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非洲為什麼沒有誕生過一個統一強大的國家?

非洲為什麼沒有誕生過一個統一強大的國家?

原標題:非洲為什麼沒有誕生過一個統一強大的國家?


【地理文化差異】


關於統一非洲全境,這點在地理因素,及其催生的文化層面難以實現。先上地圖:



從地形上看,撒哈拉橫亘在地圖的中間,而非洲的南部則被各式各樣的高原佔據。撒哈拉沙漠將其分為南非和北非兩個地區。

中間的撒哈拉沙漠在古時並沒有如今這般的大小,但是作為地理上的障礙,足以阻斷大部分的交流通訊和政策的制定傳達。


同樣由於撒哈拉的存在,儘管同屬非洲,南北非的人種和文化有著較大的區別。多為白人,說阿拉伯語,信仰伊斯蘭教。


北非由於氣候和歷史沿革的原因,比起非洲,北非更像是歐洲(地中海氣候)和西亞(文化原因)。處在地中海沿岸,難免被烙上羅馬的印記。而從東邊傳來的伊斯蘭教,也影響這裡人民的生活。


相比之下的南非,多是黑人(也稱為黑非洲),語系更為複雜。



統一的語言對於穩定的統治和人民的認同感影響重大。再說南部的高原,主要有東非高原 南非高原等等。


東非高原多為裂谷,和上面的沙漠一樣,是溝通交流的天塹。


而南非高原的地質情況要好上很多,沒有太多不適合文明發展的地形因素。


再說高原區的文化,比起北非、尼日河區和剛果盆地附近,高原區的文化只能用粗陋來形容。大家都或多或少的聽過一些段子,裡面是用食人族來作為BOSS的吧。很多的食人部落,都是出現在高原區附近的。


這種初等的文化形態,不論如何都是難以進行統治和管理的。(統治者派出一個官員去任命地方官,然後被當地人吃了…吃了…這才叫窮山惡水刁民啊…)綜上:

地理的差異和文化的因素,使得一個能夠跨越沙漠和高原而並治的統一國家是難以存續的。


也就是「大」「一」「統」三個字的國家,在非洲完全不可能實現。


【氣候和農耕】


這一點要從氣候,生活方式,人種等方面來解釋了。



非洲氣候圖,嗯 圖片來自高中課本。(還有沒有人記得非洲的氣候是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的 這個梗啊?~)從赤道向兩端說吧。


赤道附近的熱帶雨林氣候,其土地是非常貧瘠的。


因為,植物並不是只需要水就可以存活了,還有一些其他必須的生命元素,氮磷鉀之類的。


因為植物的代謝過快,大多數的無機鹽等植物必須的生命元素被以木質的形式固定,而不是存在土中。(可以對比為東北黑土地的富饒是因為氣溫低 將腐殖質的營養固定在土中。)


與為了適應當地土質而進行了千百年自然選擇的木本植物們相比,作為農耕食物的禾本類,沒有一絲一毫的優勢。生長慢,營養吸收能力低下,葉窄,株高較低不利於光合…

貧瘠的土壤使得該地區難以出現農耕文明,至多有刀耕火種的類游牧農耕存在。燒毀樹林(把樹木中的無機物通過焚燒歸還給土地),在這片區域耕種,由於養分消耗殆盡,幾年之後搬離這裡。(明白為什麼非洲兄弟這麼需要兩米下的氮磷鉀了吧!)


由於住處不固定,村落的位置遷徙變更,無法發展出高效的通訊和交通方式(沒法送信,沒法修路啊),進而科技文化難以傳播開來,難以統一。然後是熱帶草原氣候。


一般看到草原就會想到成群的牛羊,然後游牧,蒙古,成吉思汗…繼而想到同樣有可能騎著馬(注意是馬還是駱駝…)統一全大陸嘛…這樣的順序。但是人家成吉思汗是沿著地圖橫著打的…這個是豎著…


熱帶草原氣候最為突出的特點是有乾濕兩季,「雨季到了,又到了交配的季節——」雨季主要在5~9月(這是北半球的時間,南半球正好相反),而乾季填充了其餘的時候。


兩個時節的降水量差別過大,導致了難以有適應這種氣候的多年生植物存在。


這裡的植物大多都是雨季生長,在乾季到來時,就已經完成了生長繁衍的任務,然後枯萎。——主要就是草嘛。


強行要變成多年生植物的話,解決方法只能是長成一個巨無霸,能在半年雨季中儲存夠一年的水分養料。



而農耕作物的選育,多是從當地的作物中進行選擇培養,少部分是外來的引入作物。


當地的作物早已在人類出現之前就被自然選擇成了草+巨無霸的植物組合,怎麼也找不出更好的適合農耕的作物了。

而外來的,哪裡又能找到耐得住這樣子氣候的作物呢?


熱帶草原氣候確實是不利於農耕,並且,還有一個更加誘惑著土著民族放棄農耕的因素:


非洲大遷徙!


由於乾濕兩季的氣候差別,動物們會追逐著水草的變化,而在廣袤而神秘的非洲大草原上進行遷徙~想像一下射鵰開頭的畫面,一群群奔跑的動物~那都是肉啊!



