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偉大的小說家」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偉大的小說家」

《唐風語文江湖日報》,每日播報,陪你一起走進語文江湖!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大家好!今天是2月7日,周三。農曆丁酉年臘月二十二。

接下來給大家播報今天的《唐風語文江湖日報》,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分享。

1.文學史上的今天:

今天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誕辰206周年紀念日。

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是十九世紀英文世界最著名的作家,也是至今最暢銷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大衛·科波菲爾》《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 《老古玩店》《艱難時世》《我們共同的朋友》《雙城記》等。

他看似高冷:身著雙排扣長禮服大衣,絲絨領,魚尾鬍鬚,打著領結...

然而,他有很多教益給今天的我們。因為他懷抱壯志雄心,相信寫作對於解決世上的諸多問題能扮演重要角色。

娛樂性

狄更斯不只寫作。他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表演者。小時候,他喜歡在家中廚房裡表演,喜歡站在酒吧桌上唱歌。

他是一個演員——一個明星、天才的表演者。

娛樂性在狄更斯的文學中佔有核心地位,狄更斯後來的文友經常對此感到驚訝。即便在他已確立了自己「無可替代的」聲望地位後,狄更斯仍然修改自己的小說以便大眾閱讀,從1858年起他還將這些小說上演給英國和美國的觀眾。他的作品既深刻,又毋庸置疑極具娛樂性。

狄更斯一直想讓我們關注工業社會的罪惡——工廠里駭人的工作環境、童工、惡毒的勢利、窮人的困苦、對金錢不顧一切地掠奪,以及政府官僚令人髮指的低效率......道理上我們清楚這些事——以及它們當今的狀況——值得關注,但坦白講,當我們在卧榻上或機場里想讀點小說,這些內容並不怎麼吸引人。

狄更斯敏銳地發現,想要引導世人認識到社會的缺陷去激發社會變革,與文學評論家所認為他作品的「趣味」並不相悖——趣味是指,有聲有色的情節、娓娓道來的風格、令人捧腹的角色、催人淚下的場境和皆大歡喜的結局。他不認為我們只能選擇要麼有價值但枯燥、要麼吸引人但空洞。他致力於寓教於樂——因為他深諳,大眾個體或集體是多麼容易抗拒費解卻很重要的教誨。

也正因為這一點,狄更斯如此重要——在他那個時代,他一直致力於對我們今天這個時代仍然至關重要的事:如何讓嚴肅的事物吸引人。

同情

狄更斯1812年2月7日出生於朴次茅斯。他父親是海軍辦公室一名職員;他們不得不經常跟隨他的職務調動搬家。最初他們過著上流社會的生活,然而也總是遇到金錢問題。年僅十歲時,狄更斯不得不離開學校,因為父親再也負擔不起哪怕最低的費用。他被安排去倫敦一家黑色塗料工廠里工作,這家工廠製造在當時廣受歡迎的給金屬表面增添深色光澤的增亮劑。這是一段可怕的經歷。他痛恨沒完沒了的重複工作,那裡的煙塵,讓人麻木的節奏;身邊的同事一個個惡意十足,恃強凌弱。

接著他的父親因為負債被捕。在那個時代,欠債的人和他們的家屬可以被債主關進監獄,直到他們開始還債。這一家子除了小狄更斯都搬到了條件惡劣的馬夏爾西監獄。狄更斯在附近住下,繼續從事可怕的工作。

大眾對狄更斯的喜愛部分來自他對動蕩生活的強烈感觸,和他對苦難者的深切同情。當他的生活改善(他二十齣頭時發現自己是一個出色的記者),狄更斯非常擅長回憶自己所經歷的苦難。他也非常善用這個才能。他總把令人喜愛的角色置身於維多利亞時代英國那些可怕的地方。在《大衛·科波菲爾》中,他透過敏感、聰穎、令人愛憐的小戴維的眼睛描述黑色塗料工廠。戴維這個角色讓讀者感覺就是自己小時候,或者就是讀者的兒子或侄子。狄更斯是在說:想像和你一樣的某個人、或是你喜歡的某個人就在那個場景中。

當他描寫濟貧院(尚未自立的人們被送到那裡強制勞動)時,狄更斯把小奧利佛·退斯特置身其中,而奧利佛實際上來自一個很好的家庭,只不過因為一系列的悲劇變故他和家人失散了。他的經歷並非是濟貧院里那些人的典型經歷,但是由於他在那兒,讀者(在那個年代,他們通常很富裕)就可能會設身處地去思考:如果我是他,會怎樣?

