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的另類臉譜: 袁世凱的御人之術, 對待南方都督態度各異

歷史的另類臉譜: 袁世凱的御人之術, 對待南方都督態度各異

原標題:歷史的另類臉譜: 袁世凱的御人之術, 對待南方都督態度各異


在宋教仁被刺之後,理想與臉面都需要顧及的南方諸公必然提師北上,無奈這一次還是扯旗放炮的假把式。在這場討袁戰爭中,南方几省的態度都比較微妙,主要可以分為主動派、被迫討袁派、中立者以及完全倒向北洋集團者。袁世凱的御人之術,也體現在對待這些南方都督的態度上。作為蘿蔔加大棒的踐行者,袁世凱在具體行動中又暗藏著太多狡黠。對於風吹兩邊倒的精明角色,袁世凱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例如江蘇督軍程德全、福建都督孫道仁、湖南都督譚延闓以及自封安徽督軍的胡萬泰,就屬於被迫討袁,其後又見風使舵選擇倒戈的角色。老袁對待這些人,先是許諾寬大處理,不予追究。


但是,當嫡系北洋軍及歸附的各路軍閥人馬開抵前線時,袁世凱的底氣又硬了起來,他開始放棄承諾,著手將這些牆頭草逐出廟堂。北洋軍環伺江蘇,程德全直接嚇得不敢回南京,安徽都督胡萬泰被調離任後打入冷宮,緊接著第四師北洋軍開抵福州,在舊藩台衙門放了一把火,福建都督孫道人嚇得捲鋪蓋走人。至於同盟會力量雄厚的湖南,先令湯薌銘率領海軍艦隊楚有艦等開抵岳州,曹錕率領第三師北洋軍由陸路開抵,湖南地盤成為瓮中之鱉。然而老袁又祭出了借刀殺人的把戲,他任命湖北陣營的黎元洪兼任湖南都督,黎元洪豈會看不出這招借刀殺人的背後,醉翁之意在於調虎離山。



其後,黎元洪果斷「敬謝不敏」,接著拿捏住袁世凱的青睞所在,那就是曾經立下戰功,又與同盟會不相容的「紅人」湯薌銘,於是也算是順水人情,推薦湯氏來繼任。至於原湖南都督譚延闓,不接受黎元洪的擔保,則是一個「入京待罪」的下場,這也是袁世凱有意為之的敲山震虎。至於江西都督歐陽武,在北洋軍開抵南昌之前,相比於「名門之裔」譚延闓的「身為一省都督,應負完全責任」,歐陽武則是選擇逃到青原山出家當和尚,也確實令人啼笑皆非。結局是譚延闓也算有骨氣,不久被袁世凱赦免,歐陽武雖然也被赦免,但一開始被捕時被判刑八年。


最終,這些在軍事壓力之下的騎牆派被清理出局,袁世凱可以騰出手來收拾更具威脅的中立派,也就是對雙方都保持中立的雲南都督蔡鍔與浙江都督朱瑞等人,對於這些人則是另一種態度,那就是「懷之以德,臨之以威」的另一套戲法。而對於黎元洪這種頗具名望的實力派,袁世凱則採取「霸王請客」的態度予以收買,緊接著就是考慮該如何請君入甕,將黎元洪從湖北的大本營召往京畿任職,這樣虎落平陽的黎都督,就再也掀不起大浪。對於袁世凱來說,所謂的御人之術,不過是過往的那套權詐之術,搬到北洋的廟堂上再演一遍,這些君臣之間的廟堂遊戲,在歷代梟雄的藍本里都是不可缺少的戲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客棧 的精彩文章:

歷史的另類臉譜: 希旨承顏, 願賭服輸, 刺宋案背後的宦海規則

TAG:拾文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