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汲黯:嗆皇上,懟大臣,一肚子不合時宜的官員結局會如何?

汲黯:嗆皇上,懟大臣,一肚子不合時宜的官員結局會如何?

這是小方叔叔第一百七十三篇故事了

我們會講到西漢名臣汲黯

他經常做的事就是發牢騷

黯家中七代在朝中為官,到了汲黯,先是擔任了太子洗馬。

太子洗馬是太子身邊的侍從,職位很低。

汲黯為人正直,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太子繼位為漢景帝後,汲黯被封為謁者,負責傳達皇帝的命令。

東越發生了越人內部鬥爭,皇上命汲黯去視察,汲黯走到一半就回來了。

景帝問為何,汲黯回復說:「越人相攻,民俗如此,何勞天子使者前往?」

河內郡發生了火災,被燒一千多戶,皇上讓汲黯去視察,他回來報告說:「普通人家失火,沒什麼好擔心。不過,臣這次路過河南,發現那裡水旱災害嚴重,萬餘戶人家受到影響。臣就自作主張,發放了河南的儲糧救急。請陛下治罪。」

景帝聽了,哭笑不得,但覺得汲黯這個人不是壞人,就讓他去當縣令。

汲黯嫌官小,受屈辱,要求辭病還鄉。

景帝說,那可不行,要不還來朝中當官吧。

景帝任汲黯為中大夫。

回到朝中,汲黯又開始提各種建議,惹得皇帝不清靜,只好外放他到東海做了太守。

太守相當於現在的省長,自己說了算,汲黯就去上任了。

汲黯遵從道家學說,講究清靜無為,他精挑細選幾個得力的官員辦事。

他管理人員多講大原則,對細節不苛求,他自己又體弱多病,經常是躺在家裡養病。

經過一年的治理,東海的事務反而被搞得十分順帖,老百姓都稱讚。

景帝聽說了,又把汲黯調回來,享受九卿待遇。

如果初次和汲黯相見,會覺得這個人很傲慢,不太講禮數,與自己親近的,就友善,和自己不親近的,就不耐煩,因此很多人不願意接近他。

但和他認識久了,就發現,他骨子裡有一股行俠仗義的氣質,遇到事情敢說話,不畏權貴,也因此不太得皇上和其他官員的賞識。

竇太后的弟弟田蚡做了丞相。

別人來見,都要行跪拜之禮,獨有汲黯,見面拱個手就完事。

為什麼?就是看不上靠親戚關係上位的人。

說到這裡,要提到另一個人,那就是大將軍衛青,他的姐姐叫衛子夫,是武帝的皇后。

衛青做了大將軍,汲黯對他也只是拱個手而已。

有人就對他說,這衛青可是大將軍,可不能只是拱個手就行了。

汲黯說:「笑話,就因為我拱個手,這大將軍就不尊貴、就不是大將軍了?」

好在衛青明事理,有格局。

聽說此事後,反而對汲黯更加敬重,經常向他請教國家疑難之事,尊敬他超過一般人。

漢武帝時,說要多多延攬文學之士,說了一大通冠冕堂皇的話。

汲黯聽了,當面指責說:「陛下,您心中慾望太多,只是表面上想施行仁義,這樣做不到堯舜禹那樣的功業。」

一句話就把漢武帝給嗆住了,心中惱怒,還一時找不到該怎麼回答,臉色一變,退朝了。

退朝後,漢武帝才說了句:「這老人家,也太不合時宜了。」

其他大臣也責怪汲黯,汲黯說:「天子設公卿百官來輔佐他,難道是讓你們天天來給他歌功頌德的嗎?只知道保護自己,那朝廷怎麼辦?」

汲黯雖然嗆皇上嗆得厲害,但皇帝對他的認識還比較客觀。

汲黯一次病得厲害,大臣庄助幫汲黯請假,漢武帝就問:「你覺得汲黯怎麼樣?」

庄助說:「汲大人做官為人,初看似乎沒有過人之處。但如果讓他輔佐幼主,或者交給他一座城池讓他堅守,那可是金石難摧。威逼不得,利誘不動,難以撼動他的意志。」

漢武帝點點頭說:「朕也是這麼想的。古人常說社稷之臣,汲黯可以說是近似了。」

但也因為汲黯老是當面指責皇上,皇上見他時,都特別緊張。

大將軍衛青見漢武帝時,武帝曾經在廁所接見過他,一般拉屎一邊聽彙報。

丞相公孫弘見漢武帝時,武帝有時連帽子都不戴。