在某個場景中,狄更斯展示負債者監獄的悲慘時,他講述了一個討人喜歡的蠢蛋——一個稀里糊塗卻非常善良而又意味深長的人,名叫米考伯先生。如果認為只有很可疑的人才會到那裡去,無疑太天真了。

狄更斯有個重要假設:當然每一個人都知道濟貧院,可怕的工作環境和負債者監獄:這些都是英國19世紀生活中顯而易見的事實。問題是,那些活得舒服的人們——這些人有力量來改變這些,如果可以調動起他們的話——通常都沒有多少緊迫感。他們對這些問題沒能感同身受。

狄更斯用自己的親自體驗,讓人們對陌生人的苦難產生了共鳴。他沒有說:看他們多慘啊;他是在說:如果是你,情形會是這樣的。

在一個理想的世界裡,我們可能對每一個人都同樣關心;然而,在現實中,我們更容易去關注那些討人喜歡的人的苦難。所以,像狄更斯一樣,如果你想要讓人們關注一個體系的問題,狄更斯的一個好策略是:讓人們喜愛那些遭遇困難的人,從而他們覺得想要參與進去做點什麼。

美好的日常事物

狄更斯做的另一件事是,為了讓我們看到他關於社會改革的高瞻遠矚的遠景,他持續地展現對於溫馨、令人愜意和愉悅的日常事物的深刻理解。他絕不想讓大家認為,追求宏大的目標就意味著你不能享受生活中的甜蜜舒適。他尤其擅長喚起大家對居家生活的愉悅感受。

在他的一篇小說(《我們共同的朋友》)中,他帶領我們來到一個討人喜愛的老派怪人的房子,這個怪人把他郊區的房子裝飾成一座小小城堡,用一座可以(用繩子)拉起來的迷你弔橋把它和外面的世界隔開。狄更斯熱愛野餐、在公園裡打板球、去買新領帶、啫啫響的排骨、甜甜圈、坐在火邊、和朋友們圍坐一起共進晚餐、熱乎的毯子,以及度假。做一個有愛心的好人——他說——並不意味著蔑視普通的小小幸福。

這是他大的策略中的關鍵部分。他明白,如果你不讓大家從日常喜歡的事物深入理解著手,大家就很難關注複雜的事情。如果不這麼做,你會顯得冷冰冰的、強人所難。

商業

狄更斯非常嚴肅地對待寫作的務實和商業方面。他極為高產。他沒有理想化地要寫一部完美的作品,再花好幾年打磨它。他下筆如飛。他非常關注版權法、銷售數量和利潤。

然而狄更斯並不只是簡單地想賣出很多的小說;他想改變世界;但他非常清楚,除非一本書得以廣泛傳播——取得商業上的成功——否則這本書將不會產生什麼影響。

他的作品讓大家關注到很多問題:濟貧法(強迫人們進入濟貧院);糟糕的教育狀況、猖獗的裙帶關係、惡劣的辦公環境。但是他並沒有主張具體的改革方案。如果你問狄更斯,政府究竟應該怎樣提高工廠里的工作環境,或是更好的法律體系會是什麼樣的,他並沒有一個詳細周密的替代方案。

他的做法是去創造氛圍讓人們去感受和形成觀點,使得人們更容易努力去讓議會通過法案、募集資金、或取得點滴進步。其他人能夠更容易認識到這麼做的重要性,要解決的問題在意識上被列入日程,並且感覺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狄更斯非常希望能幫助世人,對他人的苦難也感同身受。但他卻沒有處理好自己的家事。他不是一個好丈夫或好父親。

1870年6月8號,在同樣的一天繁重工作後,狄更斯在家中去世,享年58歲。當時他剛開始寫他的第十五部小說。《衛報》次日刊登了一篇訃告:

「只要是在講英語的地方,人們都會因我們公布的查爾斯·狄更斯先生的逝世深感惋惜。昨晚早些時候,我們獲悉,這位傑出的小說家在位於肯特地區蓋資山的家中去世。」

狄更斯的影響不只限於他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他終其一生所秉持的重要理念:寫作的使命,或者更廣泛來講,藝術的使命,在於讓美德更有吸引力;讓人們更容易、更願意去吸取困難的教益;讓我們認識到很多人表面上雖和我們不同,內心裡卻與我們無異,以此擴展我們的同情心——通過這種方式——為創造一個更人性、更幸福的社會奠定文化基礎。

2.金句積累: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

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

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

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

——查爾斯·狄更斯《雙城記》

3.醒腦神題:

《霧都孤兒》是英國作家狄更斯於1838年出版的長篇寫實小說。

該作以霧都倫敦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孤兒悲慘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在孤兒院長大,經歷學徒生涯,艱苦逃難,誤入賊窩,又被迫與狠毒的兇徒為伍,歷盡無數辛酸,最後在善良人的幫助下,查明身世並獲得了幸福。

該書揭露許多當時的社會問題,如救濟院、童工、以及幫派吸收青少年參與犯罪等。曾多次改編為電影、電視及舞台劇,有包括動畫片、音樂劇等在內20多個版本的《霧都孤兒》被搬上銀幕和舞台。

《霧都孤兒》的主人公,是一個敏感溫柔,但又不失勇敢堅強的男孩。他的真實身份其實是富商的私生子。從小在濟貧院生活的他飽受欺凌,但卻始終保持了一顆純真善良的心。請問,他在書中的名字叫什麼?(答案見下期)

上期答案:駱一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曾與海子、西川被並稱為北大詩歌「三劍客」。你答對了嗎?

4.每日心語:

今天的《唐風語文江湖日報》就到這裡。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的話歡迎分享介紹給更多的朋友~

更多線下課程歡迎點擊以下鏈接了解詳情:

——【唐風語文】專註中學語文教育——

真正的語文素養不僅是「教」出來的,更是「熏」出來的。和我們一起踐行「全民閱讀」、分享文藝經典、營造語文氛圍,陪孩子在閱讀中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京唐風語文 的精彩文章:

岳飛逝世876周年: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TAG:南京唐風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