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白杜甫石門餞別,杜甫一首怎樣的贈別詩,竟讓李白涕淚滂沱?

李白杜甫石門餞別,杜甫一首怎樣的贈別詩,竟讓李白涕淚滂沱?

天寶四載(745)深秋,落葉飄零,鴻雁北飛。

杜甫終於放棄了歸隱的想法,決定到長安求仕,以實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

李白知道,杜甫即將走上一條無比坎坷的道路。這條路陳子昂走過,他李白走過,孟浩然走過,無數才俊之士也都走過。可是,最終走出來的人寥寥無幾。

李白想起自己的第一次長安之行,彈劍侯門的屈辱歷歷在目。終南山連綿的秋雨,至今還偶爾回到他的夢裡,淅淅瀝瀝下個不停。

可是,就像當年孟浩然沒有勸阻自己一樣,李白也不打算勸阻杜甫。畢竟,杜甫懷抱濟世之才,且剛到而立之年,在他眼中,一切都充滿了希望。

杜甫離開的那一天,在瑕丘城東的石門,李白擺酒為他餞行。

面對躊躇滿志的杜甫,李白很想說,你還是不要去了。可是,他沒有說。

他把要說的話都寫在一首詩中: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台。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同游的時光多麼美好,多麼值得留戀!今日石門一別,不知何時才能與君把酒言歡?秋陽下的泗水波光粼粼,徂徠山也更加青翠可人。送君遠行,你我從此將山水遠隔。千言萬語,盡在這一杯酒中。

李白喜歡交遊,贈別詩在他的詩作中占的比例很大,比起《送孟浩然之廣陵》、《送賀賓客歸越》、《江夏送宋之悌》等詩作來,這首《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別有風韻。

全詩風格似淡實濃,正如前人所評:「無限低徊,有說不盡處,可謂情深於辭。」(《唐宋詩醇》卷六)。末二句「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乃全詩點睛之筆,曠達洒脫,意境幽遠,惜別之情盡在言外。

透過歷史的煙雲,我們似乎看見詩仙和詩聖高舉酒杯,輕輕地碰了一下,而後一飲而盡……

在李白目光的注視下,杜甫的身影越來越小,最終消失不見。李白一邊自斟自飲,一邊吟詠著一首詩,那是杜甫臨別時留給他的一首絕句: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杜甫這首《贈李白》雖是贈別詩,字裡行間卻無半點別意。可李白吟詠了一遍又一遍,卻不禁為之涕淚滂沱。好一個「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這哪裡是杜子美寫給我的詩,分別是我自己的面目,我自己的心語啊!

知我者,杜子美也!

李白和杜甫從天寶三載(744)初秋在洛陽相識,到次年(745)暮秋在瑕丘分別,其間還幾度小別,真正同游的時間至多只有半年。

在中國文學史上,這恐怕是最特別的一段交遊了。

李、杜或許都沒有想到,石門一別後,「金樽重開」的願望成了泡影。兩隻灌溉出無數華美詩篇的酒杯,未能再碰在一起。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半支咽 的精彩文章:

張飛挑戰,為何許褚、曹仁和張遼等都不敢上前?
品析《滕王閣序》

TAG:半壺老酒半支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