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過完北方小年過南方,從北到南歡喜迎新年,盤點南方小年開運習俗

過完北方小年過南方,從北到南歡喜迎新年,盤點南方小年開運習俗

昨個兒是北方小年,今個兒是南方小年,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都帶有十足的年味,都滿懷對新春的希望。小編就來說說南方小年有哪些習俗吧——

過完北方小年過南方,從北到南歡喜迎新年,盤點南方小年開運習俗


貼春聯

北方貼窗花南方貼春聯,當然這並不是一個很嚴格的規定。如同北方家家貼窗花一樣,在南方,基本上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貼春聯。

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尤其是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無論是窗花還是春聯,都滿載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希望與美好憧憬。

過完北方小年過南方,從北到南歡喜迎新年,盤點南方小年開運習俗


撣塵

這一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擦窗掃房,清洗衣物,刷過洗碗,總之將家裡家外、房前屋後都徹徹底底打掃一遍。撣塵,意為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

「塵」與「陳」諧音,掃塵也就意味著將陳舊的東西清理掉,掃去陳年積垢,也掃去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過完北方小年過南方,從北到南歡喜迎新年,盤點南方小年開運習俗


祭灶

這個算是小年習俗中比較重要的習俗。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民間會在這一天祭拜灶君神,希望它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通常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祭拜灶君神,後三樣是為灶君神的坐騎準備的。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爺的嘴,讓它不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也有意為讓灶王的嘴甜,光說好話。

過完北方小年過南方,從北到南歡喜迎新年,盤點南方小年開運習俗


南方小年吃什麼?

年糕

做年糕,是南方小年的傳統。因為「年年糕」諧音「年年高」,帶有希望生活和工作一年比一年提高的寓意。

過完北方小年過南方,從北到南歡喜迎新年,盤點南方小年開運習俗

甘蔗

甘蔗因其帶有「節節高」的美好寓意而受到民間的喜愛,在小年的這一天也賣的特別好。同時,甘蔗也是祭灶的必備供品。甘蔗象徵著灶王爺登天的梯子,一節一節向上攀登,而甘蔗帶尾梢有一種無止境的意思。

在福州傳統的祭灶日里,有吃甘蔗一定要完整保留甘蔗頭的講究,這樣才能「節節高」和「金榜題名」。這一講究來源於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宋朝福州有個窮書生,因買不起供品因而只能用別人丟掉的甘蔗頭來祭灶,還剪了個紙馬,寫道:「一匹烏騅一條鞭,送你灶公上青天;玉皇若問人間事,謂道文章不值錢!」灶公上天向玉帝稟明此事後,玉帝十分同情書生,讓書生中了狀元。

過完北方小年過南方,從北到南歡喜迎新年,盤點南方小年開運習俗

年粽

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徵。當然,這種年粽可與端午節的粽子不一樣,寓意也不一樣。

年粽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過完北方小年過南方,從北到南歡喜迎新年,盤點南方小年開運習俗

米餅

在廣西武宣、桂平等地,在小年這一天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吃米餅,取意「團團圓圓」。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打製成圓形,經高溫蒸熟而成,吃起來別有風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親親古文化 的精彩文章:

周公解夢|夢見自己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有什麼寓意?
哪些人容易有靈異經歷?這五種招邪體質,你有嗎?

TAG:親親古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