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許世友指揮對越反擊戰,作戰計劃是當年濟南戰役的翻版嗎

許世友指揮對越反擊戰,作戰計劃是當年濟南戰役的翻版嗎

有一檔著名視頻脫口秀節目叫《曉說》,某期介紹對越自衛還擊戰,主播披露了這樣一個說法:「尤其是高平的作戰計劃(許世友任東線作戰總指揮),這個作戰計劃跟三十年前許世友上將指揮攻克濟南的作戰計劃是一模一樣,這兩份作戰計劃大家都可以拿來做對比。」

真如這位主播所言嗎,1979年我軍打高平和1948年攻克濟南的作戰計劃一模一樣,一如翻版嗎?於是筆者就根據主播指點,查了點戰史資料,對比了下兩份作戰計劃的異同。下面簡要介紹一下。

解放戰爭進行到1948年9月,我軍發起戰略反攻的總體態勢已經形成,正在醞釀戰略決戰。在華東戰場,許世友、譚震林指揮的華野山東兵團已連克泰安、兗州、曲阜、蒙陰、鄒縣、泗水諸城,將山東解放區連成一片,並與華北、中原解放區打通了聯繫,徹底切斷了國民黨軍濟南、徐州集團和華北傅作義集團的聯繫,山東省會濟南已成了一座孤城。華野代司令員粟裕率華野主力由豫東返回魯西南,與山東兵團會合,並奉軍委命令,決心擴大戰果,攻克濟南。

經粟裕等華野主要指揮員多次研究,並在軍委精神指導下,確定了攻濟打援的作戰方針:華野主力分為攻堅和阻援兩大集團。其中攻堅集團由許世友、譚震林指揮,以第3縱隊、第10縱隊、魯中南縱隊、兩廣縱隊、冀魯豫軍區部隊組成西線集團,擔任主攻濟南任務,以第9縱隊、渤海縱隊、渤海軍區部隊組成東線集團,擔任助攻任務,參戰總兵力為14萬人;阻援集團由粟裕統一指揮,於運河以西的巨野、金鄉、嘉祥和運河以東的鄒縣、滕縣地區阻擊北上出援的國民黨軍,阻援總兵力為18萬人。

對於總攻濟南,許世友和譚震林制定的作戰計劃是:以西線集團首先攻佔濟南飛機場,斷敵空援,並抓住一切有利戰機攻佔商埠,爾後在東線集團協同下攻城。另指揮兩廣縱隊及野司警衛團圍攻長清之敵,冀魯豫軍區部隊一部圍攻齊河之敵;東線集團首先肅清濟南東郊之敵,爾後協同西線集團攻城。另指揮渤海軍區部隊攻佔濼口,控制黃河鐵橋,爾後向南突擊;以特縱炮1團(欠1個營)、炮3團(欠2個連)及各縱隊炮兵團組成東、西兩個炮兵群,分別隸屬東、西線集團,支援攻城作戰;以第13縱隊擔任攻城預備隊。

1979年對自衛還擊作戰,東線高平戰役是重頭戲。東線總指揮許世友的決心是:將廣州軍區主力分南北方向部署,以一部兵力向北側茶靈地區佯攻,吸引越軍主力的注意力;同時主攻高平的部隊分成南、北兩個集團,從越軍守備薄弱的東南布局和西北莫隆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並以一部兵力在北側朔江和東側復和方向擔任正面牽制性攻擊。

具體部署是:北集團以第41軍主攻,以121師、123師(欠368團)加強軍坦克團和軍區水陸坦克1個營,繞過越軍步兵346師的防禦正面,從念井突破,向班庄、扣屯方向實施內外雙層迂迴,切斷346師西退南逃之路並阻擊太原和原平方向越軍增援;122師從廣西平孟方向攻擊朔江,打通至高平的正面道路,配合主力總攻高平;123師368團從靖西方向進攻,牽制茶靈越軍不能增援高平。

南集團以第42軍主攻,以126師為第一梯隊,124師為第二梯隊,集中大量坦克、裝甲車和自行火炮,搭載步兵從布局關突破,走牛車小路穿插東溪,殺上4號公路,與北集團南北對進直搗高平。並以一部兵力直插納隆,搶佔納隆橋,切斷3號A公路,阻擊高平越軍南逃和太原越軍北援;以125師從水口關向復和方向進攻,打通3號公路,爾後向廣淵攻擊;以第43軍129師配屬第42軍,攻擊邊境當面的班腮地區,爾後西進截斷4號公路,阻擊諒山越軍西援,保障第42軍的左翼安全,再相機攻取七溪。

綜觀上述兩份作戰計劃,其相同點是攻城主力都分成了不同方向的兩大集團,對濟南和高平實施合圍夾擊,並均設置了阻援集團。

不同點主要有:

一、濟南是一座孤城,處於我軍的重重圍困之中。高平則背靠越北山地縱深,還留有不少逃生之路;

二、打濟南時已完成了包圍,攻城和阻援分成了兩個相對獨立的作戰方向,可以實施不同動作。打高平則是大迂迴、大包圍,邊打邊圍,攻城和阻援須同時進行;

三、打濟南的阻援集團兵力雄厚,超過了攻城兵力,且依託既設陣地阻敵增援。打高平的阻援兵力只有2個多師,且無既設陣地,需要長途穿插攻擊以切斷3號、4號公路並阻擊援敵,難度較大,變數較多;

四、攻打濟南的東西線集團兵力充足,縱深較小,能四面包圍合擊。打高平的南北集團兵力相對較為單薄,且縱深較大,地形複雜,對技術兵器的制約較多,只能依託公路長途推進,難以對敵人實施四面包圍。

濟南戰役的結果是:由於國民黨軍徐州集團不敢出援,我軍經過8晝夜連續作戰勝利攻克濟南,殲敵10萬餘人,俘虜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王耀武等高級將領23名。粟裕戰前發出的「打下濟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號完全實現。

高平戰役的結果是:我軍北集團在穿插途中遇到很大困難,連續受阻,未能及時推進到高平城下。南集團則克服重重困難,長途攻擊前進70公里,單獨打下了高平。但因耽誤了戰機,高平越軍主力已分散撤退,只拿下了一座空城。後來許世友改變戰法,組織部隊進行大範圍清剿,實現了一定的戰果。

最後結論一下:如上可見,攻打濟南和高平的作戰計劃在對戰場態勢判斷、戰機把握、決心部署、騰挪運用等方面都有著迥異不同,因此也導致了不同的戰役結果。只有分成攻城集團和阻援集團有相似的地方,但在具體部署上又差距較大。因此,稱兩份作戰計劃「一模一樣」,實在是有些牽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沈聽雪 的精彩文章:

對越反擊戰揭秘:我軍大炮兵大顯神威殲滅越軍5萬多人
一名對越作戰老兵是如何回憶79年那段血與火的歷史的

TAG:沈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