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被黑就diss剪輯,綜藝剪輯到底該背幾成鍋?

一被黑就diss剪輯,綜藝剪輯到底該背幾成鍋?

作者|葉春池

編輯|李春暉

在袁立「自殺式」炮轟《演員的誕生》剪輯之後,鄭愷又一次把「魔鬼」剪輯這事兒搬上了檯面——手撕《聲臨其境》節目組,不過這次鄭愷有點兒尷尬,大部分網友並不買賬。

恢復熱搜的第一天,鄭愷就因在《聲臨其境》里獲得冠軍,以#鄭愷,小惡魔#的關鍵詞成功掛在熱搜上好幾天。因為贏了聲優屆的大神邊江大大,就有網友忍不住要質疑一下鄭愷的實力。

本來這種爭議在藝術競技節目里也屬正常,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嘛。可這次鄭愷就「較真」起來,發博diss某節目導演。

原來,在節目中鄭愷還有一段全英文配音《權力的遊戲》之中小惡魔的部分,但被節目組全部剪掉。言外之意,鄭愷認為自己的實力襯得起這個冠軍,只是因為節目組的剪輯讓自己背了鍋。表達不滿的同時,鄭愷將與《聲臨其境》相關微博全部刪除。

但事實上,前幾期《聲臨其境》也沒有放出嘉賓錄製的所有片段,一些精彩內容都是在花絮中呈現。

關鍵是,節目組隨後放出的鄭愷小惡魔的片段,並沒有十分驚艷啊……而從一系列的剪輯上來看,芒果台可謂鄭愷親媽,最後一部分他的鏡頭比其他幾位嘉賓加一起都多。這次鄭愷炮轟剪輯,確實顯得沒那麼大底氣。

邊江

「魔鬼剪輯」,如今已經成了明星非常熟練的公關說辭。只要節目產生了不好的效果,那就一定是剪輯的鍋。有的時候節目組也很委屈,畢竟剪輯也不是萬能的。但對嘉賓形象造成誤解的「神剪輯」,在真人秀中也確實屢見不鮮。

這也是真人秀一直以來需要面對的問題,怎麼在「真」和「秀」之間掌握平衡。一條基本的底線是,剪輯不能完全曲解原生內容。不然拍啥真人秀,直接拍電視劇得了。

被搬上檯面的潛規則

儘管各路節目組們一再否認「黑幕」,但大家似乎對綜藝節目所謂的「真實性」都心知肚明,袁立、鄭愷只不過是「捅破了窗戶紙」罷了。

事實上,綜藝節目有劇本,已是業內外公開的秘密。孫楊在參加《真正男子漢》時,曾發微博稱「按劇本作秀心好累」。寧靜曾經在《花兒與少年》結束後說:「集體生活就是拼演技……節目結束之後幾乎不聯繫」,也算是道出了真人秀的真諦了。

寧靜

「衝突式」剪輯是綜藝節目里慣用的一招。一般來說就是放大衝突,最好撕個逼,才能達到吸引眼球的效果,不少明星也是深受其害。

嚴格意義上來說,鄭愷是個綜藝咖。經歷過隔壁跑男的洗禮,按道理他應該已經深諳貴圈的「潛規則」才是。

鄭愷是通過綜藝節目「跑男」走紅,而跑男這類真人秀正是最善用「衝突式」剪輯的。比如那段和鹿晗經典的撕衣服之戰,節目里顯示鄭愷被鹿晗撕了名牌,一個不開心就發脾氣甩衣服。

類似的還有《花兒與少年》,寧靜、鄭爽和許晴也曾先後遭遇到扭曲剪輯,三人的「暴脾氣」「太任性」「公主病」形象令觀眾印象深刻。

鄭爽

利用剪輯給某位嘉賓更多的鏡頭,也是綜藝節目里不成為的規定。仔細看鄭愷的《聲臨其境》,節目組完全是在剪輯上有意捧鄭愷,他的鏡頭明顯多於其他三人。「聲音大秀」環節上,鄭愷的戲份貫穿整個橋段,不論是邊江還是張若昀,戲份不到5分鐘。

這個「戲份」一般是按咖位或者流量來算。像《高能少年團》個個都是流量,哪個也不敢得罪,為了每個人的「戲份」平均,後期們也是操碎了心。

至於剪輯拼貼,更是真人秀的常用法寶。看似攝影機全程跟蹤,實際上,節目通過剪輯,展現的並不完全是現場的真實情況。

在《嚮往的生活》里,下午發生的事兒居然可以把光調暗當早上!第一期節目里,演的是何老師早上接到宋丹丹的電話,後期還配上了花字「大華被吵醒」。事實上,電話是下午打來的,後期把太陽光調暗,就把下午當早上用了。

讓袁立大爆發的《演員的誕生》中,就存在大量剪輯拼貼鏡頭,只為製造評委與選手、評委與評委之間的衝突。袁立最大的不滿,就是《演員的誕生》通過混亂的剪輯,惡意拼湊時間軸,將自己塑造成一個「精神病」形象。

關於真人秀的「神剪輯」,只能夠評價一句:娛樂江湖,認真你就輸了!

