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百家講壇名人易中天和于丹的書法,各有千秋,卻都有儒雅之氣

百家講壇名人易中天和于丹的書法,各有千秋,卻都有儒雅之氣

百家講壇是一檔非常有名的節目,也成就了很多文化名人,"開壇論道"的學者,都各具特色,其中,講三國的易中天,說論語的于丹,曾經風靡一時,當然,這與他們深厚的文化積澱密不可分。

易中天獨特的語調,豐厚的知識、獨特的見解,他品德三國, 以獨特的見解和思維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個不同於過去觀念上的人物,擺脫了人們傳統平庸的認識。

他獨闢蹊徑、妙語連珠、充滿活力的說史風格,聲情並茂的表演,巧妙地運用「通俗」的語言,塑造出了劉邦、韓信、晁錯、袁盎等鮮活的人物形象,有趣地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目。

易中天先生最大的魅力不僅在於此,他新穎的見解在學術界乃至當今不同年齡群體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周蓮琴女士稱他是一位真實客觀生動反映歷史的史學家。

仔細看看易中天老師的書法作品,無論是書法功底還是書寫內容,頗有歷史底蘊。

易中天老師的書法作品

于丹 ,是一位中國當代知名文化女學者。記得她曾經說:讓經典走近千家萬戶屬於人們享求文化平等的權力,「道不遠人」,道無處不在,它原本是每個人生活中溫暖的啟迪和勸導。

也許,正是基於這種思想,2006年10月以來,她先後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上解讀《論語》心得和《莊子》心得,無意間掀起了一股「于丹熱」。

記得在一個報道里看到,于丹老師擅長書法,書法曾經得到過著名國學大師啟功先生的指點,不過很多網友看過題字後,覺得書法與論語見解還是有一定差距。

也有人這樣評價于丹,李澤厚在談到于丹對普及經典所作的貢獻時,說到:「于丹是精英和平民之間的一座橋」,于丹的古典今讀,可以說是完成了眾多國學家的一個心愿,即讓經典走近時代,貼切人心,發揮其應有的道德教化、啟發民智的作用——她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成功。

的確如此,于丹教授將生動的哲理故事與深刻的個人感悟相結合,使得古典文化中飽含著的樸素的真理,穿越時空將今人的心靈喚醒,推動現時代人格的完善、社會的和諧。文字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焱古 的精彩文章:

70後美女書法家劉曉霞,篆書作品清秀高雅,筆筆有法,字字含情

TAG:焱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