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曠世奇才」饒宗頤先生的墨寶,成就了全球最大戶外木刻佛經群

「曠世奇才」饒宗頤先生的墨寶,成就了全球最大戶外木刻佛經群

一代國學大師饒宗頤(圖片來源:香港大學官網)

2月6日凌晨,一代國學大師饒宗頤與世長辭。由於學識淵博,他曾被錢鍾書先生稱為「曠世奇才」,被學界尊稱為「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當代中國百科全書式的古典學者。

饒宗頤先生的研究領域稱得上是貫通古今、涉獵廣泛:從夏商至明清,經史子集、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幾乎無一不精;甲骨文、梵文、楚漢簡帛……幾乎無一不曉。他還通曉英語、法語、日語等多國語言文字,先後出版著作幾十部。

饒宗頤先生與佛教也有不解之緣,自幼即對佛教有很深的體驗。他曾在《宗頤名說》一文中說,「自童稚之年攻治經史,獨好釋氏書,四十年來幾無日不與三藏結緣」。他的書架上插滿了中文、日文版的《大藏經》,以及泰國的《巴利文藏》。

饒宗頤先生在十幾歲時就開始學習打坐,實踐佛家的參禪法。而且每天堅持,對於禪,他也有自己的見解。他曾說,惠能禪與印度禪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的禪是可以活活潑潑地運用於日常生活中,我們平時生活的一舉一動,都內涵著一些禪理,而印度禪則不同,印度流行禪窟,是要人們在深山古洞里,去修習苦行,有一種苦行僧的味道。

作為敦煌書法學術研究的開拓者,饒宗頤先生的書法也深得佛教藝術的三昧真諦。他曾說:「熟讀禪燈之文,於書畫關捩,自能參透,得活用之妙,以禪通藝,開無數法門。」在《論書詩》中,他這樣寫道:「以書通禪如夢覺,夢醒春曉滿洞天。」

一代國學大師饒宗頤(圖片來源:網路)

「以書通禪」是饒宗頤先生的佛學悟道,上世紀80年代,他在遊覽莫高窟後,提筆著就一首《莫高窟題壁》:「河湟入夢若懸旌,鐵馬堅冰紙上鳴。石窟春風香柳綠,他生願作寫經生。」

「他生願作寫經生」的饒宗頤先生,在其書法作品中,散放濃濃禪意。

饒宗頤先生書法作品(圖片來源:網路)

在香港大嶼山,就矗立著以饒宗頤先生的墨寶刻寫的全球最大戶外木刻佛經群——「心經簡林」。

《心經》,全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波羅蜜多」是梵文,「般若」是智慧,「波羅蜜多」是圓滿,「般若波羅蜜多」即「圓滿的智慧」之意。《心經》含攝了佛陀圓滿智慧的精要,雖然全篇僅有260字,但卻是最廣為人知的大乘佛經,被認為是大乘佛教第一經典和核心。

藉助古代竹簡的書寫方式,將《心經》書法刻在巨木之上,可謂全球首創,這個創意即出自手書《心經》的饒宗頤先生。

饒宗頤先生於1980年在山東泰山遊覽,觀看了《金剛經》摩崖石刻,因而想到要創作大型《心經》書法。他在2002年完成這篇心經墨寶,同年六月將之贈與香港市民,並以大型戶外木刻的方式展示這篇書法創作。由於整篇書法分別刻於多條木柱上,近似古時書於竹簡,因此名為「心經簡林」。

心經簡林(圖片來源:網路)

「心經簡林」 矗立於大嶼山的一個山坡之上,由香港旅遊事務署出資約一千萬港元建造。三十八根古樸的半圓形木樁依照自然山勢巍然聳立,並依經文順序排成數學無限符號「∞」,象徵「無限」、「無量」,以示宇宙人生變化無定。其中三十七根木樁篆刻著二百多字的經文以及刻著「歲在壬午選堂敬書心經,願令闔境安康、時雍物阜、長浴斯福」字樣,表達饒宗頤先生書寫這一「心經」墨寶對香港市民大眾的衷心祝福。位於山坡最高位置的一根木柱則沒有刻字,象徵「空」的《心經》要義。

這些刻有經文的木柱全部選用來自非洲的花梨木建造,木樁高約8至10米,重者達7噸,分別由直升機和改裝過的機車運到山上安裝。所有木材經過現代化納米防菌技術處理,能夠避免蟲蛀、黴菌等侵蝕,可保存上百年。

近看心經簡林(圖片來源:網路)

《心經》所闡明的是「空」的思想。但空,不是否定宇宙萬有的存在,不是虛無主義,其最深沉的意蘊在於「無掛礙」,這正與饒宗頤先生虛懷若谷的性情相近。原墨跡每字均長闊二尺。饒宗頤先生以羊毛巨筆於紙上揮毫,以縱橫筆勢,顯現其游心天地之間之神意。

作者:穆森

資料來源:《敦煌研究》、《人海燈》、香港旅遊事務署官方網站

指引

路線指南:

於港鐵東涌站B出口的東涌纜車站乘坐纜車至昂坪纜車站,車程約25分鐘,下車後依路牌指示前往。

從港鐵東涌站B出口的巴士總站,乘坐23號巴士至昂坪市集下車,車程約50分鐘,下車後依路牌指示前往「茶園」,再由其入口沿遠足徑步行15分鐘即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今年或變成第一個5G大國?工信部回應
英國倫敦北部一塗料廠起火 現場濃煙滾滾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