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神奇旅程:這9家公司正在把智能藥丸變為現實

神奇旅程:這9家公司正在把智能藥丸變為現實

資本實驗室·今日創新觀察

聚焦前沿科技創新與傳統產業升級

張珂

50年前,科幻電影《神奇旅程》向我們展示了醫療工作者如何利用微縮技術治病救人的場景。在電影中,五名醫生被縮小成幾百萬分之一,並被置於膠片中,注射進科學家體內進行血管手術。

這部作品看似異想天開,但又再一次告訴我們,想像力對於人類醫學,乃至整個科技領域的進步到底有多重要。因為今天,我們已經有了智能藥丸技術,並實現了電影中的部分場景。

藥物數字化、智能化是現代醫藥技術攻克的目標之一。受益於物聯網和感測器技術的發展,數字藥丸已經變成現實,並正在改變傳統的醫療檢測、給葯與健康管理模式。

據Grand View Research測算,2016年全球智能藥丸市場規模約7.8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這一市場將翻兩番,達到三十億美元。對微創手術,以及更好的病人監測能力需求的不斷提升、微型感測器技術的發展是該市場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

三十億美元對於醫療市場來說,是一個很小的市場,但不妨礙先知先覺的公司在這一領域的提前布局。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我們將看到各種智能藥物、數字藥物出現在市場,並為人類健康帶來更多福音。

以下是幾家具有代表性的智能數字藥物企業。主要包含:服藥監測與給葯系統、健康狀況監測系統,以及膠囊內窺鏡系統。

一、服藥監測與給葯系統

不按醫囑用藥是目前全球藥物濫用的原因之一。在美國,因不按醫囑用藥所造成的「不受控制的健康情況、過度住院治療、急診和普通門診」費用每年超過2900億美元。

1. Proteus Digital Health

成立於2001年的矽谷公司Proteus Digital Health公司從「藥物依從性」入手,開發了一款可吞咽數字藥丸系統Helius,由智能口服藥丸、智能貼片以及App三部分組成,致力於解決大多數成年人不按醫囑用藥的問題。

該膠囊產品包含一個感測器,沒有電池,而是利用你的身體自行充電。目前公司正在開發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數字藥物。

Proteus早在2014年就已成長為一家獨角獸企業,旗下的全球首款抗精神病數字藥物Abilify MyCite,最近成為世界第一個獲得美國FDA批准的數字藥物。

公司已經累積獲取4.22億美元的各類融資,投資方包括甲骨文公司、諾華公司和美國凱雷投資集團等知名投資機構。

2. Medmetrics

作為Proteus曾經的對手,荷蘭公司Medmetrics開發了可隨時間推移控制和分配劑量的藥物IntelliCap。該膠囊包括一個微處理器控制的給葯系統,能滿足各種給葯要求。

但是,Medmetrics並沒有Proteus那樣的好運氣,當前該公司已提交破產申請。而據報道,作為世界最大的特種化學品公司之一的德國贏創集團(Evonik)可能已取得Intellicap的所有權。

3. Microchips Biotech

美國生物技術公司Microchips Biotech正在研發商用可植入生物晶元,通過獨立的密封給葯裝置,可設置存儲幾個月或幾年,數百次的治療劑量,並在精確的時間給出每一劑量。該裝置可在醫生辦公室內完成簡單的植入和移除。

該公司已累積融資5780萬美元,投資者包括諾華風險基金、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和以色列醫藥巨頭泰華製藥(Teva Pharmaceutical,世界最大的基因醫藥生產商)。

從公司網站來看,該公司自2015年6月宣布與以色列醫藥巨頭Teva合作以來,再沒有發布過一份新聞稿,具體發展狀況諱莫如深。

二、膠囊內窺鏡系統

在醫療檢查中,內窺鏡檢查無疑是最痛苦的檢查之一。因此,可吞服的膠囊內窺鏡就成為眾多醫療科技公司的研發目標。

4. Given Imaging

以色列初創公司Given Imaging是領先的膠囊內窺鏡研發商,2013年被Covidien公司以8.6億美元收購。而在2014年,美國醫療設備製造商美敦力以430億美元收購Covidien公司,從而將Given Imaging納入囊中。

