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PPT火箭、美版賈躍亭不存在 馬斯克能否超越喬布斯?

PPT火箭、美版賈躍亭不存在 馬斯克能否超越喬布斯?

原標題:PPT火箭、美版賈躍亭不存在 馬斯克能否超越喬布斯?

文/搜狐科技 崔家樂

北京時間2月7日凌晨,在逾十萬現場觀眾以及不計其數直播觀眾的矚目下,佛羅里達肯尼迪航天中心 LC-39A 發射工位上,SpaceX的「重型獵鷹」(Falcon Heavy)首飛成功並完成了一級火箭回收。

一時間,馬斯克幾乎點燃了全球媒體,各類稱讚蜂擁而至。但是在為之歡呼雀躍的同時,我們也要發現一些問題。

GIF

重型獵鷹是現役最強,但並非歷史最強

如果說歷史最強火箭,應該是四十多年前的土星五號。

1967-1973年服役的美國土星五號(Saturn 5)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火箭,它的近地軌道運力高達140噸,見證了人類歷史上輝煌的載人登月。美國歷史上唯一獨立發展的空間站天空實驗室(Skylab),也是由它一次性送入太空。

第二名1987-1988年服役的蘇聯能源號(Energia)是蘇聯火箭的巔峰,它服務於暴風雪號太空梭計劃,近地軌道運力高達100噸,但僅使用了兩次之後便宣布退役。

1981-2011年服役的美國太空梭(Space Shuttle)共計執行了135次任務,它並不是一個真正的「火箭」。由於它包括主發動機在內的有效載荷(68.5噸)集中在飛機/軌道器上,實際近地軌道運力僅有27.5噸。

在1988年能源火箭退役後,人類航天發射運送能力巔峰是德爾塔4重型(Delta-4 Heavy)火箭保持的28.8噸世界紀錄,而此次獵鷹重型火箭的數據是63.8噸,比其兩倍還高。

再看看國內,2016年11月首飛成功的「長征5號」能把25噸重的貨物運送到「近地球軌道」,其極限是運送一個5噸左右的火星探測器到火星。

而獵鷹重型的「近地球軌道」載荷為63.8噸,其抵達火星的載荷則為我們的3倍。

SpaceX回收失敗記錄

回收一級火箭,載人是否可靠?

Space-X火箭一級回收技術可以說是其獨門絕技,自從2015年實現首次成功以來,媒體和大眾早就習以為常,因為其歷經了那麼幾十次失敗。

2015 年1月10日獵鷹9號首次發射試驗起,就失敗了,火箭在甲板上爆炸了。

2015年2月10日, 獵鷹9號第二次實驗,天公不作美,海上風浪太大,接火箭的船被迫撤回,火箭掉海里了,又失敗了。

2015年4月15日,Space X 再次發射獵鷹9號,火箭雖然成功著陸在駁船上了,但著陸後橫向速度過大沒停穩,最後沒忍住又爆炸了,失敗。

GIF

海洋漂浮平台(曾在第一次火箭回收試驗中被摧毀)

2015年6月28日,獵鷹9號火箭在給國際空間站補給貨物時,火箭燃料箱中的一根壓桿存在問題,火箭爆炸,還順帶把送往國際空間站的貨運飛船弄得空中解體,又失敗。

這種情況直到 2015 年 12 月,一級火箭筆直地、穩穩地回到了地球表面,成功實現回收。

「這個星球不配我死。」當時的馬斯克說,「要死就一定死在火星上。」

之後,2017年實現了14次嘗試全部成功,其中實現了4次「二手火箭」的再次發射。

本次發射成功的獵鷹重型火箭中,左右兩個「捆綁」的助推器其實就是之前成功回收過的火箭一級,中間的為嶄新第一級。而在這次發射中,兩個助推器再次成功實現第二次回收。

GIF

至於成本,一枚嶄新的獵鷹9號(Falcon 9)火箭報價在5500-6200萬美元之間,遠低於同類的宇宙神5(Atlas-5)和德爾塔4(Delta-4)1-4億美元不等的報價。

據媒體報道,經過維修後的「二手火箭」再次登場時,相比新火箭,報價將打七折左右。

對於低成本發射而言,重型獵鷹的確又邁出了一步,不過對於載人而言,生命安全則要求極高的可靠性,全新製造一定比重複利用的可靠性高,而為了保證高可靠性,在回收後的維護維修上的成本可能會再次提高。

不過用全新火箭載人,二次火箭用來載貨的方法也許值得考慮。

我們未來的太空之旅會是怎樣?

似乎美國一直有著太空旅行的夢想,這些年好萊塢以太空為題材的電影也在不斷增多。而五年前的《地心引力》以及兩年前的《火星救援》似乎提供了兩個很好的範本。

前者是國際空間站,後者則是火星軌道。類比到現實中的太空旅行,我們也可以將前者想像為離地球更近的亞軌道,後者想像為環月旅行。

國際公認的大氣層與太空之間的界線是距地面100千米高的「卡門線」,所以理論上,飛過卡門線就算正式進入太空,我們會體驗到零重力, 再到103KM的高度,我們將能夠從太空看到1/3個藍色的地球,和浩瀚(漆黑)的太空。