下一個,熱帶沙漠氣候和高山高原氣候應該不用解釋為什麼在這裡無法發展農耕文明了…青藏高原也是高山高原氣候…最後是地中海氣候,這是天賜的好氣候…但是僅存在在北非地中海沿線和南端好望角。北非半算半不算非洲…南端好望角的地中海氣候又只有這麼一點點,難以形成農耕的大國,特別好忘= =【人種】


在氣候方面論說了一遍,下面提提人種的原因了。


北白南黑的分布已經提過了。


在黑非洲,主要是尼格羅人種,有少量的俾格米人…


人種體能上的區別不足以影響能否產生一個大國。

主要的差別在於智力上的些許差距。

按照《槍炮細菌鋼鐵》中的論述,黑非洲多以氏族和村落作為聚落的基本單位,這是聚居。而環境因素的高溫,使得屍體、食物的腐敗加快,細菌的代謝速率加快,更易繁殖和變異。

所以在黑非洲。流行病疫情多發。(所以去非洲的國際志願者,任務大多都是衛生教育)在疫情較少發生時,生存資料主要通過較為「文明」的方式,來進行重分配。政治鬥爭,科學發展等等,智力稍長的種族,將能夠在這樣的競爭中獲得更多的生活物資,能夠在更短時間內繁衍更多的代數。——這樣的選擇一代代的積累,將能夠選出較為聰慧的種群。而在經常發生疫情的地區,智力的高低並不足以成為通過選擇的第一屬性,體質的強健才是首要屬性。(這裡除去通過智力足夠聰明研發出青黴素來防疫的例子…現在討論的是古代…)


出現了智力優秀的個體,卻很可能被疫病的緣故而篩去。久而久之,黑非洲的智力自然是比穩定區域的民族要低上些許。

——這段關於智力的論述,從情感上我自己是不贊同的,但實在是找不到可以駁斥的地方,也只能接受書中的理論了。


【軍事】


歷史上有大一統的王國的地方是哪?恩,亞洲東部、南部,歐洲,還有南美(印加帝國,雖然實際面積很小)。說道大一統的國家的基礎是啥?一支有力的、移動力強的軍隊。比如說羅馬軍團,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比如說成吉思汗的鐵騎,直接玩大迂迴大包抄,你還沒等撤退就發現被包圍了。要不然,怎麼征服別的地方,征服之後又叛亂了怎麼迅速平叛?


軍隊打仗有需要什麼?


恩,糧食。一看三國演義就知道,曹操和呂布爭兗州,打了一段時間鬧蝗災,只能罷兵回去找糧食,找到了糧食再打。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要足夠軍隊消耗的糧食需要啥?


恩,大平原。你得有糧食儲備。所以我國以前基本是北方征服南方,基本就是從北方的平原開拔。神馬渭河平原、漢中、華北平原之類的。古代唯一一次南方北伐成功,就是朱元璋利用南宋之後中國經濟重心南移之後,控制了魚米之鄉長江中下游平原往北開打的。

說到軍隊的快速反應能力,還需要啥?


恩,還是大平原。從古羅馬城出發,打高盧和日耳曼,基本都是平原,走走就到了。所以說中國古代雲貴老叛逆,中央政府沒辦法,就是平叛的成本太高,從中原出發走那麼多天才到,到了還要爬高原,2000-3000米,士兵扛著武器穿著鎧甲爬山,這個難度可想而知。



木!有!大!平!原!稍微平一點的地方還是大沙漠。北非我就不說了,基本都是漢尼拔、埃及豔后和地中海國家玩兒的故事。


撒哈拉之南的非洲,基本都不是平原。非洲歷史上唯一一個比較大一點的帝國,桑海帝國,發源地就是沿著尼日河下游的平原擴展的。


沒有大平原就意味著。。。沒有足夠的糧食支撐去打仗。最佳答案說非洲有大量的野生動物。所以大家不安心定居,可以一邊行軍遷徙一邊獵動物嗎?喂,同學,你在搞笑嗎?古代行軍基本都是把糧食備個一段時間的出發,要一邊打獵一邊打仗,誰還出去玩命?不管飯我還不在家呆著和你去打仗?


再說,啥羚羊、野牛都是群居動物,一幫戰士出門趕一群羚羊出去打仗,它跑得比你還快,到飯點了,呀,羚羊都跑了。


長官一喊話,大夥,得,我們這頓餓著吧。


都愛說槍炮鋼鐵細菌,我也湊合一下。書里說人類能馴服養殖的動物就那麼幾種,好吃的動物也就那麼幾種。還基本都在亞洲和兩河流域開始的,撒哈拉大沙漠隔開了非洲和兩河平原,就沒有那麼多好吃能馴服的動物了。


野生動物那位,對,就是你。野生動物,你看過有人騎馬打仗的,有騎斑馬打仗的嗎?鴕鳥個高跑得快呢,有人騎嗎?這些動物都太兇猛,根本馴服不了,所以沒有平原、沒有馬,就基本決定了養高效的大規模軍隊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糧食不足的證據就是。。。。。噹噹噹噹當,非洲的殺降和食人族。

(整理自知乎高升、石大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古傳奇自媒體 的精彩文章:

化學理工狗破解秦始皇陵「汞海」之謎

TAG:今古傳奇自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