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最近《被網遊毀掉的孩子》鬧得沸沸揚揚,但我覺得這位父親還算理智

最近《被網遊毀掉的孩子》鬧得沸沸揚揚,但我覺得這位父親還算理智

就這兩天,一篇《被網遊毀掉的孩子》,被幾個賬號推上了風口浪尖,話題和題目一樣吸引眼球:

「爸爸髮長文怒斥網遊:它害了一個年代的孩子!」

當然,文章的標題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但我仔細讀了讀這位名叫陳奕明的父親寫下的文字,我沒太覺得他在「怒斥」,也沒覺得這位父親像評論說的那樣在「無理取鬧」。

讀完之後,我甚至有些理解他。

他寫這篇文章,是為了抒發他這10年的心路,而更多的,則是為了——

「尋找解決方法」。

我先把原文貼在這裡,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

最近《被網遊毀掉的孩子》鬧得沸沸揚揚,但我覺得這位父親還算理智

在我們聊聊這篇文章的用詞之前,首先我們要知道,陳爸爸是做什麼的。這挺重要:陳奕明是溫嶺市委民主懇談工作辦公室主任,53歲。

但要注意,我在這裡放出來他的工作,不是希望大家預設一個立場;而是希望不要等到你看完了,有一個立場,突然發現了他是公務員,而用這份工作去「佐證」你的立場。

好。我們來做一丟丟閱讀理解題。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問題:這位父親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他自己說了,因為看到了一則新聞,「想到了自己的兒子」。

而這恰恰是他的核心觀點:

「我當時就想起了我的孩子,慶幸他沒有走進這樣的極端。而深受遊戲之害的,絕不僅僅是我的孩子,而是一個年代的孩子。我希望網路遊戲商們有所反思。」

就是「……一個年代的孩子」這句話,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這句話有沒有問題?單就這句話來說,在我的立場上,我當然不同意。我們可以舉出無數的例子證明,遊戲沒有毀掉一個年代的孩子……因為這句話說得「太滿」了,它本身就像一個巨大的靶子豎在那,你從任何方向都可以朝它攻擊。

但擁護這種說法的人也不佔少數,他們往往代表的就是陳爸爸這樣的父母。這句話對他們來說,是一座同樣巨大的豐碑,他們在這句話中找到了共鳴,找到了慰藉。

但事情不能只看「一句話」。

最近《被網遊毀掉的孩子》鬧得沸沸揚揚,但我覺得這位父親還算理智

從誕生伊始,關於遊戲的類似討論就從未停止

在採訪中,陳爸爸說,他為自己的兒子玩遊戲「擔心了10年」。但最開始的時候,他並不反對小孩子玩遊戲,因為玩是孩子的天性:「可以玩遊戲,但就是要適量,要限制。」遊戲機也是陳爸爸給兒子買的。

然後,高一下學期,孩子迷上了《穿越火線》。

我們不得而知,在孩子迷上CF後,父子兩經過了怎樣的過程,但可以從他自述的採訪中窺見端倪:

「他和兒子無數次談話,而且每次談話都費盡心思地尋找時機」、

「一直不主張動手,所以在這場父子對抗中,他採用過的最激烈的方式是斷掉網路」、

「小陳並不抗拒爸爸的講道理,甚至認同陳奕敏的很多觀點,但他控制不住自己,就是迷上了,出不來」

「想到把兒子送去參軍,讓軍隊鐵的紀律來約束他,但孩子被消磨得體重不足百斤,連續3年在徵兵初檢的第一關就被淘汰出局」

……

從這些敘述中,我看到的是一個比較理智的父親,根據自己的經驗採取了一些辦法但未能奏效後對「遊戲」這個東西產生了深深的抗拒,並認為他的兒子受到了「遊戲之害」

從既定事實上講,確實如此。所以我說,我很理解這些父母。

但我們仍需要看到這背後的原因:

  • 有一些家長認為,我的孩子在玩遊戲之前如此優秀,玩了之後就不行了,這是遊戲本身之罪;

  • 有一些玩家反駁,這是家長沒能很好地教育好自己的兒子,而非遊戲之罪。

  • 有一些媒體痛心疾首:遊戲產生了這麼多問題,這是遊戲本身之罪;

  • 有一些玩家反駁,遊戲產生了這麼多美好的一面你們為什麼視而不見?

最近《被網遊毀掉的孩子》鬧得沸沸揚揚,但我覺得這位父親還算理智

當然,這是兩類問題,在遊戲這件事上,家長和那些媒體的訴求是不一樣的。實際上,目前媒體——家長——玩家三方形成了一個複雜的角逐關係,這裡不再細談。但我們要知道:

攻擊某樣東西的「不足」總是容易的。這對於觀點的正反幾派都是:要麼遊戲不對,要麼父母不對,要麼媒體不對。你看,這樣事情多簡單,大家站著叉腰你一句我一句,雙方都能舉出不少例子,然後累了睡一覺,起來就忘記了這件事。

但事情並沒有解決。

  • 有沒有玩遊戲開發智力、勞逸結合,學習成績穩定上升的孩子?有。

  • 有沒有玩遊戲荒廢學業、身心俱疲,學習成績直線下降的孩子?有。

到此,事情還都比較明確。那麼,問題來了:

家長應當如何做,才能培養出第一類孩子?

