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者觀察:美國對華戰略雙軌路線及應對方案

學者觀察:美國對華戰略雙軌路線及應對方案

美國對華戰略雙軌路線及應對方案

作者:朱啟超

進入21世紀以來,為協調中美關係結構性矛盾,中國與美國持續建立了戰略、安全、經貿、網路、人文等領域的高級別對話磋商機制。警惕和徹底放棄充斥著「零和」博弈戰略動向,不僅是國家間實現和諧發展,共同贏得發展未來的時代要求,更是在人類思想進步中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出路。

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是美國歷屆政府推行其國家安全施政理念的重要文告。1986年,美國國會通過《戈德華特-尼科爾斯國防部改組法案》,規定美國總統每年應當發布(或修訂)一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自1987年以來已先後發布了16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2017年12月1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推出新版國家安全戰略,並為這份戰略報告的出台發表演講介紹主旨。

在這份戰略文本中,特朗普以「美國優先」為主基調,以「結果導向」的現實主義為指導思想,渲染了美國正遭受的「多元化」安全挑戰,這些挑戰包括:朝鮮、伊朗等「流氓政權」尋求核武器,中東激進恐怖主義組織擴張,中國、俄羅斯等「戰略對手」意圖侵蝕美國的全球利益,美國國內由於邊境管控不力導致犯罪和毒品猖獗,不公平的貿易政策帶來經濟和就業損失,美國盟友及夥伴國家分擔的集體防務開支存在不公平問題。報告中罕見地33次提到中國,並把中、俄定為美國未來戰略競爭對手,誓言將取得與中俄戰略競爭的最終勝利。雖然特朗普的演講有意淡化了與中俄開展新冷戰的色彩,但這份報告的指標意義仍不容忽視。

美式霸權具有邏輯慣性

為維護美國新時代的國家安全和利益,報告提出國家安全戰略的四大支柱:保護美國國土、人民的安全及生活方式;促進美國繁榮;以軍事實力維護和平;提升美國全球影響力。美國智庫學者認為,報告試圖達成三個平衡:一是打上美國優先標籤的現實主義與美國例外的理想主義之間的平衡;二是維護國家安全的目標、手段和舉措之間的平衡;三是回應國內支持者訴求和國外盟友體系之間的平衡。但特朗普看似面面俱到、左右逢源的兩面手法,卻有可能使特朗普政府陷入既要迎合國內建制派和選民又要四面樹敵,既要將中俄列為戰略競爭對手又不得不與中俄等大國開展合作的尷尬境地,甚至陷入想兩面討好卻又左支右絀最終透支其國內外信任資源的局面。因此,不難發現,國家安全報告的內容與特朗普的演講表態有所脫節,即報告文本中針對中俄的咄咄逼人和特朗普的緩和語調之間的明顯差異,尤其是特朗普專門提到前不久美國中情局幫助俄羅斯反恐的插曲,並強調將繼續與中俄開展相關領域的合作。這種脫節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內政外交方面的焦慮與糾結。

特朗普政府的焦慮和糾結,來自於美式霸權的邏輯慣性。美國開國精英奠定的崇尚自由、美國例外主義的精神理念,獨特的地緣優勢,世界超強的經濟、科技和軍事硬實力,長期以來造就了傾向於追求絕對安全的美式霸權,以小布希政府時期「先發制人」、「單邊主義」發動對外戰爭表現得最為淋漓盡致。美式霸權意在絕對掌控美國主導的世界,否則世界在美國人的眼中就是不安全的。因此,當世界上任何一支力量或者一個國家如果發展得太快且不能為美國所掌控的話,就會被美國認為對其霸權構成了挑戰,就會被美國貼上對手甚至敵人的標籤。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浸透了中國人民的辛勞與汗水。中國的和平崛起,既在造福中國人民,同時也為世界各國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能,為維護地區與全球和平提供了重要保證。進入21世紀以來,為協調中美關係結構性矛盾,中國與美國持續建立了戰略、安全、經貿、網路、人文等領域的高級別對話磋商機制。但不管中國表現得多麼努力,在一些美國政治精英的眼中,卻總是將中國的和平崛起與其所謂的「流氓政權」、國際恐怖主義威脅等相提並論,足見其霸道而又畸形的慣性思維。

建制派精英的戰略選擇走向窄化

由於歷史文化、政治制度、地緣結構等多種因素的慣性影響,大國關係之間的心理調適期註定是一個長期過程。大國之間綜合實力的消長卻被美國政客認為是中俄等大國在有意挑戰甚至取代美國的地位,將美國相對衰落的客觀事實喧嚷成為中俄等有意為之的陰謀,說到底,體現了美國建制派精英在心理上難以接受美國相對衰落的無奈。從歷史上看,美國例外主義、「山巔之國」的自我優越感一旦受到影響,民粹主義便會沉渣泛起。

