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以色列千里突襲,2分鐘不到,薩達姆核帝國夢破滅

以色列千里突襲,2分鐘不到,薩達姆核帝國夢破滅

原標題:以色列千里突襲,2分鐘不到,薩達姆核帝國夢破滅


1979年,薩達姆登上伊拉克總統寶座。他利用豐富的石油資源,在各大國間縱橫捭闔,大舉擴軍和購買先進武器。他對核武器特別感興趣,希望有朝一日憑藉核武器使伊拉克成為「阿拉伯第一核國家」,率領阿拉伯兄弟們與猶太復國主義者決一雌雄。


上世紀60年代,伊拉克原子能委員會與蘇聯合作,在巴格達市郊的圖維塔建立了一個2兆瓦的研究用核反應堆,但因功率太小,反應堆無法提供製造原子彈所需的鈾和鈈。1976年,伊拉克在圖維塔又實施一項代號「奧西拉克」的核項目,計劃建立兩個核反應堆。但伊國內技術力量只夠完成土建施工,對核心技術卻束手無策。為此,薩達姆指示開展石油外交,尋找新的合作夥伴。

很快,伊拉克的石油武器在擁有先進核技術的法國奏效。1980年3月,法國密特朗政府宣布為伊拉克提供一座價值2.6億美元的70兆瓦的核反應堆,並在巴黎為伊拉克培訓600名核技術人員。薩達姆得知後興奮異常,特意將「奧西拉克」核項目改名為他酷愛的大馬士革刀的名字「塔穆茲」,兩個核反應堆也分別改名為「塔穆茲-1」號和「塔穆茲-2」號。



在法國的幫助下,伊拉克核反應堆工作進展迅速。1980年7月,伊拉克一名科學家向薩達姆彙報說:「如果不發生意外的話,『塔穆茲』計劃在一年之內就能完成。」


早在1980年初,以色列摩薩德情報機關便掌握了伊拉克核計劃的實質內容,並向政府警告說,伊拉克核反應堆進展速度比預料的快得多,必須採取行動加以阻止,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當時,據以色列《國土報》評估,伊拉克核反應堆一旦運行,即可生產出製造原子彈所需的優質材料鈾-235,最遲到1984年伊拉克將擁有第一顆原子彈。

在這種情況下,以色列外交部和摩薩德情報機關首先動手。以色列內政部長西蒙·佩雷斯一連兩個月呆在巴黎,勸說法國中斷與伊拉克的核合作。但當時伊拉克不僅向法國提供石油,還是法國軍火商的頭號「買主」。法國一名官員甚至反諷佩雷斯:當年不正是法國幫助你們以色列擁有核武器嗎?


外交走不通,於是以色列摩薩德特工將目標指向那些與伊拉克有關係的西方公司。除了用郵包炸彈和匿名信威脅恐嚇外國科學家外,摩薩德還暗殺了一名參加伊拉克核計劃的法國科學家。此外,以特工還在法國將即將啟運伊拉克的核反應堆堆芯炸成一堆廢鐵。但法國人很快又補造一個,準時給伊拉克送去了。


在以色列看來,唯有用雷霆手段才能解除伊拉克的核武裝了。在1980年10月以色列內閣召開的一次緊急會議上,總理貝京宣布,將採取突襲手段,在伊拉克核反應堆建成運行前將其摧毀。這項行動代號為「巴比倫」,由戰功顯赫的以空軍來完成。



1980年9月21日,伊拉克向伊朗開戰。伊朗空軍以牙還牙,對伊拉克境內所有軍事和民用設施展開地毯式轟炸。9月30日,伊朗F-4鬼怪式戰鬥機群飛臨圖維塔工地進行轟炸,但由於投放彈藥太少,伊拉克核設施未受結構性破壞。

以色列失望之餘也受到啟發。10月14日,10餘架以軍F-4鬼怪式戰機換上伊朗空軍戰機的塗裝,對圖維塔工地進行了更猛烈的轟炸。但這次嫁禍於人的襲擊效果如何,至今也搞不清楚。只是此後,伊拉克加強了防範。貝京對此很不滿意,他要求以空軍必須落實「巴比倫」行動。


由於以伊相距甚遠,以派戰機轟炸伊拉克核反應堆需要飛越約旦、沙烏地阿拉伯乃至敘利亞領空,可以說是以色列歷史上距離最遠的一次空襲行動。如何保證飛機進入目標區並順利返回,令以空軍司令艾弗里傷透了腦筋。更要命的是,還有數百名法方援建人員待在伊拉克核設施,如何讓他們幸免於難,艾弗里也必須把握好時機。


為了保證空襲成功,以色列選擇了美製F-15制空戰鬥機和F-16戰鬥轟炸機,這兩種飛機的作戰半徑都可覆蓋伊拉克全境。至於飛機攜帶的炸彈,以空軍決定讓MK.84普通炸彈當主力。它是靠地球的引力而投向目標,不會受到任何電子干擾,另外它還有一個大優點,即能夠低空投放。


與此同時,以空軍挑選了20多名一流的飛行員組成空中突擊隊。他們進行了反覆操練,技術簡直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即便是閉上眼睛也能幹。更令人稱絕的是,突擊隊員們還研究出一種奇妙的飛行隊形,當機群按這種隊形飛行時,在雷達屏幕上顯示的是一個類似於大型商業班機的大亮點,而不是一個機群。


像往常一樣,以色列向美國求助,要求得到伊拉克核反應堆的衛星照片,但遭到了美國政府的拒絕。於是,摩薩德便私下通過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關係,搞到一卷僅20克重的微縮衛星偵察膠捲。經特殊處理後放大,膠捲清晰地顯示出伊拉克核反應堆的各種關鍵設備、安裝分布位置及其經緯坐標。

