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860年至1864年從洋槍隊到常勝軍,近代炮兵雛形初現

1860年至1864年從洋槍隊到常勝軍,近代炮兵雛形初現

常勝軍前身是1860年6月由美國人華爾在上海建立的洋槍隊。當時正值江南大營敗亡,太平軍忠王李秀成的大軍連克蘇、常,進抵上海城下。時清軍已潰不成軍,蘇松太道吳煦一面向駐上海的英法軍隊求助,一面與上海富商楊坊贊助美國人華爾(Fredrick Townsend Ward)建立了「洋槍隊」,駐營松江廣福林,配備西式武器,照西法組織訓練。開始只招募了數百呂宋人為僱傭兵(清政府文函中稱為「黑鬼」),以歐美人為軍官(「白鬼」,多為逃兵、水手等)。

1860年7月15日,松江太平軍陸順德部主力進軍上海七寶,洋槍隊在清軍參將李恆嵩部配合下,乘虛襲占松江,首戰告捷。但緊接著在8月9日的青浦之戰中遭到李秀成的反擊,損失慘重,丟失大炮十餘門。不久以後,洋槍隊曾被英海軍提督何伯遣散,華爾也曾一度以危害及租界安定的名義被逮捕,旋無罪開釋。

到1861年下半年,華爾在上海官紳和富商的資助下,重建了洋槍隊。這次改以招募華人為士兵,而以西人為軍官,華爾自為統領,美國人白齊文(Henry Andred Burgevine)、法爾思德(Edward Forrester)為副統領,初擬編練八百人。到1862年初,洋槍隊發展至一千二百餘人。2月5日,洋槍隊在天馬山擊敗太平軍,14日由江蘇巡撫薛煥正式授予「常勝軍」的番號。之後,常勝軍與英法軍和清軍一起,憑藉優勢的火力,先後在高橋、肖塘、泗涇、王家寺、周浦、南翔、嘉定諸戰中連連得手。雖在6月份一度在青浦被李秀成圍殲一部分,但總的力量仍呈發展態勢,達四千五百人。

到1862年秋時,常勝軍發展到了鼎盛期,總人數多達六千五百人,編為五個步兵團和一個狙擊兵團,分別裝備滑膛毛瑟槍和恩菲爾德來複槍。

常勝軍的炮兵非常強大,也是頭一支主要由華人組成的近代炮兵部隊,編成四個攻城重炮中隊和兩個野戰炮中隊。配有二十四磅榴彈炮三門、十二磅過山炮十八門、三十二磅榴彈炮四門、八英寸口徑大炮兩門、臼炮十二門,火箭筒若干具。

此外,華爾常勝軍還有一支龐大的內河艦隊,有輕便戰船三百餘艘(後期減至五十餘艘),每艘裝有六磅或九磅炮一門;裝甲汽輪三十二艘,各有三十二磅炮和十二磅炮一門。

華爾於1862年9月在慈溪陣亡後,經白齊文、奧倫先後統帶後,於1863年3月由英軍少校戈登繼任統領。戈登時期常勝軍編製稍作調整,因新任江蘇巡撫李鴻章的要求,人數下降到三千五百人左右。但炮兵變化不大,僅將中隊改稱連。炮兵連的人員編配,依裝備火炮的種類而定,一般在144-174人之間,通常包括正副連長各一名、上尉兩名、軍曹一名(以上為西人)、旗手軍曹一名、軍曹六名、伍長十二名、炮手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名(以上為華人)。所配火炮的形制與前無大變化,數量略有增加。

常勝軍在蘇南諸戰役中協助淮軍,出力甚大。因英法軍的行動僅限於上海附近,故當淮軍打出上海後,全由常勝軍配合作戰。因當時淮軍初換洋槍,炮隊較少而不齊,每至攻堅,往往仰賴常勝軍甚多。常勝軍中的重炮,如三十二磅炮,在太倉、崑山及以後的蘇常等地的攻堅戰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常勝軍中的一些主力火輪,如「海生(Hyson)」號、「飛而復來(Fire Fly)」號等,都是載有三十二磅和十二磅榴炮的攻城利器。正因為此,戈登以後益發跋扈難制,李少荃雖派有副將李恆嵩會辦常勝軍管帶,亦愈感棘手。待1863年12月蘇州殺降發生,兩人幾乎勢同水火。雖幾個月後經過赫德調解,常勝軍再次參戰,但李、戈兩人之間的裂痕難以彌合。到了1864年5月,李鴻章終於奏請朝廷批准,花銀十萬兩將常勝軍給資遣散。但留下其精華:炮隊六百人與洋槍隊三百人,編入淮軍序列。

籍此,中國近代炮兵的雛形初現!

除了常勝軍外,還有中法混合的「常捷軍」(即「花頭勇」)和中英混合的「常安軍」(「綠頭勇」),該兩軍的軍制與「常勝軍」相似,在浙江作戰。左宗堂經略浙江,麾下洋炮很少,攻堅多賴「常捷軍」的炮火。例如1864年3月的杭州之戰,太平軍守軍在常捷軍的炮轟下棄城而走,結果途中大部被左軍殲滅,便是一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再坤 的精彩文章:

圖說歷史:上世紀六十年代廣受歡迎的大型歌舞劇《井岡山的道路》
通過《唐人宮樂圖》,領略以胖為美的大唐宮女風韻

TAG:張再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