沒人知道,成功的案例也不可複製。

你看,這問題在這兒。

陳爸爸在最後冒出了這樣的呼籲:

「請網路遊戲商們給父母提供一個辦法」

如果沒有這最後一句,我不會寫下這篇文章,出來為陳爸爸說幾句。我相信,這句話佔據了他寫下這篇文章,至少一半的理由。

他是真沒辦法,也真不知道怎麼辦。

這時站出來的公司是騰訊。騰訊正是當年小陳玩的《穿越火線》的公司,這可能也是他們找上陳爸爸的原因之一。不過我驚訝的是,騰訊是來「解決問題」的,還抓住了一個優秀的timing。

這個timing是他們推出了一個叫《寫給家長的遊戲指南》的東西,裡面可以說挺客觀地給家長了一份詳細的,引導孩子玩遊戲的指南。這本手冊綜合了澳大利亞、德國、美國等國家發布的遊戲指導手冊,經由國內教育學專家、心理學專家、遊戲專家共同增訂完成。

最近《被網遊毀掉的孩子》鬧得沸沸揚揚,但我覺得這位父親還算理智

根據國內遊戲媒體的測試和報道,有些家長覺得「很有用」,會按照手冊嘗試一下;」有些家長覺得「夸夸其談」,不相信手冊上所列舉的遊戲的好處。當然,這是《手冊》本身內容不夠完善,或者不同的個體對遊戲的固有印象有區別的原因。

但就陳爸爸這篇文章而言,這本手冊可能正是他要的「解決方案」之一——因為陳爸爸是他那個年齡層里,不算很多的,能夠思考到遊戲的兩面性,並且已經想到了「怎麼辦」這個階段的父母。

即便手冊因為個體差異而真的「沒太大用」,但我想能夠思考更深層次的教育問題的父母,也會按照這個思路去主動尋找適合自己孩子的解決思路——

而非一邊抱怨孩子和遊戲,一邊又什麼都不願意做,然後被媒體傳播到網上,引起玩家們不同觀點的對立,然後將這樣的負反饋再返還給父母們。

最近《被網遊毀掉的孩子》鬧得沸沸揚揚,但我覺得這位父親還算理智

從心底而言,我不指望有很多年齡更大的父母在讀完手冊後有所觸動——他們會不會認真讀都是個問題(當然這裡不特指所有人,只是我個人一個很片面的觀察,大家不要對號入座,凡事還是盡量溝通為主);

但更多年輕的、從小玩遊戲長大的父母們,正面臨著自己尚在小學、初中階段孩子玩手游的問題,手冊或許會有些作用。

以下選自《寫給家長的遊戲指南》


家長在為孩子判斷一款遊戲的時候,可以問問自己這些問題,來判斷其是否有益:

這款遊戲對情感有好處嗎?

● 這款遊戲有趣嗎?玩爛遊戲可不會開心!

● 遊戲體驗是否能夠達到放鬆與刺激的平衡?

● 遊戲中是否獲得了明確的成就?

這款遊戲對認知能力有好處嗎?

● 為了通關,你是否需要構思策略?

● 遊戲的圖像內容是否豐富?

● 玩遊戲時是否需要心無旁騖、集中精力?

● 是否需要閱讀大量文本,有許多規則需要遵守?

遊戲中是否需要運用創造力?

● 在遊戲里,你是否要建造新的建築?

● 你是否要創建人物角色?

● 你是否能演繹屬於自己的故事情節?

● 你是否能修改遊戲?

這款遊戲有社交性嗎?

● 你是否能與其他玩家交流互動?

● 這種互動是否安全舒心?

● 玩家之間的交流是否有人監管?

● 你是否能夠方便地舉報遊戲中的反社會行為?

最近《被網遊毀掉的孩子》鬧得沸沸揚揚,但我覺得這位父親還算理智

特有意思的是,在對看了這本手冊的父母採訪中,你可以看到其實目前困擾他們的正是騰訊自己的一款手游。

在之前的採訪中,陳爸爸也認為「遊戲商應該在技術上進行管控」:「我說我不是針對騰訊,做遊戲的公司很多,只是騰訊的份額比較大。我建議他們能否在軟體開發中,設置一些功能,比如未成年人玩遊戲只能玩多久,時間一到就斷掉,再比如,他們也可以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來解決這個問題。」

陳爸爸提出方案是交給遊戲商解決,不過不知道騰訊有沒有給陳爸爸提供手冊上所說的內容。

當然,本文僅僅討論這個事件,以及父母們也許可以做的事情。遊戲的內容是否需要管控或者怎麼管控,以及有關媒體對遊戲的態度,就是另外的更複雜的問題了,這裡不再詳細說。

最後,我覺得遊戲玩家們也可以看看手冊,會有收穫。


小陳如今已從網路遊戲中走了出來,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工作之餘依然會打遊戲來放鬆,但已不再沉迷。

陳奕敏將這歸結為兒子慢慢長大後,自己意識到一味玩遊戲是不可取的

蝦丸君:

如果有手冊又不願意看,那就沒辦法了……

更多文章請移步菜單欄「蝦丸主線」和「蝦丸社區」遊覽

如有投稿或合作意向可發至geekgaming@163.com郵箱

最近《被網遊毀掉的孩子》鬧得沸沸揚揚,但我覺得這位父親還算理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