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不是我期待的南極絕戀

這不是我期待的南極絕戀

2018/2/9

《南極之戀》

馬上要到無聊至極的春節檔了,趕在春節前去影院看最後一一部還值回影票的電影,《南極之戀》

老實講,我確實是被它在南極實地拍攝的噱頭忽悠進影院的。但意外的是影院觀眾還很多,大部分都是情侶,而且電影放映的過程中,我還隱約聽到一些啜泣聲,看來有一部分觀眾還是很買賬的。

影片上映有一段時間了,各方評論也很多。總體來說大家還是肯定南極實拍的苦勞的,但對導演的功勞卻很有爭議。

總結起來,大家爭議的焦點就那麼幾個,單薄的愛情故事,紙片化的人物,尷尬的台詞,五毛的特效。這些影片本來存在的硬傷阻攔了影片走向匠心之作的晉陞之路,總體而言,大家還是把它放在商業愛情片的維度來看的。

那麼作為一部商業愛情片,影片整體上來說,還是基本達到標準的。故事雖然有Bug但至少很流暢,人物雖然紙片但還說得過去,特效雖然五毛但也不至於成為災難。導演還時不時加入一些企鵝海豹之類的萌物來觸動一下觀眾的心,當然,也沒有拉下那些情侶之間較為「香艷」的鏡頭。

但絕大多數人包括我都認為,一部南極實拍的影片值得擁有一個更成熟的劇本更有經驗的導演。我們都能看到導演很努力,但努力並不代表成功,他在電影導演的功力方面還是差上不少。

首先影片最大的Bug是導演根本沒搞清楚電影和文學的區別,電影是要靠情節打動人的,台詞要在樸實中獲得打動人心的力量。但明顯,電影中的台詞都太過文學化了,這讓兩個演員的表演都顯得不那麼自然。還有趙又廷在南極的冰天雪地中還能不保存體力,四處亂逛,還欣賞風景。這些過分文學化的美感讓影片的真實感被削弱了,成了令人齣戲的Bug。

然後就是導演本來的科考隊員身份讓他在影片中夾帶了大量的私貨,這讓沒有任何南極生活經驗的觀眾看的一頭霧水。最典型的就是影片中反覆出現的神的形象,木屋裡的耶穌和楊子珊脖子上的觀音像,從頭到尾都沒找到一個合適的安身之所。到結尾,我才能勉強從中解讀出一些東西,可能是中國的神比西方的神更有用,有耶穌保護的木屋遭到了雪崩,而有菩薩保護的趙又廷卻找到了科考站。

或許我們都在期待一部更有深度的作品,觀眾想要的絕不僅是南極的奇觀。記得在2016年曾上映了一部紀錄片《喜馬拉雅天梯》,也是以第一個登上珠峰拍攝的噱頭得到了廣泛的關注。相比而言,那部紀錄片或許有更多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東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雕刻時光CN 的精彩文章:

只問真心 無問西東

TAG:雕刻時光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