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多爾袞入關強推一系列惡政,為何沒人敢堅持反對?

多爾袞入關強推一系列惡政,為何沒人敢堅持反對?

向敬之

清廷入關伊始,便在漢人居住區強制推行武力征服和剃髮、圈地、投充、緝捕逃人等惡政,不啻於一場顛覆祖制、慘無人道的災難,侵害著主體民族漢人的切身利益。

如清人的剃髮改制,不留死角。順治十年十月,刑部抓獲兩個沒有剃髮的優伶王玉、梁士子,稱是為了男扮女相,地方不知如何處置,於是把案件提交到了被滿洲親貴視為崇漢抑滿的順治帝那裡。

結果這位所謂「漸染漢俗」的青年天子,直接御批道:「前曾頒旨,不剃髮者斬,何嘗有許優人留髮之令。嚴禁已久,此輩尚違制蓄髮,殊為可惡。今刊示嚴諭內外一切人等,如有托稱優人未經剃髮者,著遵法速剃。頒示十日後,如有不剃髮之人,在內送刑部審明正法,在外該管各地方官奏明正法。若知而不舉,無論官民治以重罪。」(《清世祖實錄》卷七十八)

這是順治帝親政之後的事情,他貌似親近漢人,喜歡漢文化,但他頒行嚴旨,全國上下無一倖免.髮式遂告統一。

順治帝

而在多爾袞攝政之時,「留頭不留髮,留髮不流頭」的野蠻惡俗政策,正是強制推行之際,巡撫順天的宋權除了率先垂範外,也不得不在轄區深入開展。

雖然有不少立身清廷的漢族官員上奏抗議,但宋權也不敢發聲。因為多爾袞一再強調:「有為剃髮、衣冠、圈地、投充、逃人牽連五事具疏者,一概治罪,本不許封進。」(《清世祖實錄》卷二十八)無疑,滿人的民族征服政策,是不容宋權一類授官封爵的漢人降官批評和勸止的。

宋權主政畿輔,殫精竭慮,投效新朝,自然會遇到了一系列棘手的事情。此事與清廷在順治元年十二月,借口「無主田地甚多」,頒布圈地令。

多爾袞闖進了紫禁城,就不想走了。他要留在關內,決定:「我國家不恃兵力,惟務德化,統馭萬方。自今伊始,燕京乃定鼎之地,何故不建都於此,而又欲東移。」(《清世祖實錄》卷五)於是,他派人返回盛京,請來順治帝移駕入京。

為了穩住以阿濟格為首的滿洲親貴長留關內,不再想返回遼東故土,多爾袞又以攝政王之尊,要把近京各州縣「無主荒地」,「分給東來諸王、勛臣、兵丁人等」。(《清世祖實錄》卷十二)

真是無主荒地嗎?是,也不是。

近京各州縣的耕地不是無主荒地,那是前明皇家和勛臣、內監侵佔的肥沃莊園。明朝亡了,那些肥沃的土地主人沒了,但世代耕種這些土地的農民,卻因為清朝滿洲權貴無代價地掠奪,而變成了無家可歸的人。同時,那些有主的小額田地和產業,也因為滿人大範圍的圈地,而成了受害者。

多爾袞入關時強調「若動人一株草、一顆粒,定以軍法處死」的禁令,已是一紙空文。

對於這一種慘無人道的掠奪,曾為崇禎十五年狀元、官至九江知府的史惇在《慟余雜記》「圈地」條中說:「圈田所至,田主登時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也。妻孥丑者攜去,欲留者不敢攜。其佃戶無生者,反依之以耕種焉。」

順治二年二月,多爾袞「令戶部傳諭各州縣有司,凡民間房產有為滿洲圈佔,兌換他處者,俱視其田產美惡,速行補給,務令均平」(《清世祖實錄》卷十四)。多爾袞以殘暴的手段,強制性地掠奪錯雜的民田為旗地。雖然打出了「田產美惡,速行補給,務令均平」的旗號,其實不過是掩耳盜鈴、名不副實搶奪。

多爾袞

無疑,宋權的轄區,是多爾袞三下圈地令的主要針對區域,宋權自然不敢提出反對意見,只好說「農民甫得易換之田,廬舍無依,耕種未備,請蠲租三年」之類的話,無可奈何,也算是為有田被劫的農民爭得些許寬心的政策。

宋權無奈的配合,也換得了多爾袞進一步的信任。

多爾袞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安排為其逐鹿中原獻策不少的順天宋權入內三院,參與機務,或如經略大學士洪承疇那樣領兵南征,招撫一方,但給他繼續管理他獻出的順天一地,也是二十多個州縣。

宋權巡撫順天,主管民政,兼理軍務。

這是拱衛京師的要津,多爾袞對他也是委以重任。

果不其然,文人出身的宋權先後清剿大順軍余部數千人,悉力擒治,頗有治績。因為沒有擒獲對手的首領人物,宋權自請免職,結果被多爾袞以少年天子的名義溫旨慰留。

被留任的宋權向多爾袞陳述前明遺留的祖軍、民壯之害,說:「明制,祖傳軍籍,隸在營路;選取民壯,隸在州縣。身故則勾子孫,子孫絕則勾宗族,宗族盡則勾戚屬,流離逃竄,亂由此階。請特沛恩綸,除茲弊政。」(《清史列傳·宋權傳》)

明朝軍隊,長期以世襲軍戶充之,即便後來代之以募兵,但軍戶仍在,即便經商務農,他們的主要身份仍是軍士,演繹成為了一種特殊的武士階層。將領皆由父子因襲,朝廷只走一個程序,而很多軍士拿了兵餉卻不安心當兵,而是拿了高薪兵餉以低廉的價格尋找貧困農民入伍做僱傭兵。

宋權

緊接著,順天發生了一起某某私刻順天巡撫大印偽造彈劾咨文提交吏部的案件,事情敗露,當事人被抓。按理,事件對當事人量刑裁決,就該告以結束。

但是,宋權當成一起制度問題,向多爾袞提出建議:「用舍者君人之權,黜陟者銓樞之政,薦劾者撫按之職。請飭各省撫按,除商榷細事,准用咨文外,凡有關用舍大典,必具疏請,不須以咨文從事,則百弊俱清。」(《清史列傳·宋權傳》)

宋權以轄區之事,現身說法,希望朝廷當做一項弊政去做深化改革。

結果,宋權這兩份關於廢除舊制的報告一提交,都如其所請,行文為法令。這是有利於清廷統治進行制度性規範的,所以得到了攝政睿親王的贊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向敬之 的精彩文章:

南明君臣積極響應多爾袞議和,選人和定調卻各懷鬼胎
多爾袞一統中原信心不足,卻碰到明降官首獻治平三策

TAG:向敬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