而Space X的龍飛船那樣的則是要飛到300~400千米的國際空間站,甚至是更遠的月球。

對於前者,維珍銀河公司(Virgin Galactic)早在多年前就提出並致力於商業化的另一個版本的「太空旅行」,準確來說,應稱之為「亞軌道飛行」。

從消費者角度來說,前者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乘客不需要面對超高難度的身體訓練,單人船票也從真正環軌道太空飛行的千萬美元等級,大幅下降到30萬美元。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創辦的藍色起源也是致力於這種亞軌道,自家的火箭新謝巴德號,都曾讓馬斯克的Space X膽顫心驚,繼率先在2015年實現成功回收可重複使用的火箭之後,又在2016年搶先於Space X實現了對主推進器的回收。

雖然新謝帕德只是飛到距地面100千米左右的亞軌道,但在一年的時間內5次升空、且全部回收成功的彪悍戰績,絕對不容小覷。

目前,傑夫·貝索斯也正著手進軍真正的太空飛行領域,新格倫號全新一代重型火箭,要比新謝巴德號具有更強勁的推力和更大的有效載荷,能將包括人在內的重型載荷送入環繞地球軌道——也即真正的載人航天飛行,首次試飛預計在2020年前後。

當然,30萬美元的太空旅行仍註定屬於極少部分人,就像英國《衛報》曾經預測的,當太空旅行的人均價格降到5萬美元之時,全世界每年才能有50萬人參與。

但值得注意的是,更多廠商正在進入到這一領域,就像特斯拉效應,電動汽車、無人駕駛最初是無人問津,到後來就變成雨後春筍。而隨著有更多廠商的介入,飛船發射的成本還有望進一步降低。

除了太空旅行之外,SpaceX幾個月前還宣布,他們構想一種大膽的火箭近地軌道旅行計劃,載人火箭升空後,近地軌道的飛行時速將高達27000㎞/h。能在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將旅客在世界各大主要的大城市之間運送。

如何評價這位科技狂魔?

史蒂夫·喬布斯應該是科技界和商界公認的傳奇人物,畢竟他創造了目前整個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品牌。因此,亦有很多人稱馬斯克為「喬布斯第二」。

一個雙魚,一個巨蟹;一個人稱喬幫主,一個外號鋼鐵俠;一個是計算機業界與娛樂業界的標誌性人物,一個是生產新能源汽車、探索太空的超級冒險家。

當然他們兩個都輟學了。不過,在事業上,馬斯克的科技之路與喬布斯相比卻顯得更加輝煌。

10歲那年,馬斯克買了第一台計算機,並自學了編程。

12歲時,馬斯克賺到了他的「第一桶金」,以500美元賣掉了自己編寫的一款太空遊戲Blastar。

24歲時,馬斯克和弟弟卡姆巴用老爸的2.8萬美元作為啟動資金創辦了Zip2公司,一個幫助報紙把內容和信息發布到互聯網上的平台。

28歲時,康柏收購了Zip2,年僅28歲的馬斯克成了千萬富豪,從這宗併購交易中拿到了2200萬美元,之後便創辦了PayPal的雛形——X.com,PayPal直到現在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在線支付提供商,不得不說國內如日中天的支付寶也很大程度上借鑒了PayPal。

30歲,策划了一個名叫「火星綠洲」的項目,擬把一個小型實驗溫室送上火星,在火星上種植農作物。

31歲,成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開啟太空之旅,探索星際移民。

33歲,馬斯克向馬丁·艾伯哈德創立的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汽車投資630萬美元,條件是他出任該公司的董事長,並擁有所有事務的最終決定權。

42歲,豐富「真空管道運輸」的想法,公布了超級高鐵(Hyperloop)計劃

45歲,收購SolarCity公司,進一步發展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項目

45歲,成立軌道交通公司——The Boring Company,向地底尋找地面擁堵解決之道。

儘管馬斯克目前大多數的項目都只是階段性成功,但是他收穫的鮮花和掌聲已經不比當年喬布斯少了。而其背後承受的巨大壓力也非常人所能想像的,鋼鐵俠也有脆弱的時候。

08年金融危機爆發,馬斯克也在這一年迎來了他人生的低谷。火箭連續三次發射失敗,數千萬美元的投入就這樣隨著爆炸的火球付之一炬,更嚴峻的是因為投入成本過高,Tesla也曾瀕臨破產。曾經報道稱馬斯克有過一段時間天天做噩夢,夜裡醒來趴在老婆身上哭。

不過最終,幸運女神還是光顧了他。

當然,看到馬斯克演繹的傳奇太空夢,或許對於不少國人來說可能也會有所焦慮:中國的「馬斯克們」又在哪裡?也許沒有,但至少不會是那位也曾PPT造產品的賈躍亭。

之前,《紐約時報》將馬斯克稱為「世界上最成功、最重要的企業家」:他可能是唯一創辦至少4家價值超過10億美元公司的人——ebay、特斯拉、Space X以及SolarCity。而馬斯克則更願意將自己描述為工程師、發明家,或者他自稱的「技術專家」。

當然,除了技術之外,馬斯克還擁有著似乎難以匹敵的顏值與浪漫。

火箭搭載的紅色的Roadster跑車內,大衛·鮑伊的搖滾歌曲《Space Oddity》無限循環,「Made on Earth by Humans」的字樣被深深地刻在一塊電路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傳蘋果更新iBooks應用 挑戰亞馬遜電子圖書業務
不法分子最愛挖的數字加密貨幣不是比特幣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