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玄宗下的安祿山為什麼敢起兵作亂?

唐玄宗下的安祿山為什麼敢起兵作亂?

整個唐朝,皇帝和太子(或者強勢皇子)大部分時間內都是政敵關係。高祖和李世民,太宗和李承乾,武則天和李顯,玄宗和李瑛、李亨,肅宗和李倓等,互相猜忌得厲害。所以安祿山對玄宗說,我眼裡只有皇帝,不知道什麼太子!這話玄宗聽著和蜜一樣甜。

造反這種事,不光是「敢不敢」的問題,很多時候是被逼的。安祿山的造反,從結果上來看絕對是損人不利己。他自己被兒子安慶緒幹掉了,安慶緒被史思明幹掉了,史思明也被兒子史朝義幹掉了,史朝義最後被逼自殺了。安祿山、史思明折騰了半天,最後都落個家破人亡,只是白白便宜了河朔三鎮的驕兵悍將們。

因為歷史是後人記錄的,難免會有「事後諸葛亮」的說法。以至於我們讀史書,都會不斷地懷疑唐玄宗的智商。安祿山造反已經呼之欲出了,玄宗居然一點也不防範!其實,玄宗早就布局好了。安史的東北軍(平盧、范陽、河東)如果不老實,自有哥舒翰(河西、隴右)、安思順(朔方)的西北軍收拾他。

總之,安祿山的造反,並不是因為他認為自己天下無敵,也不是因為玄宗老年痴呆,給了安祿山橫掃天下的條件,而是安祿山被逼無奈只能放手一搏。

那時玄宗朝不光名將如雲,中央政府掌握的軍隊、財富也比安祿山多。如果哥舒翰表現得老實點,安史之亂就只是個小鬧劇而已。即使最後事情鬧大了,安祿山除了過了把皇帝癮,沒撈到任何好處。

其實在古代的三觀下,哪怕是當一天皇帝就得冒出生命危險,願意乾的也發現人在。就像你說的,即使是當今10%獲得百萬機會,也有很多人會做,更何況當皇帝的誘惑。。。

俗話說: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愣的,愣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玄宗碰見這種魚死網破、損人不要命的對手,實在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回頭看世界歷史 的精彩文章:

鐵血上甘嶺,視死如歸的較量!
鐵與血的戰爭,歷史上的戰爭奇蹟!

TAG:回頭看世界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