但如果聽說是汲黯請見,武帝不戴帽子絕不會見他。

有一回,汲黯求見,武帝恰好沒戴帽子。

遠遠地看見汲黯就要進來了,武帝竟然趕緊躲起來,請手下人接待汲黯。

做大臣做到連皇帝都怕,汲黯也算是有些特色了。

但汲黯這官,一直升不上去。

當他享受九卿待遇之時,公孫弘、張湯這些人,都還是一般小官。

後來,公孫弘當了丞相,張湯做了御史大夫。

汲黯打心眼裡對這些人瞧不起,但這些人職位都比他高,他從前手下的官吏的職位也超過了他。

這讓汲黯有些惱火,就想和皇上說道說道。

有回上朝,他忽然和漢武帝說:「陛下任用群臣,就好像堆木柴一樣。」

漢武帝沒聽懂,問此話怎講。

汲黯黑著臉說:「後來送來的木柴,反而會放在上面。」

那意思就是說,新來的臣子會被提拔,反而像我這樣的老臣,會被放在下面。

這也就是「後來者居上」這句成語的來歷,當然我們現在常用的意思是用來稱讚後起之秀,不像汲黯這樣,透著一股牢騷和醋意。

漢武帝又被嗆了,半天沒說話。

等汲黯走了,才緩了口氣說:「這老人家,越來越過份了。」

不久,汲黯就和漢武帝發生了最大的一次正面衝突。

漢武帝時對匈奴取得重大勝利,匈奴渾邪王率人來投降。

漢武帝心情大好,他本來就好大喜功,這回就更想顯擺顯擺,就命人要準備征兩萬輛車迎接。

府縣無錢,便向民間借馬,老百姓不願意借,就把馬藏了起來。

漢武帝大怒,要斬長安令。

汲黯對武帝說:「長安令並無過錯,錯在汲黯,斬了臣,老百姓就會把馬送來了。更何況這渾邪王背叛匈奴來投降,朝廷可以讓沿途的郡縣依次接待,哪裡用得著震動天下,讓全國的人來服事這幫匈奴人呢?」

這段話好像是承擔責任,但實際卻是提醒漢武帝,為這事犯不著勞民傷財,更不該斬人,斬了也沒用。

武帝又被嗆到。

等到渾邪王到了,商人因與匈奴做買賣,被叛要處死的有五百多人。

汲黯又去見武帝,說:「自我朝與匈奴開戰,死傷不可勝數,都是當朝百姓之兒女。匈奴人投降,當以之為奴,賜天下人,以報答天下之百姓。今縱不能以其為奴,也不該開府庫賞賜,令百姓侍候他們,把他們捧若驕子。

「今百姓無知,與其交易,哪裡知道這觸犯律法,因這些小節殺百姓,是愛護樹葉而傷害枝條,臣竊以為陛下做得不妥。」

武帝無言,最後不準奏,他覺得汲黯這又是在冒傻氣。

後來,汲黯犯了個小錯,漢武帝就免了他的官,他退隱田園。

幾年之後,朝廷更換五銖錢,民間多有盜鑄之事,楚地尤其厲害。

漢武帝想派個人去,左思右想,此事只有汲黯辦得了,就下令任汲黯為淮陽太守。

汲黯起初不肯去,說寧願在朝中做個小官。

武帝勸他說:「你就先去做幾年,到時候再調回來。」

汲黯這才同意。

臨行前他和大臣李息告別。

汲黯對李息說:「我去做地方官,朝中大事不能參與,但有一事放不下。朝中大臣張湯得寵,但此人一意奉承聖上,玩弄法律條文,勾結同黨,傷害同僚。你位列九卿,一定要找機會稟明聖上,不然會與之一同受禍。」

李息當時答應了,但畏懼張湯的權勢,一直不敢有言。

汲黯到任之後和從前一樣施政,很快就將當地盜鑄之事治理好了。

後來,張湯東窗事發,李息也被連累。

他提及汲黯之言,武帝免了他的罪,還下令讓汲黯享受諸侯國國相待遇,仍在淮陽為官。

七年後,汲黯病逝,其子侄多被封賞。

汲黯可謂一肚子不合時宜,但這個人確實有本事,並不是只會發牢騷,在他的牢騷里,有他的耿直和人格,依然值得我們尊重。

但我也奉勸一句,如果沒有汲黯的本事,最好別有汲黯的牢騷。

今天就到這裡,讓我們下期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斗木 的精彩文章:

李陵:比敵人更狠的是自己人的屠刀

TAG:阿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