正如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前主席柯白(Robert Kapp)博士在2013年的一份報告中所言:一直以來,在美國對中國的認知中隱藏著一種源自19世紀的扭曲,認為無論是物質上、醫學上還是道德上,中國都是散發著有毒甚至危險氣息的源頭。這並不是當今美國公眾對中國的主流看法,在美國大眾的想像中,對中國及其人民依然有著許多良好觀感。於是,他個人認為,這種惱人的中國潛在威脅論,依然是一股可能引起大眾不安情緒的不穩定暗流,也可能引起政治意義上的動蕩。

聲稱中俄等大國侵蝕了美國的國家利益,揚言同時與中俄展開戰略競爭,說明美國建制派精英的戰略選擇空間正在走向自我窄化。遵循霸權邏輯,依然維護不合理的國際發展質量的等差序列,是特朗普執政團隊展現所謂積極的競爭姿態,本質上卻為美國繼續介入、干涉國際事務及動員盟友夥伴資源尋求突破,並為其主導未來的國際合作埋下的伏筆。

警惕美方極端化的戰略動向

競爭是大國之間關係的常態,而戰爭與衝突則是競爭的極端表現。以電子商務、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革命,正推動全球化走向新的階段,應對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網路犯罪、核擴散等跨國安全威脅越來越需要大國之間的緊密合作。

在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大大被削弱之後,美國國內和中東地區已沒有迫在眉睫的反恐戰爭牽制其戰略資源;宣布退出TPP、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等,反映出特朗普政府意圖消解國際多邊機制對「美國優先」政策的束縛;將經濟安全視為國家安全,增加國防開支,擴充常規軍力,更新核武庫,發展網路、太空、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尖端科技,特朗普政府勢將更加重視打造美國超強的硬實力。當美國再一次把中國確定為戰略競爭者,並從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領域加緊布局時,中國就不能一廂情願地認為特朗普政府可能是雷聲大雨點小,而必須著眼大國關係長遠發展,主動塑造有利於中國夢順利實現的外部戰略環境,應對美國等世界大國既有戰略競爭又有戰略合作的雙軌路線。

一是警惕美國有意布局的國家競爭戰略。美國並不缺少與大國展開戰略競爭的資源、力量和經驗。一戰、二戰期間,美國與歐洲崛起大國和敵對國家展開了多年的戰爭較量與海權競爭,積累了干涉世界事務的豐富經驗。冷戰期間,美國針對蘇聯制定了長期的競爭戰略,尤其是提出的基於成本強加的大國競爭戰略,將蘇聯拉上了大規模軍備競賽的軌道,並通過戰略傳播、干涉滲透、技術封鎖、經濟制裁等手段與蘇聯開展對抗。蘇聯的解體,讓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自詡取得了史無前例的「不戰而勝」。

二是警惕美式霸權的機會主義蠢動。特朗普曾經是善於投機的精明商人,他治下的政府可能會採取一切利己的辦法鞏固美國霸權地位,包括強化經濟上的保護主義,在朝鮮半島、中東地區、南海等戰略敏感地帶激化矛盾,把中俄拖入地緣安全的泥淖,美國則可趁機從中漁利。但應看到,美國繼續用損人利己的手段來打壓所謂「戰略對手」,或許可以取得一些戰術上的小勝,但將進一步侵蝕其國際道義資源和大國形象,從而在戰略後果上損失更多。

即使中國未來在經濟總量上超過美國,但在科技創新、文化影響、金融服務等領域仍與美國客觀存在一定差距。因而,中美之間戰略競爭的核心,不僅僅是經濟、科技和軍事硬實力之間的競爭,更是制度、文化、戰略績效之間的競爭。對於新型大國關係的塑造,中國正在以共享發展方式致力於推進世界歷史發展的新進步,始終強調堅守國際道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在深化政治、經濟、貿易、科技、文化、安全等領域合作的過程中,求同存異,更要增同化異,做大全球共同利益的蛋糕,豐富和拓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發展內涵。中美是世界上兩個舉足輕重的大國,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相互競爭,更離不開越來越多的相互合作,塑造出良性競合的戰略互動關係,既是兩國之幸,也是世界之福。同時,警惕和徹底放棄充斥著「零和」博弈戰略動向,不僅是國家間實現和諧發展,共同贏得發展未來的時代要求,更是在人類思想進步中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出路。

(作者系國防科技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法蘭克福家紡展凸顯綠色環保新趨勢
舒躍育 劉紅梅:推進人工智慧變革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