1981年6月2日,貝京簽署了「巴比倫」行動命令。而飛行員們則是在行動開始前不到一天時,才得知具體行動時間的。


1981年6月7日,14架塗著偽裝色彩的以色列轟炸機在埃拉德港灣附近「月亮山谷」中的埃齊翁空軍基地整裝待發。14時45分,機群升空。


當時中東地區衝突不斷,幾乎所有國家都建立了嚴密的防空雷達偵察搜索網路。為此,以色列機群放棄了直飛巴格達航線,而是利用雷達盲區,徑直往南進入沙烏地阿拉伯,爾後改飛東北方向直指巴格達,並實行全程無線電靜默。


在本國上空再次加油後,14架飛機緊貼近千公里長的約伊邊界線南側低空飛行,以躲過雷達飛機的雷達掃描。進入伊拉克領空之前,沙烏地阿拉伯防空部隊發現了飛機,要他們說明國籍,機上飛行員用流利的阿拉伯語回答說:這裡是約旦飛機,正在進行例行的飛行訓練。當他們被另一批被地面部隊發現時,以色列飛行員又用國際商業班機通用的英語回答說:「尊敬的指揮官先生在雷達屏幕上看到的是一架大型商業噴氣式飛機。」就這樣,14架戰鬥轟炸機矇混過境,直抵巴格達。


17時整,貝京指示通知所有部長召開緊急內閣會議。當部長們一個個迅速趕到會場後,心裡忐忑不安,不知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貝京入場後宣布:「我們在這裡開會之前,我們的飛機正朝東向伊拉克飛去,去炸掉巴格達郊外的『希拉克核反應堆』,也就是說,我們的『巴比倫行動』開始了!」部長們有的為之愕然,有的為之神采飛揚。但隨後,18名部長還是一致同意了這個「巴比倫行動」。其實,即使他們不同意,「巴比倫行動」也已是脫弦之箭,很快抵達巴格達了。


17時10分,以突擊機群飛臨伊拉克領空。這時,以色列機群採取低空突防戰術,鑽進伊拉克雷達盲區。


17時33分,以突擊隊長巴哈里發現了一個高60英尺的圓頂水泥建築物,三面築有馬蹄形土堤,四周部署有高炮和地空導彈陣地,這就是伊拉克的「塔穆茲-1」號核反應堆!當機群距目標約40英里時,F-15躍升到5000米高度為F-16護航,F-16則迅速爬升至600米高度,由西向東,進入轟炸航線。



以色列選擇這個時間進行攻擊頗費心機。飛機此時正好自西向東背著陽光發動攻擊,視野清晰,可以準確投彈,而伊拉克防空部隊卻只能對著陽光射擊,準確性必然大打折扣。等到轟炸結束,即將降臨的夜幕又可成為以突擊機群擺脫伊拉克截擊機群的最好屏障。


在確認目標後,巴哈里發出戰鬥指令:「開始攻擊!」這是整個長途奔襲過程中唯一的空中指令。8架F-16戰機立刻從不同方向進入目標區。巴哈里投下第一枚激光制導炸彈,貫穿了反應堆堆體頂層厚達數米的防爆水泥隔層,引起了反應堆主體內部猛烈爆炸。緊隨其後的另外7架F-16戰機將14枚MK.84普通炸彈投進了被炸開的缺口,準確擊中目標。整個襲擊過程歷時僅兩分鐘。


直到大禍臨頭,伊拉克守軍才猛然醒悟,慌忙回擊。不過,伊拉克人的抵抗沒有傷到以軍戰機毫毛。在完成任務後,以色列戰機迅速升空脫離,並最終按計劃成功返回。事後查明,「塔穆茲-1」號核反應堆的心臟部位——生產鈾-235的重水堆機房已成一片廢墟,巨大的屏蔽鋼罩被炸出多個直徑達5米的大洞,安放巨型計算機的中央控制室牆倒屋塌。伊拉克進入世界核俱樂部的夢想就這樣被毀滅了。



由於空襲是在周末進行的,法國援建人員多不在現場,只有一名法國值班專家遇難。


生活在巴格達的人們對於這一場浩劫全然不知,直到第二天才知道核反應堆已蕩然無存了。有趣的是,事發時巴格達的外交界正在義大利大使館參加國慶活動。當來賓們看到高射炮彈在夜幕上空滑行爆炸時,還以為是在放焰火進行慶祝


成功偷襲後的以色列戰機知道此刻無論如何也欺騙不了約旦的防空部隊了。因此他們索性大搖大擺地徑直從約旦領空中心航線飛過。19時10分,參戰飛機全部在特拉維夫和貝爾謝巴之間某地的一座軍用機場平安降落。在得到飛行員全部安然降落地消息後,胡菲將軍立即向總理貝京報告。此時的貝京按捺不住心頭的激動,連聲說:「上帝保佑!」「上帝保佑!」


1981年6月10日,法國援建團啟程回國。援建顧問團團長是這樣敷衍伊拉克方面的:「即使在伊拉克政府保證安全和資金的條件下,重建反應堆也至少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來恢復。」但法國人以後再也沒有回到圖維塔工地,這也是以色列政府最希望看到的結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軍備 的精彩文章:

中國加速研發航母艦載機,已配備彈射起飛用前起落架
全球組網中國連發12顆衛星追蹤美航母,美軍隱身戰機也難逃被追蹤

TAG:世界軍備 |