美敦力公司開發出名為PillCam COLON Capsule的產品,來代替侵入性的檢查,並努力研究該膠囊的擴展應用。

5. CapsoVision

美國膠囊結腸鏡檢查平台CapsoVision成立於2005年,其智能藥丸CapsoCam Plus可以提供360o高清全景圖,以幫助臨床醫生髮現小腸異常。目前已累計融資3280萬美元。

據該公司聲稱,「目前正通過經銷合作夥伴在70多個國家提供服務」。在美國,CapsoCam Plus只能用於成人,但在去年年底,它獲得了歐洲合格認證標誌,可用於2歲及以上的兒童。

6. Olympus

在膠囊內窺鏡市場中,傳統的攝像電子廠商也有力的競爭角色。Olympus就推出了自己的膠囊內窺鏡產品Endocapsule EC-10系統,該裝置使臨床醫生能夠看到比其他膠囊內鏡系統多10%的粘膜,並以160度廣角視野為產品特色。

該系統擁有三維跟蹤的功能特點,可以提供小腸內膠囊位置與臨床圖像的關係圖。該設備還具有讀取模式,可對相同的圖像和包含碎片與泡影的畫面進行疊加。當膠囊靜止以減少播放時間的時候,它也可以進行快速移動過去圖像的操作。

7. IntroMedic

在膠囊內窺鏡市場中,亞洲地區初創公司也正在努力研發自己的技術與平台。

韓國公司IntroMedic推出膠囊內窺鏡MiroCam,該膠囊內視鏡直徑為10.8毫米,長度為24.5mm的微型膠囊,內裝微型相機、閃光燈、傳輸設備,隨胃腸肌肉運動沿消化方向運行,拍攝圖像,並將圖像傳至傳輸裝置進行檢查,不僅能檢查較難觀察的小腸,也能觀察整個消化器官。

另外,膠囊的使用壽命長達11小時,能拍攝大腸的圖像,而且使用膠囊內視鏡的患者可保持正常活動和生活。

8. 重慶金山科技

重慶金山科技是一家數字醫療設備公司,擁有膠囊內鏡、膠囊機器人、pH膠囊等產品,也是國內最典型的數字藥物公司。公司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在西班牙、義大利、英國、德國、俄羅斯、加拿大、印度等70個國家和地區得到應用。

公司佔據國內大部分膠囊內窺鏡市場份額,其開發的OMOM智能膠囊,是一種新型的無創、無痛消化道疾病智能診斷設備,用以診斷消化道疾病,在同類產品中是首個能實現雙向通信(在膠囊運行中可進行照明調整)的產品。

三、健康狀況監測系統

除了日常病患服藥與腸胃檢查外,身體指標監控也是數字藥物的應用範圍。這也是健康可穿戴設備更為深入的一種應用。

9. HQ Inc.

美國科技公司HQ Inc.推出了可攝入的體溫感測器CorTemp,通過消化道監測體內溫度。

該產品主要用於劇烈比賽運動的運動員、消防員及其它極端環境中劇烈活動的人群。

四、光明的前景

隨著感測器及相關材料價格的不斷降低,可吞咽的數字藥物離市場普及的時間也越來越近。更小、可自我充電、停留時間更長,將是數字藥物的發展方向。未來,無數感測器在我們體內漫遊,實時監測體內各種指標數據,並及時給葯治療。

從本質上來講,數字藥丸是物聯網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深度應用,也是原子與比特在人體內的融合,開闢出了一個全新的精準醫療市場。

數字藥丸不是簡單的藥丸,而是有望成為一個全新的治療、康復與健康監測平台,一個連接患者、醫療機構與保險機構的數據平台。這一平台最大的價值在於「可預測性」、「可控性」,在帶來更多便利、更少痛苦、更低成本的同時,提高人類的醫療水平。

但從目前來看,在給類型數字藥丸中,膠囊內窺鏡技術相對更為成熟,藥物服用監測與給葯系統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資本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2017,誰才是美國科技創業的吸金王?
東西方同步前進:矽谷銀行2018創新經濟與投資預測

TAG:資本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