張長期飯票。

只要丈夫按時拿錢回家,不做家務啦,出軌啦,都是小問題。

就像養蛙遊戲裡邊的蛙一樣。

雖然在外面招蜂引蝶,但蛙沒有忘記你,記得給你寄明信片。

雖然總不在家,但蛙總歸會回來,每次回來還給你帶一大堆好吃的。

更重要的是,蛙種在門前的三葉草種子,能定期長出錢來。

參考資料:

1.傅高義,《日本新中產階級》,上海譯文出版社,2017.

2.師艷榮. 日本女性M型就業模式的變遷及發展趨勢[J]. 日本問題研究, 2013(1):84-90.

3.楊春華. 日本女性回歸家庭意願上升的社會學分析——基於社會性別差異的視角[J]. 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4):149-158.

4.金海蘭, 肖巍. 淺析當代日本女性職業勞動的困境[J]. 中華女子學院學報, 2016, 28(5):85-91

5.寺尾千佳子. 現代日本女性婚姻觀的變遷 受到中國思想影響的日本女性們[J]. 2011.

6.趙蓉. 從女性語言變遷看日本社會發展的軌跡[J]. 日本學刊, 2011(3):126-138.

7.肖婷. 現代中日夫妻對稱的對比研究[C]// 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 2010.

8.KAORI SHOJI. Marriage has little to do with romantic love. The Japan Time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知TV 的精彩文章:

吸貓和吸毒一樣致命!你為啥如此迷戀小貓咪?丨視知百科

TAG:視知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