成也剪輯敗也剪輯

即使剪輯有諸多的潛規則,甚至為人詬病,但也不得不說,剪輯作為一門重構敘事的技術,確實能化腐朽為神奇。幾十個小時濃縮成幾十分鐘,可能就幫明星立住了一個討喜的人設。當然,就是在這幾十分鐘,也可能將明星辛苦維護很多年的人設迅速打破,這其中剪輯功不可沒。

Angelababy和陳赫應該是在綜藝里「洗白」最成功的明星了。在跑男里,一個是認真遊戲不在乎形象的女漢子,一個是聰明、耍賤的搞笑擔當,他們的重建人設自然少不了剪輯的功勞。已經深諳這個道理的陳赫,就從來不怕節目組「黑」他。因為他知道,節目組會想辦法再圓回來。

參加《嚮往的生活》,陳赫的好吃懶做也成為節目效果,把「懶」發揮到了極致。何老師讓他一起去摘玉米,他說自己紫外線過敏;讓他搬西瓜,他說腰不好。因為他沒有包袱,也不怕節目把自己的人設做差。到第二天,他整個人脫胎換骨,什麼活都搶著干,反差特別大,彷彿參加了「變形記」,博了不少好感。

同樣是《嚮往的生活》,董子健的「勤勞」標籤也是靠剪輯。節目里那些活,確實都是他乾的,但是是分散在24小時里。為了快速的把「勤勞」人設立起來,導演就把他不同時間段乾的活全都剪到一起,自然顯得特別勤快。

董子健

剪輯成就的明星的不少,把明星推到風口浪尖的也不在少數。比如各個綜藝里大肆流行的湊CP,其中鹿晗和熱巴這對著名的熒幕CP,雖然已經被鹿晗、關曉彤現實中的情侶關係暴擊了,但仍然能隨時隨地掀起一場網路罵戰,可見爭議之大。

而趙麗穎參加《我們來了》的時候,被塑造成了「趙小刀」的人設,把她48小時里「懟」人的話,剪在了不到一分鐘全部播出。雖然立住了人設,可也招了不少黑。

而劉燁、寧靜這些「資深」明星,都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現出對節目剪輯的不滿,表示剪輯師總是忽略經過直接剪出結果,斷章取義。剪輯是門藝術,笑對需要勇氣。

真人秀到底多少真人多少秀

真人秀最初受大家喜愛,就是因為它的真實。24小時的跟拍,很容易讓明星展示出自己最真實的狀態,而這種狀態是平時在其他節目里無法窺探到的。因為足夠真實,所以才足夠動人。

可真人秀,到底該突出一個「真」字?還是說,歸根到底,不過是一場「秀」?這也成了大家時不時就要拿出來討論的課題。如何在不失公允、不破壞嘉賓形象的基礎之上,最大程度的追求節目的綜藝和喜劇效果,也是困擾後期的一個長久問題。

一般來說,真人秀以「全方位、真實的近距離拍攝」和「以人物為核心的戲劇化的後期剪輯」為兩大法寶。國內真人秀在前者上投入可謂「登峰造極」,「24小時全天候待機」、「48台機器無死角拍攝」,明星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全都盡在掌握。

在戲劇化的後期剪輯上,用「精妙」的剪輯把矛盾誇大一點點、把人設強化一點點,話題性開始增加,收視率也有了上漲,這些簡單易行的「小聰明」讓節目組嘗到了甜頭。也造成大家越來越不懼於通過拼湊和調換鏡頭重造一個故事、重導一出大戲。

隨著「表演式」剪輯被越來越多的節目組「巧妙」利用,反而造成節目同質化。與此同時收視率不漲反跌、節目口碑崩塌。《演員的誕生》就是最好的例子,《戲精的誕生》名不虛傳。

不過,剪輯作為「講故事的藝術」,本身並沒有對錯之分,操作得當能帶來極為正向的效果。比如今年夏天火爆的網路綜藝《中國有嘻哈》,一段吳亦凡的「鬼畜」式剪輯視頻帶火了「freestyle」一詞,節目也存在不少嘻哈歌手之間互相表示不服的精彩場面,這大多要歸功於剪輯師。

其實,對於普通觀眾而言,我們也願意看到一些非常精彩的、甚至是有衝突的、戲劇性的畫面。但這一切也都是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之上,移花接木就沒意思了。當剪輯凌駕到真人秀的真實內容之上,那真人秀還有什麼意義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硬糖 的精彩文章:

萬萬沒想到,我居然給我媽安利了一檔養生節目
「小豬佩奇」的父母是不是重男輕女?

TAG:娛樂硬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